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50歲的阿賢伯, 因應能力失常, 【參考文獻】
廖怡雯、黃惠珠、白藍妮、紀夙芬、葉淑玲(2023).鼻咽癌病人接受同步化學治療及質子放射線治療之護…
50歲的阿賢伯
治療
-
抽血 WBC:1500yL,Hb:9.2g/dL,Platele:160*10°wL,Na/K:138/3.2mEa/L, Albumin: 2.6g/dl
導致
潛在危險性感染
護理目標
短期:1週內預防感染發生,維持清身體的清潔。
護理措施
1.依醫囑監測白血球計數,如有升高或下降皆須報告。
2.每四小時清潔口腔,以預防細菌的繁殖,並降低感染的機率。
3.每四小時,監測生命徵象並紀律,如有異常皆須立即報告。
- .減少個案感染的危險因素,例如:提供照護前後應洗手或戴手套維持無菌。
5.衛教個案用餐或上廁所前後都需要洗手。
6.依醫囑執行尿液、痰液、傷口分泌物或血液陪養,以協助辨識病原體,提供抗生素治療的方向。
7.衛教個案排泄後需要清潔乾淨,以免泌尿生殖器的感染。
-
-
案例症狀
鼻塞、頭痛、不明原因流鼻血、右耳鳴,且有黃膿鼻涕的分泌物,發現體重減輕約10公斤,觸診右頸有約4公分的腫瘤,診斷為鼻咽癌。
符合鼻咽癌常見臨床表徵
1.鼻咽位於深部,故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易被忽略。以頸部淋巴結腫大最爲常見,約40~60%,且靠近頭顱底部,會有耳朵或神經症狀。
2.症狀包括:單側性疼痛、鼻塞、鼻涕增多、鼻涕倒流、鼻音較重、口鼻異常出血、耳鳴、聽力障礙、面部感覺異常、眼瞼下垂、眼球運動異常、噁心、口腔破損、味覺改變、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牙關緊閉、易疲勞等。
可做的
診斷檢查
1.完正的頭、頸身體評估:尤其是漿液性中耳炎、腦神經損傷和頸部淋巴腺病變時,觸診淋巴結時,須仔細地評估位置和大小
2.鼻後鏡檢查:利用壓舌板壓住受檢者舌部,再將一小鏡子放置於口咽部深處,檢查者利用燈光與頭鏡來檢視鼻咽部。
- 鼻咽鏡:由前鼻孔放入,直接檢視鼻咽部。最好使用局部麻醉,除考慮舒適外,必要時可以執行切片。
4.活體切片:將切片鉗 插入腫瘤側的鼻底而進入鼻咽。需局部麻醉,切片後明顯鼻出血的情形較少見。
5.電腦斷層掃描攝影及磁振造影:可確認腫瘤的擴散情況,如鼻腔、鼻竇、鼻咽旁、顱底及顱內等。
- 血清抗 EB 病毒抗體:是鼻咽癌篩檢及追蹤常用方式。
期別分類
TNM 鼻咽癌分期
- 腫瘤大小 (T):
T1:腫瘤局限在鼻咽部內。
T2:腫瘤由鼻咽部向外伸展至口咽部或鼻部。
T2a:無鼻咽旁 (parapharyngeal) 侵犯。
T2b:有鼻咽旁 (parapharyngeal) 侵犯。
T3:腫瘤侵犯到顱底骨骼或鼻竇內。
T4:腫瘤侵犯到顱內、腦神經、顳下窩 (infratemporal fossa)、下咽部或眼窩。
- 頸部淋巴結 (N)
Nx:淋巴結無法判定。
N0:無頸部淋巴結轉移。
N1:單側頸淋巴結轉移,淋巴結最長徑小於 6 公分,無鎖骨上窩轉移。
N2:雙側頸淋巴結轉移,淋巴結最長徑小於 6 公分,無鎖骨上窩轉移。
N3:
N3a:有任一淋巴結等於或超過 6 公分。
N3b:鎖骨上窩有淋巴結轉移。
- 遠端轉移 (M)
Mx:遠端轉移無法判定。
M0:無遠端轉移。
M1:有遠端轉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