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4. 變動的大氣 - Coggle Diagram
ch4.
變動的大氣
大氣水平運動
氣壓梯度力:
兩地之間產生氣壓差
垂直等壓線
等壓線越密集,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快
科氏力
(假想力)
地球自轉使風產生偏轉
北半球:向右
南半球:向左
與風運動方向垂直
原因
海陸分布不均
地形起伏
緯度不同
晝夜、季節變化
地轉風
(高空風)
1km以上高空
平行等壓線
氣壓梯度力、科氏力影響
地面風
與等壓線斜交
氣壓梯度力、科氏力、摩擦力影響
水氣變化
潛熱 = 物質相態變化過程吸收或釋放的熱量
露點溫度
不飽和空氣塊降溫 達飽和的瞬間溫度
永遠≦氣溫
與實際水氣量呈正相關
相對溼度 = 實際水氣量/飽和水氣量
乾/濕球溫度計
相對溼度 = 濕球/乾球
大氣垂直運動
上升:絕熱膨脹降溫 -->凝結成雲
下降:絕熱壓縮升溫 -->不易飽和
原因
迎風面向爬升 (地形雨)
冷暖氣團交會(鋒面雨)
地面加熱 (對流雨、西北雨)
空氣向低壓中心輻合 (颱風雨)
絕熱:空氣塊垂直升降過程中
沒有與外在大氣有熱量、物質交換
未飽和:-10度 / km (乾絕熱)
飽和:-5度 / km (濕絕熱)
大氣的結構
大氣的分層
溫度分層
平流層
地表上10~50km
臭氧離地20~30km最濃
臭氧層吸收紫外線-->增溫
中氣層
地表50~90km
對流層
一半的氣體集中在地表5.5km
靠地表散出的紅外線來加熱
厚度:平均10km,夏厚冬薄,低緯>高緯
增溫層
(熱氣層)
氣體變電離態
白天50km以上
夜晚80km以上
吸收短波輻射-->增溫
氣壓遞減率隨高度增加而下降
偵測方法
早期:水銀氣壓計
現今:探空氣球 (30km)
地面天氣圖
紅外線雲圖
輻射雲頂紅外線,全天皆可用
可見光雲圖
反射太陽可見光,僅白天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