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肢体经络病证, 只此经脉受阻,其它失养, 气虚血瘀 - Coggle Diagram
肢体经络病证
腰痛
病因病机
病因
外邪侵袭,年老体虚,跌仆闪挫
病位
腰
肾及足太阳、足少阴、任脉、督脉、带脉等经脉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
经脉痹阻,腰府失养
外感腰痛
外邪闭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内伤腰痛
多因肾之精气亏虚,腰府失养
演变
外邪侵袭
经脉受阻,气血不畅
年老体虚
精气亏虚,腰府失养
跌仆闪挫
气血阻滞,瘀血留着
邪阻经脉
腰府失养
腰痛
病理性质
以虚为多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虚实
实
外感腰痛,多起病急,腰痛明显,常伴表证
跌仆闪挫,起病急,疼痛部位固定,多属瘀血为患
虚
内伤腰痛,多起病隐袭,腰部酸痛,病程缠绵,常伴有脏腑症状
病理性质
寒
腰部冷痛,得热则舒,足寒肢冷
湿
腰部疼痛重着,难以转侧,身体困重
热
腰部热痛,身热汗出,小便热赤
闪挫/血瘀
腰痛如刺,痛处拒按
肾虚
腰痛酸软无力,劳则为甚
治则治法
标本缓急
证治分类
湿热腰痛
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
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弦数
湿热壅遏,经期不畅,筋脉不舒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1 more item...
瘀血腰痛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
部分患者有跌仆损伤病史
舌紫暗/瘀斑,脉涩
瘀血阻滞,气血不通,经脉闭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1 more item...
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病痛不减】,寒冷/阴雨天加重
——
舌淡,苔薄白,脉沉而迟缓
寒湿闭阻,治碍气血,经脉不利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1 more item...
肾阴虚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
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肾阴不足,腰脊失于濡养
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1 more item...
肾阳虚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面色晄白,肢冷畏寒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肾阳不足,腰脊失于温煦
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1 more item...
概述
“腰脊痛”,腰脊/脊旁部位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历史沿革
诊断鉴别
诊断
主症
急性腰痛
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有明显的按压痛
慢性腰痛
病程较长,缠绵难愈,遇劳加剧,按之则舒。可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诱发/加重
病史
常有居住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闪挫、劳累过度等相关病史
鉴别
尻痛
尻骶部位的疼痛
胯痛
尻尾一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
背痛
由于身体某组织受伤/怀孕、肥胖、不佳的静态姿势等所致的背膂以上部位出现疼痛症状
肾痹
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痹症
病因病机
病因
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逸不当,体质亏虚
病位
初在肌表经络,久则深入筋骨,病及五脏
基本病机
风寒湿热外邪侵袭肢节、肌肉,经脉痹阻,气血运行失畅,“不通则痛”,发为痹证
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
病机演变
瘀血、痰浊痹阻经络,深入骨骱
病久耗伤阴阳气血津液,气血亏虚,肝肾不足
病及脏腑,出现脏腑痹,心痹最为常见
病理性质
初以邪实为主,久虚实夹杂
病理因素
风寒湿热痰瘀
演变
感受外邪
风寒湿热,阻滞经络
气机不畅,经脉痹阻
痹证
反复发作
久病不愈
津血凝聚,痰瘀痹阻
耗伤气血,伤及肝肾
内舍脏腑,致五脏痹
饮食不节
湿热内生,留注关节
劳逸不当
正气亏损,外邪乘袭
体质亏虚
素体亏虚,卫外不固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病邪偏盛
湿邪
着痹
关节酸痛、重着、【漫肿】
热邪
热痹
关节肿胀,肌肤红,灼热疼痛
寒邪
痛痹
痛势较甚,痛有定处,遇寒加重
痰
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
风邪
行痹
痹痛游走不定
瘀
关节疼痛部位【固定,僵硬,变形】,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有瘀斑
虚实
初期
邪实为主—风寒湿/风热湿
久病
正虚邪实
正虚—气血亏虚/肝肾不足
邪实—痰瘀痹阻,或兼风寒湿热
治则治法
祛邪通络,宣痹止痛—基本原则
证治分类
寒热错杂
关节灼热肿痛,遇寒加重,或关节冷痛喜温
手心灼热,恶风怕冷,口干口苦,尿黄
舌红,苔白/黄,脉弦/紧/数
寒郁化热/经络蓄热,客寒外侵,闭阻经脉
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1 more item...
痰瘀痹阻
关节肌肉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重着,甚则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
胸闷痰多
舌紫暗/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滑/涩
痰瘀互结,闭阻经络,留滞肌肤
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1 more item...
风湿热痹
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或疼痛游走不定,活动不利
或见肌肤红斑,发热,汗出,口渴,烦躁,溲赤
舌红,苔黄/黄腻,脉滑数/浮数
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痹阻不通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1 more item...
气血虚痹
关节疼痛、酸楚,【时轻时重】,气候变化、劳倦活动后加重
身疲乏力,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肌肤麻木,短气自汗,唇甲淡白,头晕目花
舌淡苔薄,脉细弱
风寒湿邪久留经络,气血亏虚,经脉失养
益气养血,和营通络
1 more item...
风寒湿痹
肢体关节、肌肉疼痛,或游走不定,或遇寒加重,得热痛缓,肿胀弥漫,或肌肤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
——
舌淡,苔薄白/白腻,脉弦紧/濡数
风寒湿邪留滞经络,气血痹阻不通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1 more item...
肝肾虚痹
关节疼痛经久不愈,时轻时重,腰膝酸软,疲劳时加重,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
畏寒肢冷,阳痿,遗精;骨蒸劳热,心烦,口干
舌淡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细数
肝肾不足,筋骨失养
培补肝肾,通络止痛
1 more item...
概述
以肢体关节、筋骨、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及活动障碍为主症的疾病
历史沿革
李忠梓《医宗必读》倡导行痹参以补血、痛痹参以补火、着痹参以补脾补气,“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诊断鉴别
诊断
主症
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活动障碍
病史
发病及病情轻重常与先天禀赋、劳累、气候寒冷、环境潮湿、饮食不当相关
鉴别
痿证
热邪伤阴,五脏精血亏损,经脉肌肉失养;
【首要鉴别点—痛与不痛】肢体萎弱不用,无疼痛
,无力运动(非因痛)
痿证
病因病机
病因
感受温毒,湿热浸淫,饮食、毒物所伤,劳病体虚,跌仆瘀阻
病位
筋脉肌肉,根在于五脏虚损
五脏精气耗伤,气血津液亏损,宗筋失养驰纵,不能束骨而利关节,肌肉萎软无用,消瘦枯萎
基本病机
【五脏受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肌肉筋脉失养,发为痿
演变
感受温毒
热盛伤津,肺热叶焦
气血津液亏虚
肌肉筋脉失养
痿证
湿热浸淫
经脉阻滞,肌肉不仁
饮食、毒物所伤
化源不足,湿热内生
劳病体虚
肝肾内损,精血亏虚
跌仆瘀阻
瘀血内阻,络脉不通
病理性质
热证、虚证居多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脏腑
肺
痿证初,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热病之后出现肢体软弱不用
脾胃
四肢萎软无力,神疲肢倦,纳呆便溏,下肢微肿
肝肾
下肢萎软无力明显,甚则不能站立,腰脊酸软,头晕耳鸣,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标本虚实
治则治法
“治萎独取阳明”—原则—重视调治脾胃—不论选方用药、针灸取穴;清胃火、祛湿热;重视辩证施治
证治分类
脾胃虚弱
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肌肉萎缩
神疲肢倦,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萎黄无华,面浮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脾虚不健,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筋脉失养
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1 more item...
肝肾亏损
起病缓慢,渐见肢体萎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全脱
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遗尿,月经不调
舌红少苔,脉细数
肝肾亏虚,肾精不足,筋脉失养
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1 more item...
湿热浸淫
【起病较缓】,突然出现肢体困重,萎软无力,尤以下肢/两足痿弱为甚
微肿,手足麻木,足胫蒸热,或有全身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滑数
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1 more item...
脉络瘀阻
久病体虚,四肢萎弱,肌肉瘦削
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肌肤甲错
舌萎伸缩不利,舌暗淡/瘀点瘀斑,脉细涩
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
益气养营,活血行瘀
1 more item...
肺热津伤
【发病急,病起发热/发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出现肌肉瘦削
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热痛,大便干燥
舌红,苔黄,脉细数
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1 more item...
概述
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为主症的疾病
下肢萎弱常见,亦称“萎(肌肉萎弱不用)躄(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
历史沿革
诊断鉴别
诊断
主症
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上肢,一侧/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患者伴有肌肉萎缩
兼症
睑废、视歧、声嘶低暗,抬头无力,甚则影响呼吸,吞咽
病史
部分发病前有感冒,腹泻,有的具有神经毒性药物史/家族史
鉴别
偏枯
又称“半身不遂”,中风症状;
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
常伴言语謇涩、口舌歪斜,久则患者肌肉萎缩
痱证
四肢无力,神志病变,语声不出
只此经脉受阻,其它失养
气虚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