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中國新石器時代家畜起源的問題 - Coggle Diagram
中國新石器時代家畜起源的問題
中國的各種家畜起源
單以骨骼形態學判斷的缺陷
家畜的起源階段很難透過形體特徵區別
先從文化現象判斷,再透過骨骼形態學比較
:應該先從考古文化現象判斷,並對骨骼、牙齒等體質特徵進行統計分析
判斷是否為馴化家畜之方法
考古學文化現象之推測
(e.g. 人們對於動物有意識之處理行為)
結合二者
(e.g. 墓葬出土豬隻年齡大多為1歲左右,判斷為當時有意識按照年齡標準宰殺所導致,應該是時人所飼養之家豬)
骨骼形態學的比較
(e.g. 觀察骨骼大小)
各種動物的起源(狗、豬、牛、羊、馬、雞)
豬
遺址:河北武安磁山遺址(8ka. BP)
判斷標準
文化現象
遺址的幾個窖穴中放置完整的豬,上面堆積小米
骨骼型態
豬隻年齡結構相對年輕(1~2歲)
上下臼齒的測量數據與年代晚於它的豬隻數據接近
牛、羊
遺址:
甘肅永靖大何庄遺址與秦魏家遺址,以及內蒙古朱開溝遺址
(不過朱開溝遺址的時間跨度大,只能做為參考)
(4ka. BP)
判斷標準
文化現象
:卜骨、祭祀儀存
骨骼型態
:
羊:牙齒高度、長度
牛:脛骨、掌骨之大小
狗
判斷標準
考古學文化現象之推測
:11條狗被分別埋葬在居住地與墓地裡,反映當時對家養動物的一種有意識的處理
骨骼形態學的比較
:賈湖遺址的狗尺寸比起時代更晚的狗更加大(家畜起源階段的狗體型要大於家畜成熟階段的狗)
遺址
:
河南舞陽賈湖遺址(9ka.BP)
雞、馬
目前材料尚未能確切證明出現於新石器時代,
但家馬很可能起源於殷代晚期
結論:家畜出現的時間要晚於農耕與製陶數千年,與西亞史前考古的發現有一定相似之處
家畜起源的前提
前提、過程、原因與時間點都是探討家畜起源問題中需要回答的問題
不同食性的動物馴化方式可能也有區別
中國家豬除了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早的之外,更是中國古代與現今社會中最重要的家養動物
豬成為家養動物的前提
仍有野豬在附近生存
:能夠(嘗試)捕獲馴化
農耕的經驗使人們有意識地馴化動物(與馴化植物同樣的心態)
:擴大對自然資源掌控的能力
肉食供應不足,需要開闢新的獲取途徑
:人口增加或過度捕食
糧食供應充足
:除了滿足自己之外還能挪用一部份的糧食剩餘
例子
:
賈湖、磁山等遺址都有發現野豬→條件2
磁山遺址80個土坑中堆積近有5萬斤小米→條件3
豬、狗的擺放與完整度可能與祭祀有關,說明糧食除了食用之外還有其他用途→條件4
若肉食資源容易取得,則無馴養之必要→條件1
由於人能夠給豬食物,因此能將豬吸引至身邊馴養
馴化晚於農耕是因為需要多餘糧食馴養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