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核電 (核電的缺點😣, 基本概念🧠👨🏻🏫, ( (編輯, 現在使用最普遍的核電廠為壓水式反應器核電廠,它的工作原理是:用鈾製成的核燃料…
核電
核電的缺點😣
-
-
- 核電廠會產生高低階放射性廢料。使用過之核燃料,雖然體積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線,故必須慎重處理。🧯
- 核能發電廠熱效率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電廠排放更多廢熱到環境裏,故核電廠的熱污染較嚴重。
-
- 核電廠的反應器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如果在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會對生態及民眾造成傷害。⚠️
基本概念🧠👨🏻🏫
- 反應堆:核電站的核心裝置是核反應堆。反應堆內部有核燃料(如鈾或鉑),以及用來控制反應速率的控制棒(通常由能吸收中子的材料製成)。
- 冷卻系統:核裂變反應產生的熱量需要被有效帶走。核電站使用冷卻劑(如水或液態金屬)來吸收這些熱量,並將其轉移至熱交換器。
- 發電系統:冷卻劑帶來的熱量在熱交換器中轉移到另一系統,通常是水蒸氣系統。蒸氣推動渦輪機運行,進而驅動發電機產生電力。
- 核裂變:核電站的主要原理是核裂變。當重核如鈾-235或鉑-239的原子核吸收中子後會分裂成兩個較輕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大量能量和更多的中子。這些中子會進一步引發其他原子核的裂變,形成鏈式反應。
-
-
現在使用最普遍的核電廠為壓水式反應器核電廠,它的工作原理是:用鈾製成的核燃料在反應爐內進行核分裂並釋放出大量熱能;高壓下的循環冷卻水把熱能帶出,在蒸汽產生器內生成蒸汽;高溫高壓的蒸汽推動汽輪機,進而推動發電機旋轉
-
1948年9月3日,核子反應爐首次在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的X-10石墨反應爐發電。這是第一個為燈泡供電的核電廠。第二個較大的實驗發生在1951年12月20日,位於愛達荷州Arco附近的EBR-1實驗站。
1954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個商用發電的核電廠奧布寧斯克核電廠在蘇聯的奧布寧斯克開始運營。1956年10月17日,世界上第一個全刻表核電廠:英國卡爾德霍爾核電廠開始發電,兩個電站除了用於國內電力需求,還用做製作鈽。美國第一個商用核電廠,賓夕法尼亞州的碼頭市核電廠於1957年12月18日啟用。
核電廠屬於高效率的能源建設,對於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幾乎是零。核電廠建設成本高昂,技術需求高,養護成本亦高。在控制良好且周邊緊急應對系統完善的情況下,核電廠其實是相當安全的設施。核電廠通常被視為電網基本負荷,因為燃料成本僅占生產成本的一小部分🤏🏻,並且因為他們不容易調度,適合作為基本負載電力供應商。
-
核電廠(英語:Nuclear power plant),即核能發電廠,或稱核電站。是一種以核反應為熱力源的熱電廠,和其他的熱電廠一樣,以熱能驅動蒸汽渦輪發動機並連接至發電機發電。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的報告,截至2021年6月,全球範圍內共有443所核電廠在33個國家運行,另有52所正在建造中。
核電的優點👍🏻🤪
- 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較高,故核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
- 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佔的比例較低,故運作成本較低。
-
- 核能發電只需要利用很少的燃料來產生巨大的電力,而核電站常用的核燃料是從鈾元素提煉出來。鈾來主要來自大自然,它存在於地殼中,含量比金和銀元素還高,可經採礦取得。
- 核能發電不會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污染。
-
核電對未來的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 發電過程的風險
包括燃料開採時的礦工死亡風險、燃料製造運輸的事 故風險、發電過程的工安事故風險…等等,瑞士PSI的ERSAD資料庫(1998)主要分析這一部分。如表1所示,核能顯然是最安全的能源,最熱門的天然氣發電,反而最危險,風險是核能的400倍以上;號稱最乾淨的水力發電,風險竟也是核能的110倍。
-
[Q]聽說核能發電風險很大,對於民眾的生命威脅很嚴重,是真的嗎?
[A]使用任何能源都有風險,核能當然不能例外。然而,核能是最重視安全、最尊重生命的能源,因為它的環境風險最低。其他能源風險,尤其是傳統火力發電,其實都被忽略不見。瑞士Paul Scherrer Institut的ERSAD資料庫分析,1969到1996年共發生1,943次重大能源事故:其中有15,000多例與石油有關的死亡案例、8,000多例與煤有關、5,000例與水力有關,卻只有32例與核能有關。核電風險甚至比日常家居生活還要低得多。
- 發電廠本身安全度
N. Rasmussen教授分析核能電廠的事故機率,發現100座核能電廠發生事故造成死亡的機率和慧星撞擊地表造成傷亡的機率一樣低。而過去經驗也證實這項結論的正確性(車諾比爾事故是人為蓄意,不能算是安全缺陷)。(請參考《各類能源發電安全比較》)
-
核廢料與其他污染物處理最大差異在於:核廢料從產生起,就盡可能侷限(Confirmed)並固定(Stabilized)在小範圍、有完整保護的設施中。而化石燃料污染物則隨風四散,沒有國界,直到酸雨問題出現,才急忙管制SOx、NOx;發現全球暖化,才注意CO2減量。
目前各種外部成本分析報告,以集合歐盟13國的ExternE 官方報告(2001)、世界能源協會WEC報告(2001)與瑞士GaBE報告(1998)等,最完整而客觀。這些報告特別重視能源使用對於環境的衝擊,譬如:空氣污染對於民眾的健康影響、對於自然生態環境衝擊(農業、森林、河川、水文)、社經文化衝擊、全球氣候變遷…等等,對於核能當然考慮核廢料處置影響。但並未考慮土地利用。
為更宏觀的評估每種能源使用利弊得失,先進國家近年積極進行各種能源壽命週期成本(Life cycle Cost Analysis),並結合環境衝擊的量化分析,完成所謂「外部(或環境)成本分析」(External Cost Assessme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