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教育心理學1, 五大學派 - Coggle Diagram
教育心理學
1
1960認知學派
皮亞傑
1979布朗芬布倫納生態系統理論
1896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第二大勢力)
心靈分為:
意識
前意識
潛意識
透過夢的解析能夠釐清潛意識有什麼東西,是精神分析療法手法之一
健康的人格就是要三種我達到平衡
本我:生物本能的我
自我:調節本我與超我
超我:充滿道德與理想的我
性心理發展:
口腔期
肛門期
性器期
潛伏期
兩性期
防衛機轉:
否認壓抑反向
合理化轉移隔離退化
抵銷補償投射
認同昇華
生之本能:與生存相關的慾望
死之本能:與死亡相關的慾望
艾瑞克森以前人為基礎,再加上新的觀點形成新的:社會心理發展論將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
嬰兒期(0-1)
幼兒期(1-3)
學齡前期(3-6)
學齡期(6-12)
青春期(12-18)
成年期(18-40)
中年期(40-65)
老年期(65~)
馬西亞將青少年的自我認同分為四種狀態
定向型未定型早閉型迷失型
1913華森
行為學派(第一勢力)
班度拉
因認為傳統行為學派太過極端,遂整合行為學派和認知學派,提出社會學習論,屬於『
新行為主義
』
班度拉
社會學習論又稱替代學習
結合
認知學派
和
行為學派
稱為『互動學習論』或「三元學習論」或「交互決定論」
四種觀察學習:直接模仿
綜合模仿
象徵模仿
抽象模仿
注意階段保持階段動機階段再生階段
華生
創立,主張行為才有研究的價值人和動物一樣,只關注外在的刺激(S)和反應(R)
稱為『黑箱論』
行為主義之父
古典制約:
巴夫洛夫
唾腺分泌實驗
華生:
小艾伯特實驗
操作制約:
桑代克
迷籠實驗(貓)又稱聯結主義
學習三定律:
準備律
效果律
練習律
史金納
箱實驗(老鼠)
依據桑代克的實驗對應做出老鼠的實驗並得出結論:動物和人類的行為會因為事後奬懲而主動改變
正增強=積極增強
負增強=消極增強
正懲罰=積極懲罰
負懲罰=消極處罰(削弱)(隔離)
1912魏泰默爾
完形心理學派
1950馬斯洛與羅傑斯
人本學派(第三勢力)
馬斯洛(人本教育心理學之父)提倡人性本善
需求層次理論
(將人類需求分為七個層次)前四項是基本需求後三項是成長需求
羅傑斯(人本心理治療學派)當事人中心治療法的開山始祖
學生中心教育以學生為中心
十七世紀官能心理學
1890年
詹姆斯功能心理學派
五大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