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1人際歷程取向 - Coggle Diagram
Ch1人際歷程取向
擁有治療焦點讓治療師更有效能
透過個案概念化,覺察治療焦點,澄清問題所在、問題如何發展,以及需要做什麼來改變它
學習脈絡化或理解案主問題,整合出屬於自己的理論架構
本書目標:提供理解治療關係的概念架構,學習運用人際歷程或與案主的互動去介入並幫助案主改變
取向重點:提供案主與治療師之間的修正性經驗,讓他們能夠創造出更一致、更堅定,與更有彈性的自我敘說
受訓治療師掙扎於表現焦慮
質疑不切實際的表現期待,並且相信犯錯是正常的
聚焦於案主及其表達的內容,而不是在自己與自我表現上
需要督導者與指導者主動的支持
核心概念
歷程向度:治療師-案主的關係是複雜且多面向的,就如同不同層次的溝通同時發生 Ex. 談論內容vs互動歷程
歷程評論:此時此刻、聚焦當下的治療介入,也就是聚焦在「你和我」,或探索治療師與案主此刻的經歷➜修補裂痕
修正性情緒經驗
治療歷程正在重演案主在其他關係還沒解決的衝突互動,那種互動也是案主在過去的依附關係中,時常經驗到的關係衝突
治療師的目標就是以不同於以往,且更有效的方式來回應案主,讓案主能在治療關係的互動中,解決衝突,進而改變人際關係的模式➜案主將會擴展他原有固著或狹隘的基模,變得更有彈性或更切合實際
治療師要提供案主的是經驗,而不是解釋
治療師必須願意真誠地與案主建立密切的關係,而且願意冒險讓自己被案主所影響,雙方都必須是具有真實意義的關係,是關係本身療癒了案主-關係本身催化了「合作、目標明確的治療工作」
案主反應的獨特性
彈性
人際歷程治療是具有高度「個人特色」的治療取向;強調每一位案主的個人經驗,或是他的主觀世界觀
治療師若能先考量案主的認知基模或成長經驗可能會如何影響
治療介入的效果,那麼,將會讓各個治療取向的治療師都更有效能 Ex.自我揭露對於成長經驗不同的案主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藉著仔細觀察案主如何回應治療師的介入,治療師可以學習如何評估其介入的有效性
理論與歷史背景
人際範疇
Sullivan重視案主此刻的行為,以及他和其他人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強調發展性的固著,或是去探究案主是如何被自己的過去經驗所困住
將「人格」概念化為:個體為避免或減低焦慮,避免不被贊同,並維持自尊,而採用的人際策略之集合
孩子透過一再重複的親子互動,發展出人格或「自我系統」,當學到這些自我-他人的關係模式後,人們就會有系統地做出某些行為舉止,以避免或減少焦慮 Ex.部分特質是壞的自我➜發展出他的人際因應型態➜人際防衛
認知範疇
客體關係理論與依附理論:內在運作模式
認知行為治療:早期適應不良(發展至今,不再適用)的基模
家族/文化範疇
家庭系統建構
文化脈絡:組成家庭關係結構的同盟、聯盟、次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