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1-15 人格的發展 - Coggle Diagram
1-15 人格的發展
防衛機構的意義及種類
合理化(文飾作用)
認同作用
補償作用
昇華作用
投射作用
反向作用
退化作用
壓抑(潛抑)作用
轉移(移情)作用
否認作用
抵銷作用
內化作用(內射作用)
隔離作用
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0~2歲 》信任—不信任
2~3歲 》自主—羞愧
3~6歲 》樂觀—退縮
6~青春期 》勤奮—自卑
青春期 》自我—錯亂
中年 》精力充沛—頹廢
老年 》無憾—絕望
佛洛依德(心理分析論)—人格發展階段
口腔期(0~1歲)
肛門期(1~3歲)
性器期(3~6歲)戀父/戀母情節
潛伏期(6~12歲
兩性期(12歲後)
人格的特性
複雜性
獨特性
統整性
持續性
影響人格發展因素
個人因素
家庭因素
學校因素
社會文化因素
佛洛依德(心理分析論)—人格結構
本我
自我
超我
社會學習理論—人格理論
示範學習
行爲結果修正
儲存行爲結果
人格測量種類
自陳法
投射法
情境法
佛洛依德vs艾瑞克森理論之異同
相同性
強調早期經驗的重要
呈階段性、連續性
每階段都有關鍵期與危機
相異性
佛式—本能;艾氏社會文化因素
佛氏—三角關係;艾氏—社會
佛氏—止於青春期;艾氏—整個人生
自我概念發展
意義
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發展出主觀想法—》形成人格核心
發展理論
認知觀點(自我認定—》自我評價—〉自我理想)
顧里—鏡中自我理論
米德—概括化他人(自我發展)理論
自我認識發展
口紅鏡子實驗
1.5~2歲會摸自己臉上的紅點
自我概念的名詞
類別自我
當前自我(現在自我)
擴延自我(延伸自我)
社會比較
自尊發展
人格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