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學習分析 - Coggle Diagram
學習分析
可收集的學習行為數據有哪些?
測驗成績正確率
測驗整體與各題答對率,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作業繳交情況
若重度缺交需特別關注,可能與課業適應或其他問題有關。
討論區發文次數
生主動在討論區提出問題或意見的次數。反映主動學習與對課程參與程度。
平均登入頻率與時間長度
學生每天或每週登入平台的次數,能反映其學習習慣與主動性。
每次學習時花費的時間,太短可能僅為瀏覽,太長也可能效率低。
重播次數
特定片段被反覆觀看的頻率,顯示學生可能在那段內容上遇到困難或特別感興趣。
資源點擊次數
是否善用老師提供的延伸學習資源。
影片觀看完成度
可判斷學習是否中斷或內容吸引力不足。
閱讀進度與速度
快速滑過可能表示未仔細閱讀;長時間停留在某頁,可能是難點或關鍵知識。
或是是否有複習行為,有助於長期記憶的建立。
這些數據可以幫助老師做哪些教學調整?
提供補充資料
據學生成績與回饋,針對難度較高或學生普遍不理解的內容提供補充教材
差異化教學
數據可用來區分學生的學習程度,老師可以設計分層作業或活動,讓進度快的學生有進階挑戰、進度慢的學生有基礎練習。
調整教學進度或重點
學生在特定單元或題型表現不佳,可能代表該部分教學效果不佳,老師可以放慢進度、重講或用不同方式進行補強。
即時調整評量方式
如果數據顯示某種評量方式無法有效反映學生的能力,老師可以改用其他方式來評估學習成效。
提前提醒與輔導
如果數據顯示某些學生出現遲交、未交作業或成績偏低的情況,老師可以提前個別提醒、約談或安排輔導,避免學生持續落後。
鼓勵與正向回饋
對表現進步或穩定的學生,老師可以根據數據給予具體的正向回饋,增強學習動機。
如何呈現這些數據讓學生能理解與自我改善?
學習週報/成長報告
本週作業完成情況
測驗或活動成績 + 提示
下週目標或老師建議
學生反思區
建立反思習慣、提升自我覺察。
學習儀表板
對低年級學生可用貼紙、顏色、笑臉等符號代表表現狀況。
降低焦慮、快速理解。
簡單圖表
長條圖
強調個人 vs 自己過去,而非與他人比較
折線圖
週次 vs 成績變化
圓餅圖
視覺化出作業完成率或上課參與比例
視覺清晰、一目了然,適合低年級到高中階段的學生。
視覺提示卡/表情符號
包含進度條、圖表與提醒
我的表現 vs 目標
作業完成率
知識點掌握率
可持續追蹤、即時更新,適合自主學習導向。
適合用數位工具製作簡單的個人學習追蹤頁
組員
1111131017蕭鈺蓁
1111131028曾以薰
1111131011黃瑜婷
倫理與隱私問題
問題
資料收集透明性
明確說明收集哪些資料與用途
提供簡化版隱私政策
開放學生查詢與管理自己的資料
學習者同意權
實施「知情同意」流程
讓學生可選擇是否參與學習數據分析
教育學生資料使用的基本知識
監控與壓力
減少對登入/點擊數的依賴
不強制開鏡頭,可用其他參與方式
尊重學生學習空間與節奏
標籤與偏見
數據只作為參考,不貼標籤
教師結合多種評估方式
設計公平、中立的分析模型
倫理
誠信與公平
誠實完成作業
教學公平評分
禁止作弊行為
知情與透明
告知資料用途
取得學生同意
開放學生選擇參與
尊重與包容
接納學生差異
多元學習方式
不歧視、不強迫
學習分析
測量、收集、分析、報告資料以理解與優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