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韓愈:師說 - Coggle Diagram
韓愈:師說
課文分析
第一段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
人不是一開始就能有知識,都是要透過學習來了解,那個人沒有疑惑?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代的人一定要有老師,來解決所有的問題
第二段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都比我早,所以向他學習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無論是年齡或是地位高低,只要有道的地方,就會有老師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學的是道理,何必去了解老師出生的早晚
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出生比我早的人,都是跟他學習的
第三段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想要從師的傳統,已經流失了,想要沒有疑惑,很難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古代的聖人,超越普通人許多,會跟隨老師一起學習,現代的一般人,不如以前的聖人,覺得與老師學習是一種恥辱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
聖人之所以成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吧!
課文分析
第五段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士大夫等人中,如果有人稱別人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問這些嘲笑者,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人年齡相近,修養和學業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足以感到羞愧,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于諂媚。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醫生、樂師以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辱。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唉!師道的風氣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醫生、樂師以及各種工匠,士大夫等人是不屑與他們為伍的,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不如他們,難道值得奇怪嗎?
第六段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經以郯子、苌弘、師襄、老聃為師。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道德才能當然不如孔子。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
第七段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
"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強,聞道有先有後,學問和技藝上各有不同
第四段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孩子的老師,教導他們閱讀書籍,學習書中的文句,卻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惑的老師。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他們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決,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請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之處。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人們疼愛自己的孩子,會選擇老師來教導他,而他們自己呢,卻以向師學為恥辱,這實在是糊塗!
作者介紹
韓愈
諡號「文」,世稱韓文公。唐朝官員、文學家,與柳宗元是當時古文運動的推行者,合稱「韓柳」。
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
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蘇軾稱讚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八代: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