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近代 教育哲學(知識論) - Coggle Diagram
近代
教育哲學(知識論)
『自然主義』
:盧梭,主張用非人為的自然方式教育孩子,將教育中心從成人扭轉為兒童,因而被稱為『教育界的哥白尼』
出版
『愛彌兒』主張人性本善
,應讓兒童在自然的環境和教育中成長,就算兒童犯錯也不應處罰,而是讓他自食惡果,這樣的方式稱為自然主義
裴斯塔洛齊
受盧梭著作愛彌兒的影響,特別關注兒童教育,認為母愛與兒童中心教育就是『
教育愛
』,兒童不論貧富貴賤都要受教育,被稱「
國民教育之父
』,也創辦孤兒院收容兒童,被稱『
孤兒之父
』
名言:
教師即園丁
學生如花木
學校如花園
主張直觀教學無私的教育愛
福祿貝爾是他的學生,創辦第一家幼兒園,被稱:『幼教之父』,透過遊戲和神給的恩物,開展兒童潛能。名言:『教育之道無它,唯愛與榜樣而已』。
蒙特梭利在羅馬貧民窟創立兒童之家,採混齡教學
『
經驗主義
』:
培根
,洛克,博客來,休謨
『培根去除偶像』:種族偶像
洞穴偶像
市場偶像
劇場偶像
洞穴偶像:因個人生長環境和經驗造成的偏見
市場偶像:因流言蜚語造成的偏見,譬如八卦
種族偶像:天生的偏見和刻板印象
劇場偶像:盲從權威造成的偏見譬如政客或大眾媒體
一開始的偶像指的是基督教的那些替代上帝供人膜拜的雕像和宗教畫作
歸納法
:從個別事實或經驗中,推導出普遍法則的思考方式
洛克『心靈白板』
知識=經驗+歸納法
『
批評主義
』:康德
人類天生具備的認知結構
提出『先驗能力』觀點
成功調和了理性主義和
經驗主義之爭
物自身:永遠不可知
『
理性主義
』:笛卡兒,斯賓諾莎,萊布尼茲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
方法懷疑論
完美的神賦予
人類完美的概念和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