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白領經濟犯罪, 白領經濟犯罪 - Coggle Diagram
白領經濟犯罪
特性
(記7、8個)
複雜性
具有多樣性構成要素,且經濟犯罪所違犯的法律甚廣,包括:刑法、民法、商法、財稅法等經濟法規
抽象性
因不法表徵不明顯,對侵害範圍及損害程度難以具體舉證
不可透視性
(難以察覺性)
經濟犯罪常涉及專業知識與法律,被害人或第三人難以察覺
被害人眾多
受害的客體包含個人、團體(公司持股人)、社會整體(逃漏稅)
被害人薄弱反應性
被害人不願求助刑事司法機關的原因:
1.覺得奔走警局、法院麻煩,浪費時間
2.對刑事司法沒信心
3.覺得沒必要使用刑事追訴手段,可以使用其他溫和的手段
4.擔心被人嘲笑
損害性及危險性大
破壞社會的信任關係,並對整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非價領悟低
非價領悟,是指對不法行為,認為其應加以譴責的領會程度。一般人對經濟犯罪者抱有欽佩感,此類犯罪常被忽視,被害人不願求助刑事司法
特殊性
利用合法的經濟活動,掩飾非法的犯罪行為
隱匿性(犯罪黑數多)
犯罪黑數,係指實際發生而未發覺,或經發覺但為偵破之犯罪數。犯罪人常以其身分地位掩護,行為巧妙不易發覺
追訴困難
1.犯罪經詳密的計畫,且涉及專業知識
2.犯罪人可動員關係阻止刑事追訴
組織型態犯罪
常利用企業之業務活動來實施,組織集團在國際上彼此支援而得逞
與政治風氣有密切關係
政風良好的國家,經濟犯僅能從事較單純的犯罪,在政風敗壞的國家,經濟犯會形成官商勾結
犯罪人缺乏罪惡感
行為人缺乏違法意識,常合理化其行為
與職業活動相關
利用職務上便利所為
無國界之犯罪(跨國境之性質)
轉嫁性
個人直接受害屬少數,大多間接轉嫁到社會大眾身上
定義
社會上層或受尊敬之人為了了個人或機構利益,在合法的職業活動過程中,從事之有計畫的詐騙性違法行為。
白領經濟犯罪
白領犯罪成因(寫3-4種)
(一) 理性選擇理論:
白領犯罪者有高知識水平以及較高社會地位,因此選擇上會對於犯罪成本以及犯罪獲益進行分析,做出最佳的選擇
(二) 緊張理論:
公司領導者或主管也是會為了追求更高的職位或是經濟利益而存在身分挫折的,當無法用正常手段達到目標則可能使用非法手段
(三) 權力控制理論:
學者哈根認為,有權勢者的犯罪性較無權勢者高,因為身處高位有較低的社會控制力以及有更多的偏差動機來獲得利益
(四) 文化衝突理論:
各企業往往有自己的企業規範,此規範有時與政府法律不一致,因此產生衝突,而白領犯罪者依照企業規範,因此缺乏犯罪意識但卻造成犯罪。
(五) 社會控制理論:
越附著於公司事務積極參與經營的主管,可能會為了追求公司利益而使用犯罪手段。
(六) 一般化犯罪理論:
白領犯罪者和一般犯罪者相同,都有低自我控制的特質。當環境提供犯罪的機會,此時具有低自我控制的個體就可能引發白領犯罪。
(七) 差別接觸理論:
蘇哲蘭認為犯罪是個人在機構中向其他犯罪人學習而來,但許多機構中並無犯罪副文化之存在,其犯罪技巧如何透過學習而來,實在難以解釋。
(八) 標籤理論:
白領犯罪者因為地位高,比低權勢者更能夠避免被標籤為犯罪人,因此覺得即使犯罪也沒啥大不了,更能夠進行犯罪
(九) 中立化理論:
白領犯罪者擅長使用各種技巧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十)需求理論:
白領犯罪者可能因為過度奢侈或是有龐大債務因而犯罪。
白領犯罪之影響與損害
直接經濟損害
因牽涉的人數眾多及層面廣,所造成整體經濟損失,約為傳統財產犯罪的十倍
間接經濟損害
無形間付出的成本間接造成經濟損害,不易被準確測量,但仍舊是非常重大的,如:較高的稅率、較高的保險費、額外的成本、犯罪預防上的花費
肉體傷害
嚴重性甚至超過傳統暴力犯罪,如:環境汙染、工安意外、不安全商品、軍事鎮壓等
其他損害
其他難以測量的損害,包括:被害者的心理創傷、對社會的疏離感與不信任、造成團體的敵意與衝突等
犯罪防治
修改不完備和不合時宜的法令
不完備和不合時宜的法令,無法有效規範非法行為,甚至造成犯罪的機會
嚴格執法,並鼓勵遵守規定
如:對違反環保廢氣排放標準的公司加強處罰,並可對合乎規定的公司予以減稅,以鼓勵遵守
加重刑罰
白領犯罪的危害性甚高,但刑罰處分卻相對低,故應加重刑罰
加強政府與民間監督
加強政府(公平交易委員會)與民間(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之監督管理,並適時透過大眾傳播媒體揭發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