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過來坐下 - Coggle Diagram
過來坐下
成員
1111131012
1111131035
1111131008
1111131046
專題導向學習中的同儕互評應用
如何設計適合多階段專題的評分量規
針對多階段專題,評分量規應該包括過程評估與成果評估兩個部分。過程評估可以關注學生在項目初期的計劃、團隊合作、問題分析等方面的表現,而成果評估則針對最終交付的專題作品或報告進行評估。
同儕互評如何改善小組合作與專題品質
同儕互評可以幫助小組成員了解自己在合作中的角色與貢獻,及時調整合作策略,增強小組凝聚力。
透過同儕評分,學生會對小組內部的進度和質量有更多的反思,這能促使學生改進工作質量,提升最終成果。
適合課程範疇
專題導向學習適合用於需要實踐操作、跨學科學習的課程,如工程設計、商業計劃書、社會科學研究、創意寫作等。這些領域的學習強調實際應用與團隊合作,並且往往需要多階段的進行
如何平衡過程評估與成果評估的權重
一個常見的設計是將過程評估設定為40%至60%,成果評估占40%至60%。這樣可以確保學生不僅注重最終結果,還能在過程中學習和成長。
對於專題導向學習來說,過程評估和成果評估同樣重要。過程評估應該佔有一定比例,以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投入、協作與反思,而成果評估則應該衡量最終專題的深度與完整性。
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
學習方式
自學
影片
測驗
閱讀材料
特點
規模大、跨地域
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課程
提供開放的學習內容
容納大量學生參與
專題導向學習(PBL)
進行多次反思和評估
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等能力的培養
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法
數位學習情境分析
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的同儕評估
評分量規的運用
設計具體且可衡量的量規是確保評估公平性的重要措施
如何運用評分量規確保評估公平性
設計“自我評估”與“同儕評估”並行的系統,將自我評估的結果與他人評估的結果進行比較,這樣可以平衡偏差。
設立評分“參考標準”或模範答案,讓學生能夠對照評分量規,進一步檢查自己評分的準確性。
適合課程範疇
在MOOC中,同儕評估是確保評估公平性的一種方法
如何處理評分差異大的情況
同儕互評可以增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學會如何給予建設性的反饋,這不僅有助於他人,也能促使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同儕評估的過程不僅是對他人作業的評分,還能讓學生在批判和反思中加深對自己學習內容的理解。學生在評分時需要具備評估標準的理解,這本身就是一種深度學習的過程。
學生如何從評估過程中學習
MOOC的同儕評估通常應用於需要較高互動、反思和討論的課程
結論
在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中,使用同儕評估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感與學習深度,評分量規的設計至關重要,它能確保公平性並減少評分的偏差。在專題導向學習中,同儕互評的應用能促進小組合作與專題品質的提升,適當的評分量規設計有助於平衡過程與成果的評估,促進學生的綜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