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渠道资源强的AGV/AMR公司(海康), 算法能力强的自动驾驶团队, (斯坦德)稍有挑战的场景,2200平,2台设备,每天150托货, 竞争,…
渠道资源强的AGV/AMR公司(海康)
算法能力强的自动驾驶团队
世界上最top的自驾表现是怎样的?(fsd12.3,无车道大型停车场场景,
https://url.v.tencent.com/2OaFz4AL,
虽然惊艳,但也有一处完全卡死需司机介入,据在Tesla总部上班的同学称,即使在公司内部测试未来的BETA版本也不能保证在这种场景能完全没问题)
tesla、waymo、cruise、萝卜快跑、小马智行这种级别的自驾部门团队愿意被海康机器人这种公司并购或偏离主业务合作做工业移动机器人?
只有可能是三流团队
蓝因的目标场景简单很多吗??(没有车道地标和交通规则,随意性类似很多世界最top自驾团队不能完全解决的停车场场景)(
https://url.v.tencent.com/2yrxhlCv)
三流团队能力大爆发,在9个月内在算法可行性上把场景跑通
无人叉车到库位放货可类比成感知3D空间后在很小的空间里面极限停车(tesla,
https://url.v.tencent.com/45C5B6FT
,很大的姿态调整空间,70s停入。蓝因
https://url.v.tencent.com/3vx7YpRW
35s停入。
如果A+B
(斯坦德)稍有挑战的场景,2200平,2台设备,每天150托货
(斯坦德)供应链效率之差难以想象(项目负责人微信截图)
(海康)现有产品如果要对非标准化场景进行适配,表现差得有点远
(海康)即使是新厂、并且是老客户,在蓝因更柔性的方案前也毫无优势。
市场上其它AGV、AMR根本做不了的高随意性场景
(海康)印刷包装行业有很大的潜在需求和市场体量,进入行业
目标:一起做出和蓝因类似的产品
开展针对行业的方案、产品开发及市场拓展
20~30人团队
蓝因不和整个公司比,只和针对这个行业的专项团队比,规模上并不差很多,蓝因走过的路他们没有理由会走得快很多。
技术合并(调度系统、前端UI交互系统【海康现在都还做得很不人性化】、实施部署流程之前是按grid_base棋盘格、线段占/空的架构开发的,这些推倒重来)、工程化,时间9+4=13个月
1 more item...
顺络已投入3批海康机器人在绕线车间,叠层车间及物流部在计划投入以及相关人员回应
叠层实测过设备,甲方的使用部门感觉超出预期,但这期项目就如同一开始的Toppan一样,没有选择跟蓝因这个小公司合作,怕蓝因不能长期稳定地服务于项目。
物流部门还有机会,但对于规模上的考虑会不会成为决定性的阻碍无法预判。
国内AGV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其自有地盘上都无法站得很稳,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强。蓝因在竞争中几乎最受客户迟疑的点仅仅是规模太小是否能handle上规模的项目,但如果在竞争中这就是最受阻碍的因素,那反而不是什么大问题,通过外部融资把公司扩张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见蓝因的很多订单机会都是现成的并且可抓住的。
即使在高标准场景(顺络原料库POC),无法识别托盘/库位的偏移
https://url.v.tencent.com/271Q2uT7,https://url.v.tencent.com/oX07v3mZ);
各种脱轨错误(
https://url.v.tencent.com/1SshRVCI
,
https://url.v.tencent.com/fn85zGEa)。
蓝因同一场景POC,不仅部署简单、稳定(
https://url.v.tencent.com/fZvx8pBa),
还可进行更加智能的移库任务(即取竖排靠里面的货时会把外层的货先移出来,取出目标货物后,再把外层货物归位
https://url.v.tencent.com/1S14Bv5C)
难以想象他们能在16个月内开发出来与蓝因相同表现的产品
2台叉车机器人制造出厂几乎要3个月之久,这是一个有400人左右的公司
蓝因在还没形成规模化生产体系之前,设备从下单到出货不会超过35个工作日,生产本来就不是蓝因的强项,但是在同行中一比较,就显得效率特别高。
14个月项目周期、各种识别问题(IT部微信截图、斯坦德项目经理微信截图)、大量库位浪费(220->308相同面积蓝因库位利用数量)、运行速度慢(+37%蓝因
https://url.v.tencent.com/2ZsuiUe2)、
二期项目根本做不了
竞争
蓝因的示例项目现在已经开始展现针对行业的辐射能力
现在已经开始以通过Toppan各地工厂接触当地的设备提供商、代理商,目标将其发展为我们的渠道,他们有最直接的客户触达资源
本身该行业全球容量够大,短期占领行业1~2%的客户即有6~10个亿的销售收入,假设对方后进入市场,步伐比蓝因更快,蓝因和对方各占全球2%的客户也行啊,何况海康没办法做出口。
更多的资金支持一定会让蓝因走得更快,场景普适性会更好,蓝因也可以同时向其它难以标准化的运行场景进行适配,涉足更多的行业。
看看同行的工程师说为什么做不到自由导航和避障
蓝因多组摄像头实时对周围环境进行3D构建解决问题1
高细节的实时运动控制解决问题2
高智能的冲突预测解决问题3
蓝因的机器人才是有潜力变成一个能更加独立于项目、能从繁琐的实施和部署流程抽离出来、对于大部分客户更加适用、对于渠道商更加友好、发散性和普适性更强的标准方案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