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0327 東南亞古代史歷史分期的探討, 封建是擴張領土的好制度 - Coggle Diagram
0327 東南亞古代史歷史分期的探討
古代史歷史分期的探討
國際史學界一般是以 1500年以前為世界古代史前期
半島地區與海島地區的國家的形成、型態與發展不同
原始社會時期長
西方中心主義
16世紀初作為東南亞古代史結束和向近代時期過度的分界
分期斷代
古代史發展階段
中央集權王國(公元10th前後~16th初)
16th為界(1511葡萄牙人攻佔麻六甲)
將11-19th初看作完整的歷史時期
19th初才是東南亞經歷巨變的時期(殖民者經過工業革命,對殖民地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帶來不同以往的經濟、管理政策)(16~18th變動不大)
史前(原始時期)(上古~公元前1th)
早期國家(公元初~10th前後)
封建(feudalism)
東南亞:按自身發展的特點做歷史分期
中:領土擴張、分權
西:交換關係
分封領土
史前(原始時期)(上古~公元前1th)
稻作文化
母系(沒有姓)
自然崇拜(太陽為主)、生殖崇拜、祖先崇拜
源頭:本土,與中國南方原始文化有密切關係
早期國家(公元初~10th前後)
古文獻
占婆
貿易立國
林邑、環王、占城
今越南中部
略晚於扶南(存在時間有重疊),時間長於扶南
扶南
女王:柳葉
母系社會
混填(印度人) + 印度文化
混填娶柳葉
生子分王七邑
封建
改扶南舊習
(不穿衣服、紋身)
印度化
使節
中國(朝貢)
印度(婆羅門僑陳如(Kaundinya)
引天竺法
)
改革政治制度、宗教禮儀、引進王權概念、灌溉方式等
高棉人和其他群體
公元1th左右
國家形成
外來文明影響
具有本土化因素
最基本動力
生產(稻作文化)與貿易的發展
"印度化"的早期政權
港口、碼頭、稻米集中產地
國家政權的雛形
氏族部落國家(規模小)(不成熟)
地區
下緬甸一帶
面對孟加拉灣的一帶
孟人居住
湄南河下游
墮羅鉢底
孟人國家
下緬甸到上緬甸的內陸地帶
室利差呾羅
驃人國家
婆羅浮屠
也和佛教有關
時間
7th
中(唐)西(伊斯蘭)
7th後
室利佛逝
首個大型跨島嶼國家
蘇門答臘為基地
控制巽他海峽
國名來自佛教(大乘佛教)
被南印度國家攻打後衰落
5th
與印度發展定期航班
利用季風(航海技術)
歷史分期標準
中國傳統
王朝體系
社會進化論
野蠻、開化、半開化
陳序經
不適合分期(很多型態同時存在)
20th20年代起
唯物史觀
社會型態學說(原始>奴隸>封建>資本主義>共產主義)
歷史和文化的發展
早期國家與古代文化的雛型期
公元前後開始,止於10th與11th之交
地域中心
山地→沿海
新文化
地理上的特點
大河流域
扶南王國、真臘王國、早期吳哥王朝(湄公河下游)
扶南─高棉文化(扶南為中心)
中國封建王朝統治下的紅河下游地區
驃國(伊洛瓦底江流域)
佛教色彩濃厚的驃文化
沿海國家
占婆
印度教色彩濃厚的占婆文化
墮羅鉢底(暹羅灣沿岸)、室利佛逝(馬六甲海峽與爪哇海沿岸)
室利佛逝文化
無整體性的區域文化
第三時期
始於10th末11th初,終於19th中
10th左右出現的國家已經與早期國家不太一樣了
國家
緬族
蒲甘、東吁、雍籍牙(貢榜)
泰語系民族
蘭納泰、素可泰、阿瑜陀耶(大城)、卻克里(曼谷)
較晚
越族
939年吳權稱王
吳、丁、前黎、李、陳、(後)黎、阮朝
獨立自主建國
高棉族
吳哥
遷都(金邊)後衰落
13~14th(新舊勢力交替)
興起
陳朝、素可泰、清邁、勃固、滿者伯夷...等
泰系諸族
13世紀是泰族的世紀
混居後同化,規模龐大,政權鞏固
印度教、大乘佛教vs. 上座部佛教、伊斯蘭
衰亡
中南半島
吳哥、蒲甘、占婆、孟族
群島
三佛齊、諫義里、新柯沙里
14~19th
朝代更迭(王朝體系)
王朝有極盛時期
國王有財富的壟斷
無中產階級的行程
經濟基礎擴充、交易網絡擴大
泰
阿瑜陀耶;卻克里(曼谷)
緬
東吁;貢榜
越
陳、黎、阮
第四時期
原始社會末期向階級社會
部落(聯盟)社會向國家社會的過渡
經歷早期封建社會漫長
東南亞早期國家基層單位
村舍存在廣泛、持久
19th後~二戰
早期封建國家特徵
曼陀羅制(Mandalas)or
王圈制(circles of kings)
以王為中心,但沒固定的統治中心
王圈的共主不具對其他地方勢力的絕對控制力
難達到中央集權
可以有很多次級政治中心(屬國)
領土範圍不明確
屬國只是部落聯盟、氏族組織
王圈內政治中心、宗教中心常常轉移
內鬥
無明確的繼承制度
內部
各政治中心之間
糾紛、合作
若遇到一個次級中心在兩個主要中心
選邊站
向兩邊都表達效忠
10~19th(前現代、前殖民時期)幾乎所有的政權都是該體制
屬國表效忠的指標
納貢(稅收)、隨主國出兵
早期國家類型
海島國家
有內陸、口岸
商業功能的港市城鎮
上下游關係
功能性國家組織
沒國籍的概念
階級分化不明顯
不隨便產生暴力行為
Nagara/negara
城邦
大陸國家
Muang
擁有城牆的一定規模的聚落
受山脈分割
自足性更高
封閉、孤立
由多個ban構成
權力來源
宣稱祖先是該地的開拓者
從別處遷來的貴族首領
得到外部社會(更大文明圈)的認可
ex.成為中國的朝貢國
充當貿易通道的驛站城市
封建是擴張領土的好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