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記憶中的一爿書店 - Coggle Diagram
記憶中的一爿書店
課文
一個平凡的人在其一生當中,會不會有一些人物或事件影響他、刺激他,給他啟示呢?我想或多或少是有的。只不過因為那些故事的主角本身平凡無奇,所以許多人與事便也在歷史的洪流中悄悄淹沒失傳罷了。回顧我的過去,竟覺得沒有一個人或一件事是印象深刻,令我畢生難忘的。有時便不免自嘲,這或即是自己平平凡凡一事無成的原因吧。不過,這樣說,倒也並非意味在過去的日子裡竟一無記憶可追尋;零零星星的小事情居然也點綴在生命的五線譜上,經常在我不小心回頭的時候,便會聽見叮噹作響,只是那些聲音微弱得只有自己聽得到。也許,我現在就把其中的一點流放出來吧。
我幼年時居住在上海閘北的日本租界。小學一年級是按學區被分派入日本官方主辦的「第一國民學校」。我的家在江灣路,正當虹口公園游泳池對面。每天上學,須先跨過家門前的一條窄窄的鐵路,然後沿著虹口公園走;虹口公園的盡頭,有一座日本神社,走到那裡總是習慣地一鞠躬,然後繼續走;繼續走下去便是整潔的北四川路了。馬路當中是有軌電車的終站地段,人行道則由方塊的石板鋪成。這段路是我最喜愛的,我很少規規矩矩走完這段路,不管是一個人走或有同伴,總是順著那石板跳行,有時也踢石子跳移。夏天,高大的梧桐樹遮蔽了半條街;秋天,則常有落葉追趕在腳步後。
在這一條北四川路的中心點,比較靠近學校那邊,有一排二層樓洋房。前面一段是果菜市場和雜貨店一類的店面,母親有時也到那裡去購物;那後段卻是我喜歡去的地方,有一家文具店和一爿書店。早晨去上學時,因為趕時間,又由於時間太早,店門總是鎖著,所以我只能從那沿街的大玻璃窗望進去。夏季裡,常常都會碰到朝陽晃朗反射耀目,不太容易看到店內的景象;冬季裡,則又往往因窗上結冰霜,故只見白茫茫的一片,有時禁不住會用戴手套的指頭在那薄冰上面隨便劃一道線,或塗抹幾個字什麼的,心想放學時一定要進去。
小學一年級的功課既少又輕鬆,通常在上午十一點半就放學了。家裡因為要等父親回來午餐,不會太早開飯的,所以我幾乎每天都在歸途上溜進那爿書店去看不花錢的書。那時候的學生好像不作興帶錢,我們家更有一種不成文的規矩,孩子們要等到上了中學才可以領受零用錢,因此我身上當然連一個銅板也沒有;儘管沒有帶錢,我倒也可以天天在那書店裡消磨上半個鐘頭,入迷地看些帶圖的伊索寓言等書。我最喜歡嗅聞那些印刷精美的新書,那種油墨真有特別的香味!一邊看書一邊聞書香,小小的心裡覺得快樂而滿足,若不是壁上有鳥鳴的鐘聲,真怕會忘了肚子餓忘了回家哩。
那爿書店有多大呢?我已無法衡量了。當時覺得十分大,四壁上全都是書,但那時我個子矮小,如今回想起來,那店面也許並不一定真大。記得在進出口處有一座櫃臺,裡面總是輪流地坐著一個中年男子和老婦人,大概是母子吧。別人經過那個櫃臺,差不多都要付了錢取書走;我卻是永遠不付錢的小「顧客」。其實那樣溜進溜出,倒真有點兒像進出圖書館一般自在,而他們母子也從來沒有顯出厭嫌的樣子;相反的,那中年人還常常替我取下我伸手搆不著處的一些書。那老婦人彎著腰坐在櫃臺後面,每回我禮貌地向她一鞠躬,她會把眼睛笑成一條縫,叫我明天再來玩。日子久了,和他們母子都變得有些熟稔起來,偶爾傷風感冒或什麼的請一天假,他們甚至還會關懷地問:「昨天怎麼沒來呀?」一類的話。
那是一個夏天中午,放學途中忽然下起傾盆大雨來,我快速地從學校跑到書店,但雨勢實在太大,到達書店時,已是全身上下都溼透了。不過,我蠻不在乎,只在門口跳幾下,把身上的雨水抖落了一些,便走進店裡。我站立的地板上,不久就積了一灘水。頭頂上的電風扇不停地旋轉著,那涼風吹在溼透的身上,不由得教人打了好幾個噴嚏。身上微微發抖,覺得快要生病的樣子,可是離家還有相當長的路程,所以只好繼續站著看書。
這時,那個中年的店主人走過來,示意我跟他上後面二樓的房間。那是兩間窄小的日式住室,裡面有點幽黯。隨後,那老婦人也上樓來。她提了一壺熱水,替我拭擦頭髮、臉孔和身體,又拿來一套很寬大的衣服讓我換穿。不知為何,我竟乖乖地按照她的意思去做;也許當時除此而外也別無他途吧。一身都乾爽之後,他們又鋪了一個床鋪,叫我躺下。大概我是真的受涼感冒了,所以居然睡著。
不知過了多久,我迷迷糊糊醒來,發現自己躺在一個陌生的房間陌生的床上。那老婦人正俯視著,雖然她的臉上堆滿慈祥的笑容,我還是嚇哭了。許是聯想到一些童話寓言中受壞人誘拐的情節吧。老婦人用枯癟的手撫摩我的短髮,哄我、安慰我,又叫她的兒子端了一碗不知什麼熱騰騰的東西來。我像夢遊似的坐起,把那碗東西吃下。肚子裡充實了,身上也就有氣力了。
中年男人問我家的住址和電話號碼。老婦人叫我到隔壁房間去換穿我自己的衣服。原來,她已將我的溼衣烘乾或燙乾了。在換衣服的時候,我聽見那男人在電話中講話,好像是在同我母親說話的樣子。我忽然掉下眼淚,不知是因為驚心還是安心。
-
在我平淡無奇的過去裡,這是我時時想起的往事之一,雖然沒有什麼懸宕的高潮,也沒有什麼動人的結局,我甚至不曉得這整個的事情是否可以算是一個故事。但是,每次回憶時,仍有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那種溫馨的情緒也始終留存在心底。
那爿書店叫做什麼名字呢?我完全記不得了。那好心的店主人母子姓什麼呢?我也一直不曉得;說實在的,我連他們的模樣兒也早已經忘掉了。然而有時不免想:我從小喜歡讀書,而在這平凡的生活裡,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與書本有密切的關聯,我讀書又教書,看書也寫書。是什麼原因使我變成這樣子呢?我不明白。只有一點可能:在我幼小好奇的那段日子裡,如果那書店裡的母子不允許我白看他們的書,甚至把我攆出店外,我可能會對書的興趣大減,甚且不喜歡書和書店也未可知。
-
林文月
林文月(1933年9月5日—2023年5月26日),台灣彰化縣人,學者、翻譯家與作家。精通日文和中文,曾翻譯過多部日本文學名著,如《源氏物語》、《枕草子》等,對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六朝文學)有深入研究。
概要
林文月的〈記憶中的一爿書店〉中講述了一段書店與人的厚重情誼,而書店與顧客的關係因為書種日益增加、科技進步,至今已有了很多改變,書市不景氣更導致許多書店紛紛謝幕。2020年5月底,誠品書店關閉陪伴台北人三十年、深具特色的誠品敦南店,一時間許多探討敦南店經營特色、與之互動的牽繫記憶文章紛紛寫就,我們的「國文素養培力多」就整理了相關與延伸的書店議題,幫助老師帶領學生從梳理記憶、試當一日老闆到思考未來書店模樣。
重點
〈記憶中的一爿書店〉內容追憶作者小學一年級時,常到一家書店看書,得到書店主人的溫暖對待,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影響了她的一生。對於這段記憶的描述,林文月使用了「詳略互見」的筆法。文中回憶書店內的情景,採用了大塊印象式的摹寫,「大概」、「也許」等詞表現出記憶的不確定性,也省略了書店的名字、書店主人母子的長相、穿著、姓名等細節,即所謂的「略寫」。而詳細摹寫書店主人母子的表情、態度、動作等形象,即所謂「詳寫」。詳略互見的筆法呈現在作者的記憶中,忘了的是那些無感於心的部分,記得的則是曾令心靈震動的畫面,由此細膩地捕捉住互動間的感人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