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重庆谈判的前因后果及影响--为什么没有第三次国共合作 资料记录表, 重庆谈判前的背景究竟是什么? 在研究重庆谈判背景时,我查阅了来自三个不同…
重庆谈判的前因后果及影响--为什么没有第三次国共合作
资料记录表
重庆谈判前--背景
资料2:《党史百问 | 重庆谈判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原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中国政局朝着和平民主方向发展。在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力量有了新发展,帝国主义势力遭到削弱,已经难以集中力量干涉中国革命...
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内和平民主的积极努力,却受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严重阻碍。国民党统治集团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到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这方面来...
蒋介石的目的是要打,但要做好打的准备,还需要时间,也由于国际上苏联、美国等都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实行和平建国。因此,蒋介石在积极备战的同时,不得不表示愿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8月中下旬,他连续3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定大计'。”
个人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政局带来了和平与民主的有利局面。然而,共产党为维护国内和平与民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遭受国民党的严厉阻挠。国民党将重心转向消灭中国共产党的斗争。蒋介石旨在发动战争,但他需要时间来做充分准备。同时,鉴于苏联、美国等国表达了对中国和平建国的希望,蒋介石在积极备战的同时,不得不表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意愿。
引文:“党史百问 | 重庆谈判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是什么?_共产党员网.” 12371.Cn, 2022, www.12371.cn/2022/04/29/ARTI1651229015256354.shtml. Accessed 25 May 2024.
资料3:《史求真:重庆谈判的史实与反思(上)》
原文:"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亲自向全日本和全世界发布“终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先后公开致电毛泽东,邀请毛赴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各界人士也纷纷投书致电,力促此事成功。
斯大林在获悉蒋介石电文后,经过反复权衡,作出了毛泽东必须前往重庆的决定。斯大林致电毛泽东,称‘世界要和平,中国也要和平,蒋介石已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是,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各方面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打起内战,战争的责任由谁承担?‘斯大林最后要求毛泽东’立即到重庆同蒋会谈,你的安全由美、苏两家负责’"
个人理解:在日本签署投降协定后,蒋介石致电毛泽东参加位于重庆的谈判,商讨国家大计。此时,苏联也在幕后促成这次谈判。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更是希望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并对其安全进行了保证,其旨皆在保证国共内战不会发生。
引文:大纪元新闻网. “史求真:重庆谈判的史实与反思(上).” 大纪元 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 15 Dec. 2015, www.epochtimes.com/gb/15/12/15/n4595952.htm. Accessed 25 May 2024.
资料1:《王康:重庆谈判70周年祭》
个人理解:抗日战争后,日本签订投降协定,给予了当时国共两党和谈、建立一个联合政府、建立新中国的机会。在国民党和苏联稳定关系后,蒋介石第一时间向毛泽东发出谈判邀请。毛泽东也对此作出回应,表示原因到陪都(重庆)和国民党商讨国家大计。
原文:“重庆谈判正是在日本投降之际,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国家利益需要得到申张和保障...
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宋子文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两小时后,蒋介石通过《中央日报》致电毛泽东: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引文:“王康:重庆谈判70周年祭.” 独立中文笔会, 12 Oct. 2015, www.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37804. Accessed 25 May 2024.
重庆谈判时--经过
资料2:蒋介石《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
个人理解:蒋介石希望将全国的军队进行统一,让他们只为国家服务,而不是为了专门的政党或者个人,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引文:“抗戰勝利告全國同胞書 | 中正文教基金會.” Ccfd.org.tw, 2014, www.ccfd.org.tw/ccef00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101:0005-65&catid=223&Itemid=256. Accessed 26 May 2024.
原文:第三、国家的统一,是近代立国绝对必需的要素,抗战结束之后,国家统一,必因国民全体的协力爱护而有坚实的保证。我们知道,国家统一是抗战胜利的保证条件,我们更要知道,国家统一是民主宪政的唯一基础。惟有统一的国家,才能收获最后胜利的成果;亦惟有统一的国家,才能保障民主制度,发扬民意,集中民力,维护主权的独立,完成建国的大计,以贡献于国际和平与世界的繁荣。我们要完成国家的统一,惟一的前提,是要我全国军队国家化,在我国家领土之内,不可有私人的军队,亦不再有任何一党军队;惟有军队不受个人私利一党私见支配,而后国家的统一,乃有真正确实的基础。
1945年八月蒋介石发表演讲现场
资料3:《1946年的内战责任》
原文:中共为什么非要如此强烈的反对国大呢?看看《毛选》,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还屡次发表文章要求召开国大实行宪政,为什么到了1946年不惜内战也要反对国民大会的召开呢?在某些历史教科书中,说是因为国民党包办国大所以是非法的,因此中共才反对。但国大代表的名额是中共在内的政协事先定好的,中共自己不按规定参加,反而指责对方包办显然经不起追问。表面上,勉强还能拿出手的抵制理由是政府改组问题还没有解决。
在1946年一月政协通过的政府改组案中,将政府权力集中于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会一共40个名额,其中国民党占20个,中共和其他党派合占20个,但这后20个怎么分配没有确定。民盟是支持中共的,于是在具体谈判中,中共希望自己和民盟一共14席,以便拥有超过1/3席位的政府重大决议否决权。但国民党和其他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则只同意给他们12席,后来让步到13席。局面僵在那里。于是当蒋中正宣布年内一定要开国大的时候,中共就借此翻脸了。
实际上,国共以及其他党派之间就政协决议如何落实,矛盾多的很,双方也并非不能妥协。
个人理解:在1945年,重庆谈判开始时,制宪国民大会匆忙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该宪法于1947年1月1日公布,12月25日在法理上生效。然而,国共内战打破了宪法的执行,共产党反对该宪法。1946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并开始落实政协关于宪法草案的决议。但是,因修改原则与共产党期望不符,国民党内部也有反对声音。蒋介石强行镇压反对声音,直接制定了宪法草案。尽管得到中国民主社会党的亲共成员张君劢的支持,共产党仍反对这部宪法,并未参加国民大会。在国民大会中,国民党占有20个席位,其他在野党有20个,共产党提出获得14个席位,但最终只获得12个席位。
引文:“杨子立:1946年的内战责任.” 独立中文笔会, 22 July 2014, www.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3397. Accessed 26 May 2024.
资料1:《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原文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二、关于政治民主化问题...
三、关于国民大会问题...
四、关于人民自由问题...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
六、关于特务机关问题...
七、关于释放政治犯问题...
八、关于地方自治问题...
九、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
十、关于解放区地方政府问题...
十一、关于奸伪问题...
十二、关于受降问题...
个人理解:
第一条:和平建国,避免内战
第二条:从训政转型进入宪政
第三条至第八条:国会席位分配问题和人权问题
第九条:军队国家化(军政分离)
第十条:共产党革命根据地--中共地方政府问题
第十一条至第十二条:对内奸实行的强制法律性措施
双十协定原文件部分,展示了第九条有关于军政分离的协定。现由中华民国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拥有。
关联事件
国民党:四一二清党
原文:...《清党实录》(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1928年印行)之观点,认为“清党”运动发生过三次,第一次为1924年6月,即中央监察委员张继、谢持、邓泽如等力主弹劾共产党,引发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通过一相关训令了事。第二次为“西山会议派”于1925年11月所发动,结果与广州中央形成分裂与对抗。第三次则为南京国民党人发起的全国性的运动。见《革命与反革命——“清党”再思考》,《新史学》第十一卷第一期,2000年3月...
个人理解:一二清党是指1927年至1928年中国民党对党内的有共产党背景的政治人物的清算。在北伐战争后,中华民国看似已经稳定,南北看似已经统一,但是其内部依然危机四伏。
国民党之间分裂成两派,一派亲共,另一派反共,反共派占大多数,希望对国民党内共产党背景人物进行清洗。
引文:“蒋介石因何发起大规模‘清党’运动
时政频道
新华网.” Archive.org, 2024, web.archive.org/web/20130104023351/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3/31/c_121252565.htm. Accessed 26 May 2024.
四一二清党中国民党对共产党背景政治人物的迫害,拍摄于1927年
共产党:七二一方针
个人理解:七二一方针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对新四军和八路军的指示,即“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在抗日时期,国民党大部分时间处于战场前线。为了更好的抗击日本军队,国共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是,共产党因为其实力较弱,并没有出现在正面战场上,反而是进入敌后战场进行游击战。然而,共产党内部却并没有把抗击日本放在首位,而是希望借日本侵略的机会,削弱国民党的实力,等时机合适后再一举从军事和政治上击败国民党。
引文:“杨奎松个人网站 - 抗战期间共产国际与中共关系文献资料述评.” Archive.org, 2024, web.archive.org/web/20070102150504/www.yangkuisong.net/ztlw/yjzs/000242_5.htm. Accessed 26 May 2024.
原文:几个省的民众已经失去了对蒋介石的信任,急切地盼望着中共军队到那里去,抵抗日本军队。”但即便如此,蒋介石依然顽固地坚持不承认共产党在华北、华中和华南所建立起来的大片敌后根据地,处心积虑地想要取消它们。不过短短的一两月时间,中共已经夺取了24座县城,使它控制下的人口,从上次汇报的7000万人,进一步增长到8600万人。形势已经变得如此明显:“一方领导着进攻,发展了自己,壮大了自己;一方实行退却,不断缩小,结果被危机所战胜。如果日本继续其进攻,这种区别将会变得更加显著。”[51]在10月下旬的报告中,毛泽东更鉴于国民党拒绝接受中共提出的组织“联合政府”的主张、拒绝承认中共合法地位,和拒绝按比例分配盟国军事物资等情况,正式宣告说:国共两党的谈判已经“没有希望了”。“国民党只同意承认特区的合法存在和十个步兵师,却还要在接受地方约束的条件之下。例如,这包括,取消我们的货币,接受国民党反动法令和决定,如此等等。”“我们不接受这些要求。”
重庆谈判后--影响
《文化中国的大一统观念》
原文: 中国是一个有特别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它以「中国为一人,以天下为一家」[12],更相信中国即世界,中国即文明。中国人既然以世界及文明自居,则建立在种族之上的民族主义观念就显得较狭隘。
既是天下一家,则家天下的政治制度也于焉产生。中国自第一个朝代夏朝开始,就确定了以「家天下」为社会原则的世袭制[19],从此以降,西周、秦汉乃至清王朝,皆秉此「家天下」的宝塔式政治制度[20]。在此制度下,则无论王位或皇位的继替是同姓相继-世袭型及异姓相代-交替型,帝王的个人的意志往往就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意志[21]。然而,统治者毕竟有其人性的私欲和权力的傲慢,往往将王朝的私利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此时如果庙堂之上有贤者建言,当其言论影响统治者政权时,轻者贤明君主尚能有条件的加以改造利用,重者即弃之不用。在如是政治运作下,中国渐成为封闭保守的政权,国家的发展受到有形的拘束,走至王朝末年,终告分崩离析,是时家天下的群体意识再窜起,而成为捍卫国家政权的主流民意。
个人理解:首先,自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就具有"家天下"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家为本位,将国家视为大家庭,上下一体,使得中国人对统一有着根深蒂固的认同。朱子所说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就是这种思维的集中体现。
其次,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大一统"的理念。从周朝开始,统治者就主张诸侯要臣服于王,以王为中心实现全国统一。到东周时期,公羊传更明确提出"大一统"思想,认为王者必须改正朔、施教、一统天下,以周为正统。这种思想的延续使中国一直有统一的价值追求。
引文:许仟, and 何湘英. “文化中国的大一统观念.” Nhu.edu.tw, 2024, www.nhu.edu.tw/~policy/paper/paper2-2.htm. Accessed 26 May 2024.
重庆谈判前的背景究竟是什么?
在研究重庆谈判背景时,我查阅了来自三个不同来源的文章,分别代表了亲共、亲国以及中立的观点。综合三个资料来看,重庆谈判前的一个事件是日本对中国的投降。日本的投降给予中国了一个能继续和平发展的机会,也导致当时的执政党领导蒋介石和在野党领导毛泽东之间对新中国诞生的期望。蒋介石主动对毛泽东发出了前往重庆进行谈判的邀请。
研究这个主题如何回应了研究问题?
历史事件往往不是孤立发生的,它们通常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了解事件发生时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动机。这个原理放到重庆谈判中依然适用。了解重庆谈判的“前因”,可以帮助我更好的了解其“后果”。当我研究重庆谈判时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我也可以联系其背景,更好的知晓不同历史人物在作出不同决定时的动机。
重庆谈判的经过究竟是什么?
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时主要围绕了双十协定中的内容进行了商讨。主要在制宪会议、军政分离以及解放区地方政府这三个方面有着极其不同的观点。
研究这个主题如何回应了研究问题?
精确、精准以及有效的了解一重庆谈判的经过,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所谓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失败。简单来说,我可以明白有哪些因素导致了国共之间的关系破裂,并因此了解到来自不同思想的冲击如何导致了一个国家的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