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網路影像 (網路成癮, 網路霸凌, 網路諮商
online counseling) - Coggle Diagram
網路影像
網路成癮
網路性誘拐—兒少影像性剝削
科技打破對性暴力的理解
影像性虐待
-
-
-
-
-
- 研究指出,犯罪盛行率與影像性虐待犯罪句相互關聯。
- 犯罪黑數是很大的高牆
- 在實務現場中發現,被害的未成年人通常
- 在依附關係中屬於部安全依附或需求未被滿足的類型
- 與主要照顧者或家人關係不好,沒有支持或保護系統
- 從而尋找其他管道
-
什麼是「網路成癮」?
- 網路成癮,泛指過度使用網路/電腦、難以自我控制,導致學業、人際關係、身心健康、家庭互動、工作表現上的負面影響。(來自衛福部網路成癮專區)
這裡個人覺得有難以自我控制的現象是焦點,喝茫了
網路成癮的特徵通常包括
- 以人的生理反應:
- 過度使用:無法控制上網的時間,導致長時間使用網路,甚至影響睡眠和日常活動。
- 戒斷症狀:當無法上網時,會出現焦慮、煩躁或其他不適症狀。
- 耐受性增加:為了達到相同的滿足感,使用網路的時間或頻率不斷增加。
- 逃避現實:通過上網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情緒壓力。
- 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網路使用影響了學業、工作、社交活動,甚至家庭關係。
- 迷上的東西:
(1)網路遊戲、(2)色情網站、(3)社群網站成癮等,其中最常見的是網路遊戲成癮。
- 樊老師課堂舉例:學齡和青少年階段,
1.電腦不要放在房間裡!
- 與網際網路供應業者合作設定網路提供時間
- 對於現在的父母來說,要如何做可以管理孩子使用3C和網路的內容和時間?
是什麼讓我們沉迷於某種事物 ?
- 進擊的巨人中,肯尼·阿卡曼在彌留之際說:
『要麼是酒,要麼是女人,要麼是神,家族,王,夢想,子女,力量,人如果不沉醉於某些東西估計都撐不下去吧,所有人都是某些東西的奴隸,就連那傢伙…』
生活中有某些事情給人不舒適的感受,為了解決它而尋求眾多管道來掩蓋、消弭,網路如今對我來說,在我不舒服的時候,會想透過網路找尋方法,包括工作、學習、情緒、健康與運動,自覺沒有成癮是因為保有自我控制和辨識的能力,雖然我是奴隸,但是個會求救的奴隸。
為什麼玩網路遊戲會成癮?
- 遭遇生活問題、情緒壓力→方便取得網路、接觸網路活動→暫時得到情緒、紓解與愉快經驗→增強上網行為→問題存在/惡化、引發逃避問題的罪惡感及情緒壓力→產生接觸網路欲望→方便取得網路、接觸網路活動→持續重覆上網行為→遭遇生活問題、情緒壓力(如此繼續循環下去)
(衛福部網路成癮專區)
如何協助網路成癮的人?不要急著給「建議」,從「瞭解」開始。
- 表達「關心」忍住「擔心」:以誠相待,主動了解他的網路世界長什麼樣子,釐清上網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助於進一步界定處理的目標。
- 同理孩子的想法 肯定好的部分:正向的互動,能夠建立合作同盟,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喜歡跟真實世界的人互動,不需要再逃避,願意過真實的生活。
- 避免當面指責、質問:別一味怪孩子,陪伴他一起面對挫折,讓他有勇氣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不需要躲到網路裡。
(衛福部網路成癮專區)
幫助孩子或是其他成癮的人,對我來說要先接納自己的受挫心,會想要我覺得不好的趕快好起來,也許可以減少語氣與態度中的擔心、急迫和指責
-
網路上癮青少年的諮商輔導過程為何呢?
- 建議網路上癮的諮商步驟應包括:
- 第一步驟、協助當事人認知到自己已過度使用網路了,換言之,使當事人對自己的上網行為有「病識感」,或者覺察自己的行為失當,比如,知道自己已「超時」上網了;
- 第二步驟、協助當事人認知到導致其過度上網行為的潛在心理問題,亦即網路上癮行為的背後其實是有理由的,過度上網的行為是潛在心理問題導致其逃離正常生活的結果;
- 第三步驟、協助當事人去面對現實,處理潛在的心理問題而非沉迷網路以逃避問題,讓當事人深切了解到逃避問題祇是使問題更加惡化而已,並非解決問題之道;
- 第四步驟、協助當事人發展出改善過度使用網路行為的行動計畫並加以執行,配合第三步驟的潛在心理問題的處理,應協助當事人提出具體改善網路上癮行為的行動計畫,並身體力行以逐步改變上網行為;
- 第五步驟、在逐步降低上網時間的同時,應培養出對時間的敏感度與對自我的監控能力,以期在達成諮商目標回歸正常與和諧的生活之後,能自我監控以持續維持戰果。
-
網路霸凌
談談霸凌
- 霸凌有三個特徵:
- 蓄意傷害,加害人對受害人有蓄意且敵意的行為
- 重複,不斷發生在受害者身上
- 權力不對等,兩者之間權力差距甚大,受害者無法有效保護自己
網路霸凌
- 最多人採用Olweus(2012)的網路霸凌定義 — 網路霸凌是透過數位科技進行的霸凌行為。
- 網路本身的便捷性、匿名性、易複製的特性,讓重複、權力不對等難以測量(統計上)。
- 網路上「去個人化」的情境中,人們傾向做一些在現實中不會做的事情
英文單字
- negative action 負面行為
- perpetrator 霸凌加害者
- victim 霸凌受害者
-
- 網路霸凌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對於6~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霸凌事件的發生會影響的層面甚廣。像是學業、人格、情緒和融入社會。
網路攻擊
cyber aggression
- Schoffstall 和 Cohen將網路攻擊定義為一個人或一群人運用科技通訊技術對他人進行傷害,而且他人對此行為感到厭惡。
- Grigg使用數位媒介對個人或團體進行敵意行為,此行為具有傷害性和攻擊性。
-
網路諮商
online counseling
未來趨勢
- 需求增加:隨著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轉向網路諮商。這一趨勢不僅在疫情期間激增,而且隨著人們對網路服務的熟悉和信任度的提高,這一需求預計將繼續增長。
- 技術的應用:現代網路諮商利用了各種技術,如視頻會議、即時聊天、電子郵件和手機應用程序等,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服務選項。
- 普及化與可及性:網路諮商消除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使偏遠地區或資源匱乏地區的人們也能夠獲得心理健康支持。此外,對於行動不便或時間有限的人來說,網路諮商提供了更靈活的選擇。
- 跨國界服務:網路諮商允許輔導員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客戶合作,這促進了跨文化心理健康服務的發展。同時,這也提出了對法律和倫理規範的更高要求,特別是在隱私保護和專業認證方面。
- 專業認證和倫理挑戰:隨著網路諮商的普及,對提供這些服務的專業人士的認證和培訓要求變得更加嚴格。如何確保諮商過程中的隱私和數據安全,並維護與面對面諮商相當的倫理標準,是當前的挑戰之一。
- 人工智慧與自動化輔助:人工智慧(AI)技術已開始在心理健康領域應用,如情緒分析、輔導過程中的輔助診斷工具等。AI驅動的聊天機器人也被用於提供基本的心理支持,這為未來的網路諮商開拓了新的可能性。
- 混合模式的興起:
許多輔導員開始採用混合模式的服務,即結合面對面和網路諮商的方式,以滿足客戶不同階段的需求。這種模式允許更靈活的支持和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