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遇見神
楊芳玲 姐妹 - Coggle Diagram
遇見神
楊芳玲 姐妹
-
-
默想
- 當我覺得神沒有垂聽我禱告的時候,是不是因為神沒有按我所求的應允我?
- 我真的相信「神的道路高過我的道;神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
- 使雅各改變成以色列的神也能夠並且願意改變我們?
舊約長子的名分
- 雙倍的產業繼承權: 根據申命記 21:17 的律法規定,長子有權繼承父親產業中「雙倍的份額」(double portion)。這意味著如果一個父親有三個兒子,產業會被分成四份,長子得兩份,其他兩個兒子各得一份。這是長子名分最實際、最顯著的經濟利益。
- 家族領導地位: 長子通常在父親去世後,繼承家族的領導地位,負責管理家庭事務,照顧寡母和其他家庭成員。他成為家族的代表和權威。
- 屬靈上的優先地位(早期): 在利未支派被分別為聖、專職祭司工作之前(民數記第 3 章),長子在家庭中可能扮演著一定的祭司角色,代表家庭向上帝獻祭或帶領敬拜。出埃及記 13:2 提到凡頭生的都要分別為聖歸給耶和華,暗示了這種早期的屬靈特殊性。雖然這個角色後來被利未人取代,但長子仍帶有某種程度的屬靈代表性。
- 與聖約祝福的關聯(尤其在列祖時期): 在創世記的敘事中,長子名分與上帝給予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聖約祝福緊密相關。雖然雅各用計謀得到了長子名分和祝福,顯示了上帝的主權可以超越自然的出生次序,但這也反襯出長子名分本身所承載的重大意義,它關乎上帝的應許、後裔和土地。
- 可以失去或轉移: 長子名分雖然是與生俱來的權利,但並非絕對不可改變。以掃輕看了自己的名分,就把它賣給了雅各(創 25:34)。流便因為犯罪玷污了父親的床,他長子的名分(主要是指雙倍產業的部分)就被轉給了約瑟的兩個兒子(代上 5:1-2)。這表明行為和品格也會影響長子名分的實際繼承。同時,猶大支派獲得了君王的地位,利未支派獲得了祭司的職分,顯示原本可能集中在長子身上的不同權利,後來可以分散給不同的支派或後代。
雅各名字
好的,我們來查考舊約中「雅各」這個名字的原文意義。相關經文與註釋創世記 25:26:隨後,他弟弟出來,手抓住以掃的腳跟,因此給他起名叫雅各(יַעֲקֹב - Yaʿaqōḇ)。
- 腳跟 (עָקֵב - ‘ā·qêḇ):名詞,陽性單數 - 腳的後跟部分。
- 雅各 (יַעֲקֹב - ya·‘ă·qōḇ):專有名詞,男性 - 這個名字直接源於「腳跟」(
‘ā·qêḇ
) 或相關動詞 ‘ā·qaḇ
(意思是抓住腳跟、取代、欺騙)。在此處,名字的賦予直接與他出生時抓住哥哥腳跟的動作相關。 [Strong's H3290]
創世記 27:36:以掃說:「他名雅各(יַעֲקֹב - Yaʿaqōḇ),豈不是正對嗎?因為他欺騙了我(יַעְקְבֵנִי - ya‘·qə·ḇê·nî)兩次:他從前奪了我長子的名分,你看,他現在又奪了我的福分。」
- 雅各 (יַעֲקֹב - ya·‘ă·qōḇ):專有名詞,男性。
- 欺騙了我 (יַעְקְבֵנִי - ya‘·qə·ḇê·nî):動詞,Qal 未完成時,第三人稱陽性單數,帶第一人稱單數後綴 - 字根是 עקב (
‘qb
,[Strong's H6117]),與名字「雅各」同字根。這個動詞的意思是「抓住腳跟」,引申為「排擠」、「取代」、「欺騙」。以掃在這裡用了諧音和字根關聯,將雅各的名字與其欺騙的行為聯繫起來,強調了「取代者」或「欺騙者」的負面含義。
問題回應「雅各」這個名字的希伯來原文是 יַעֲקֹב (Yaʿaqōḇ)。這個名字的意義在聖經中有兩方面的解釋,都與其字根 עקב (ʿqb) 相關:
- 抓住腳跟的人 (Heel-catcher): 根據創世記 25:26 的記載,雅各出生時,他的手抓住了雙胞胎哥哥以掃的腳跟 (עָקֵב - ‘āqēḇ)。因此,他被命名為雅各,最直接、最原始的意思就是「抓住腳跟的人」。
- 取代者 / 欺騙者 (Supplanter / Deceiver): 「抓住腳跟」這個動作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也帶有「排擠」、「取代」甚至「欺騙」的含義(動詞 עָקַב - ‘āqaḇ)。這一層意思在創世記 27:36 中被以掃強調出來。當雅各用詭計奪取了父親的祝福後,以掃痛苦地說:「他名雅各,豈不是正對嗎?因為他欺騙了我(יַעְקְבֵנִי - ya‘qəḇênî)兩次...」。這裡以掃直接將雅各的名字和他「欺騙/取代」的行為聯繫在一起。
因此,「雅各」這個名字在原文中具有雙重含義:既指他出生時抓住哥哥腳跟的字面動作,也預示或反映了他早期生命中善於使用計謀、取代他人的特質。這個名字也為他後來在雅博渡口與神摔跤後,被改名為「以色列」(意思是「與神較力者」或「神勝過」)埋下了伏筆,象徵他人生的轉變。
參考資料:FHL_BIBLE_GET (創世記 25:26, 創世記 27:36), 希伯來文原文字典 (Strong's H3290, H6117)
雅各腿瘸
- 顯明神的超越與大能: 雅各一生慣於依靠自己的聰明和力量去爭取、去抓奪(如同他名字的含義)。在摔跤中,雅各緊抓不放,似乎不落下風。然而,那「人」只需輕輕一摸(實則是有力一擊),就使雅各身體最關鍵的部位之一脫臼。這清楚地表明,雅各面對的是一位遠超乎他的、擁有絕對能力的存在。神並非不能勝過雅各,而是允許摔跤的過程持續,但在關鍵時刻顯明祂的能力,讓雅各認識到自己的有限和對方的超越。
- 破碎雅各的天然力量與自信: 雅各即將面對他極度恐懼的哥哥以掃。他之前的策略(分隊、送禮)顯示他仍在運用自己的計謀。神使他腿瘸,是物理上對他天然力量的破碎。這迫使雅各無法再依靠自己的體力(例如逃跑)或完全的自信去面對挑戰,而必須學習單單仰望神的保護和帶領。腿瘸成為他肉體上軟弱的記號。
- 留下與神相遇的永久記號: 這次與神面對面摔跤的經歷(毗努伊勒意即「神的面」)是雅各生命中最重大的轉捩點。腿瘸成為一個不可磨滅的身體印記,時刻提醒他這次改變生命的相遇。每走一步路,他都會記得自己曾與神較力,並且蒙了神的恩典(得以存活並得到祝福)。
- 象徵新生命的開始: 在這次事件中,雅各的名字被改為「以色列」(意思是「與神較力者」或「神勝過」)。腿瘸,伴隨著新名字,象徵著舊的「雅各」(抓奪者、依靠自己)的死去或被制服,以及新的「以色列」(與神同行、依靠神)的誕生。雖然身體有了殘疾,但屬靈生命卻得到了提升和更新。他不再是過去那個完全倚靠自己計謀的雅各,而是帶著神的印記和祝福的以色列。
-
雅各改名以色列後有哪些改變
- 身份的轉變:從「抓奪者」到「與神較力者/神的王子」
- 屬靈生命的深化:從自我中心到更加依靠神
- 關係的改變:從恐懼到經歷和解(與以掃的關係)
- 使命的確立:從個人到民族的先祖
- 留下永久的印記:肉體的軟弱與神的同在
雅各改名以色列生依靠神的改變
好的,雅各改名為以色列後,他的生命確實展現出一些重要的轉變,顯示出他更加學習依靠神,而不僅僅是自己的計謀。以下是一些能體現他生命改變的事件:相關經文與註釋
- 創世記 33:10: 雅各說:「不然,我若在你眼前蒙恩,就求你從我手裏收下這禮物;因為我見了你的面,如同見了神的面,並且你容納了我。」
- 創世記 35:2-3: 雅各就對他家中的人並一切與他同在的人說:「你們要除掉你們中間的外邦神,也要自潔,更換衣裳。我們要起來,上伯特利去,在那裏我要築一座壇給神,就是在我遭難的日子應允我的禱告、在我行的路上保佑我的那位。」
- 創世記 46:1-4: 以色列帶著一切所有的,起身來到別是巴,就獻祭給他父親以撒的神。夜間,神在異象中對以色列說:「雅各!雅各!」他說:「我在這裏。」神說:「我是神,就是你父親的神。你下埃及去不要害怕,因為我必使你在那裏成為大族。我要和你同下埃及去,也必定帶你上來;約瑟必給你送終(原文是將手按在你的眼睛上)。」
- 創世記 48:15-16: 他就給約瑟祝福說:「願我祖亞伯拉罕和我父以撒所事奉的神,就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神,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賜福與這兩個童子。」
問題回應雅各改名為以色列後,雖然他的人性軟弱和掙扎依然存在,但以下幾個關鍵事件明顯地展示了他生命中更加依靠神的轉變:
- 謙卑與以掃和解 (創世記 33章):
**表現:** 雖然仍有安排(禮物分批),但雅各面對以掃時表現出極大的謙卑,一連七次俯伏在地。他稱以掃為「我主」,自稱為「你僕人」。更重要的是,他說「我見了你的面,如同見了神的面」(創 33:10)。
**依靠神的體現:** 這句話不僅是外交辭令,更可能反映了他內心的真實感受。經歷了與神摔跤(見神面)後,他將與人和解的經歷也視為神恩典的彰顯。他不再僅僅依靠計謀,而是帶著經歷神之後的謙卑與感恩去面對最大的恐懼。
- 潔淨家庭,重回伯特利築壇 (創世記 35章):
**表現:** 在經歷示劍的危機後,神吩咐他上伯特利去築壇。雅各立刻採取行動,不僅自己順服,還帶領全家進行信仰上的潔淨,要求他們「除掉你們中間的外邦神,也要自潔,更換衣裳」(創 35:2)。他帶領家人埋藏了所有外邦神像和飾物。
**依靠神的體現:** 這顯示了他作為一家之主,開始承擔起帶領家庭敬拜和專一跟隨神的屬靈責任。他不再像過去那樣對家中混雜的信仰狀況視而不見(可能從拉班家帶來的神像),而是主動回應神的呼召,潔淨信仰,回到與神立約的地方,承認神是在他遭難時應允他、一路保佑他的神。
- 下埃及前的尋求與順服 (創世記 46章):
**表現:** 當面臨饑荒,需要舉家遷往埃及投靠約瑟時,雅各(此時多被稱為以色列)並沒有立刻行動。他先到別是巴,那是他父親以撒與神相遇的地方,向「他父親以撒的神」獻祭。
**依靠神的體現:** 這個行動表明他在做重大決定前,首先尋求神的旨意和引導。他不是像年輕時那樣衝動行事或完全依賴自己的判斷。直到神在夜間異象中向他顯現,應許與他同去並帶領他回來,他才放心地帶領全家下埃及。這顯示了他對神引導的依賴和順服。
- 晚年的祝福與宣告 (創世記 48-49章):
**表現:** 在為約瑟的兩個兒子祝福時,他刻意交叉雙手,將右手按在次子以法蓮頭上,左手按在長子瑪拿西頭上,給予次子更大的祝福。他宣告這是出於神的帶領,並回顧說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神」、「救贖我脫離一切患難的那使者」在引導他(創 48:15-16)。之後為十二個兒子祝福時,他更像是扮演了先知的角色,宣告他們各支派未來的命運。
**依靠神的體現:** 他不再是為自己「抓取」祝福,而是作為神的管道,憑信心宣告神的旨意和祝福。他清晰地見證神一生的牧養和救贖,並在祝福中展現出屬靈的洞察力和對神主權的信靠。他宣告祝福的權柄來源於神,而非自己。
這些事件共同描繪出一個生命逐漸成熟的以色列,他雖然仍有人的掙扎,但越來越學會將眼目從自己的能力和計謀轉向信靠那位與他摔跤、賜他新名、並應許與他同在的神。
參考資料:FHL_BIBLE_GET (創世記 33:10, 創世記 35:2-3, 創世記 46:1-4, 創世記 48:15-16)
使徒保羅教導的禱告
- 持續不斷的禱告 (Pray Continually): 如帖撒羅尼迦前書 5:17 所說「不住地禱告」,以及歌羅西書 4:2 的「恆切禱告」。這並非要求我們放下一切事務不停地唸禱詞,而是要培養一種持續與神連結、凡事尋求祂、向祂敞開的心態,讓禱告成為我們生活的呼吸。
- 依靠聖靈的禱告 (Pray in the Spirit): 以弗所書 6:18 強調要「靠著聖靈」禱告。羅馬書 8:26 更指出,當我們軟弱、不知如何禱告時,聖靈會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幫助我們與父神溝通。禱告不是單靠自己的努力,而是需要聖靈的引導和加力。
- 充滿感恩的禱告 (Pray with Thanksgiving): 腓立比書 4:6 和歌羅西書 4:2 都提到禱告要與「感謝」或「感恩」並行。即使在祈求的時候,也要記得數算神的恩典,以感恩的心來到神面前,這能幫助我們對抗憂慮,經歷神的平安。
- 具體祈求與代求的禱告 (Pray with Specific Requests and Intercession): 我們可以「凡事」(腓 4:6)都帶到神面前,為具體的需求祈求。同時,保羅非常重視「代求」,以弗所書 6:18 要求我們「為眾聖徒祈求」,提摩太前書 2:1-2 更將範圍擴大到「萬人」,包括君王和在位的。保羅自己的禱告也常常是為教會和信徒的屬靈成長代求(例如:弗 1:15-23; 腓 1:9-11; 西 1:9-14)。
- 警醒不倦的禱告 (Pray Watchfully and Persistently): 以弗所書 6:18 和歌羅西書 4:2 都提到禱告要「警醒」。這意味著禱告時要有敏銳的屬靈覺察力,認識到屬靈爭戰的存在,並且要持守、不灰心、不倦怠。
- 關乎生活各層面的禱告 (Prayer Relates to All of Life): 腓立比書 4:6 說「凡事」都可以藉著禱告告訴神,這表明禱告不應局限於屬靈領域或重大危機,而是關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禱告是我們應對憂慮、經歷神平安的重要途徑。
耶穌教的禱告
- 禱告的態度:
**真誠而非虛假:** 耶穌嚴厲批評法利賽人為了讓人看見而公開作秀式的禱告,教導我們要進入內室,在隱密處向天父禱告,注重與神真實的關係,而非外在的表現 (太 6:5-6)。
**用心而非空談:** 反對像外邦人那樣使用許多空洞、重複的話語,以為話多就能蒙垂聽。禱告應是發自內心的交通,因為天父在我們祈求以先已經知道我們的需要 (太 6:7-8)。
**謙卑而非自義:** 透過法利賽人和稅吏的比喻,耶穌教導我們要像稅吏那樣,認識自己的不配和罪,存謙卑的心祈求神的憐憫,而不是像法利賽人那樣自以為義、數算自己的功勞 (路 18:9-14)。
- 禱告的內容 (主禱文為模範 - 太 6:9-13):
**以神為中心:** 禱告首先要尊崇神的名,祈求祂的國度降臨和旨意成就,將神的榮耀和計劃放在首位。
**為日用所需祈求:** 可以為我們每日基本的物質和生活需要向神祈求 ("我們日用的飲食")。
**祈求赦免與饒恕:** 承認自己的罪,祈求神的赦免,同時也表達我們願意饒恕得罪我們的人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祈求引導與保護:** 求神引導我們遠離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那惡者的權勢。
- 禱告的實踐:
**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透過寡婦和不義的官的比喻 (路 18:1-8) 和半夜朋友的比喻 (路 11:5-13),耶穌鼓勵我們要恆切、堅持地禱告,不要輕易放棄。
**憑信心禱告:** 強調信心的重要性,相信神垂聽禱告,並會按祂的美意成就 (可 11:24)。
**奉耶穌的名禱告:** 教導門徒要奉祂的名祈求,這意味著是依據祂的權柄、按照祂的旨意、為了祂的榮耀而求 (約 14:13-14, 16:23-24)。
**禱告與饒恕並行:** 禱告時若想起有人得罪自己,就要饒恕他,這樣天父也必饒恕我們的過犯 (可 11:25)。
- 耶穌自身的榜樣:
耶穌常常退到曠野或山上去禱告,特別是在清晨或獨處的時候 (可 1:35; 路 5:16)。
在做重大決定前禱告(如揀選十二使徒,路 6:12-13)。
在極大壓力或憂傷時禱告(如客西馬尼園,太 26:36-46)。
為他人代禱(如為彼得,路 22:31-32;為所有信徒,約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