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六章課程組織與課程統整 - Coggle Diagram
第六章課程組織與課程統整
四、 課程組織的類型
科目課程:功課表及教科書的個別科目,如國文課、數學課。
相關課程:學科與學科之間連結,但還是有界線。如宋詞的歷史發展(包括國文與歷史,但科目間還是有疆界)
融合課程:破除學科畛域,學科整合在領域之下,如地球科學是由地質學與地理學組成。
廣域課程:包含「融合課程」概念,但範圍更大、統整性更強,如生態學、教育概論、人文科學。
核心課程:以社會需求為核心,重視培養應有的能力,不一定要由學科知識組成。核心焦點又分三種(觀念架構如環境保護、問題架構如能源危機、事物任務中心如大露營)
活動課程:經驗主義做中學、兒童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探索,解決問題,自我成長。
三、 課程組織的要素
概念:陳述具有共同特徵之事、物或事實。(不同事物抽取相同特徵)
通則: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間的關係或原則,如常運動會較健康?
技能:技巧、能力如閱讀理解、寫作、團體討論技巧。
價值:信念、態度、興趣、鑑賞,情意類目標以此要素為主。
螺旋式課程:配合學科概念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符合繼續性和順序性。
二、 課程組織的規準
繼續性:課程內容在不同時間階段予以「直線式」的知識範圍擴大,如小學、國中到高中都出現民主議題,但範圍越來越廣,建立長期學習效果。
順序性:學習建立在之前的課程內容、學生先備知識上,加強課程深度。
統整性:連結不同領域學科,彌補分科課程的不足,讓知識不分化、窄化,還能讓學生將某一門學科知識應用其他領域,學習更有效,培養全方位人才。
銜接性:教育制度的銜接(國中到高中)。課程要素之間的關係,包括學生認知發展與學科內部邏輯。
一、 課程組織定義
安排、配置與連接各種不同教材或學習經驗,將學習經驗排列、順序和統整,使其彼此之間互相增強,發揮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