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巴博德:臺灣兩個閩客村落的親屬與社區 - Coggle Diagram
巴博德:臺灣兩個閩客村落的親屬與社區
差異的因素
打鐵村:客家、強調結社、淡化父系關係、團結、財產平均分散。
中社:閩南、父系群體強大、不在乎團結、財富集中賴家
都市化及工業化
普遍認為會直接造成傳統親屬結構的減弱
沒有把都市文化帶回鄉村
族群
非差異的關鍵性因素
打鐵村與家鄉的繼嗣群體保持緊密連結
日本殖民政策
政府對打鐵村祭祀公業的打壓
日治之前:打鐵村的跨親屬聯繫遠超過父系親屬組織的影響力
日治之後:缺乏動力重建
同化政策,日本想沒收打鐵村親屬及跨親屬群體的組織並沒收財產
早期移居的性質和條件
初始移居模式
拓荒者深具父系概念,深化世系群發展
需要合作,刺激世系群的發展和重建
有盈餘才可以設立共同財產,才有可能促進大型父系親屬村莊的發展
財富分配方式
裴利民:稻米耕作可能造就了財富的累積和祭祀公業的建立
打鐵村所得分配較平均
為了防禦而有了跨父系親屬的合作
原有的族群和結構鬆散的移民之衝突,形成多世系或跨親屬的結社
沒有競爭的環境,村落不會傾向整合
不同姓氏及有父系關係的客家人聯合起來自我防禦
邊陲地的條件不利於強大的在地世系群的發展
導論
中社村:閩南聚落。
強調父系親屬關係。50
婚姻:區分姻親家庭
家庭儀式時,清楚區分姻親及父系親屬。強調父系連結
收養兒子叫打鐵村更喜歡從親近的父系家庭進行
決定誰有權獲得重要經濟資源時,父系聯繫非常重要
可能曾經是原住民的部落
農業:灌溉潛力有限,會爭水灌溉。每年收成一季秋稻、甘藷
財富差距大:從擁有土地來看,個別家戶和不同姓氏間的差距大63
打鐵村:客家聚落
集村、廟宇為社區儀式活動中心53
移民、人口漸增,才打破父聚居的模式,形成比較混居的特色54
氣候、土壤適合耕種:水稻、綠肥55
兩村差異
經濟:中社村較為貧脊,道路沒鋪好、房屋殘破。但有資料顯示,中社村部分地區也曾經繁榮過
假說
一、開墾初期,若關鍵性的資源較低,小的父系群體比較容易形成單一世系群的社區
二、若是為了利用環境或防禦,則需要跨父系關係尋求幫助,有利於發展出多個父系世系群體一起組成社區
三、較高層(非在地的)繼嗣群體的形成,似乎是幾個分散在不同地域、人數較少的父系群體,為了共同對抗敵人而逐漸發展出來的
中社村的情況比打鐵村更為嚴厲、正式:租金較高、地主更剝削、租賃的不安全性,中社村地主並不向打鐵村那養受公眾輿論的約束82
土地:打鐵村的地主不一定屬於單一父系團體,而大多中社村的地主皆是賴淵的子孫(世足概念)
世系族的分化反映在這一繼嗣群體中財富分配不同82
儀式: 133
慶生會:打鐵(許多姻親、朋友)多家庭共同準備。中社(僅由年長者參與宴會,後代子孫僅在祠堂共同祭拜,總而言之就是簡單處理)
嬰兒滿月酒:打鐵村(父親到母親的娘家祭拜祖先)。中社(沒有複雜的喜宴儀式)
婚禮:打鐵(新郎向祖母及母親的祖先獻祭)。中社(祭祀自己的父系祖先)
勞動力:打鐵村(大型宴會是由一群人聯合起來操辦,這群人可能是無關係的村民)。中社村(由專業人員操辦,親密的父系親屬及姻親也會協助)
打:不論貧賤皆依賴協會組織,中社村則反之
宗教建築型態171:打鐵(寺廟建築豐富,庭院、臥室、塔樓、寺廟用具,神明被展出);中社(除了特殊時刻,門常上鎖,村民很少維護,甚至被稱為公共場所,神明是被收藏在其中的)
或許這就是婚禮時,打鐵村村民攜帶牲禮去寺廟,而中社村村民氏帶著眾神到祭品面前
村落組織組成結構170:打鐵(成員含括全村),中社(富人/窮人、村頭/村尾、地主/佃戶、賴家/其他人)
兩村共同點
土地買賣應優先考慮親近的父系親屬,努力從繼嗣群體中找到買家
83
但中社村在1961-1967年間將土地賣給同姓氏的比賴高達百分之43,打鐵則僅以百分之29。差異反映了眾社村的人相對強調父系連結
主要由主幹家庭、核心家庭組成,聯合家庭相對較少129
不會有堂表兄弟姊妹婚
探討主題、焦點
為什麼中社村(閩)的村民比打鐵村(客)更傾向於強調父系連結
農業、家庭關係、家庭以外的關係、一是模式、村落整合的具體差異及可能根源
客家社區比閩南社區,更少直系父系親屬的強烈連帶關係?
農業
取得生計資源的差異69
中社村:跨父系親屬間的合作不重要、單一繼嗣群控制村莊經濟、較不需要灌溉
打鐵村:土地及資本的取得和父系親屬關係較無關、但在農業方面的勞力與水源有緊密的合作
打鐵村(客)
土地:避免租給親人,以免到時地主與租客產生紛爭難解決。
因父系親屬關係間較親密,故交易行為中可能衍生討價還價或其他不愉快、尷尬的事情
灌溉:好戰態度、社區之見的順從,可能源自於灌溉用水的不平等。
蕭公權:水源爭執是傳統中國最重要、常見的原因
水源需要開關裝置及大量的監督,地主間需要建立某種形式的合作77
引進抽水機之後,合作網絡縮小86
勞力:主要依靠家戶勞力,但有時也需要尋外界幫助
取水量或取水時間受限,家戶間可能會交換勞力(跨越親屬、區域關係,更跨越族群分野)
資本和貸款:傳統的穀會。成員是村民、親戚、朋友
私人放款:小額與短期貸款可能來自關係親親屬,通常不收利息;但需要大額長期資金的話就無法仰賴親屬了
礙於人情,多數球況下都是跟非親屬借錢
產量及收入
土壤、每公頃產量、穀物種植量、灌溉稅源的可取得姓,皆比中社村好。但有較多家庭依賴耕種
中社村(閩)
灌溉:同一條支線取水,若有管理不當或遭偷竊全地皆會受影響。打鐵村則不會
若遇水源衝突則面對面解決86
降水是唯一水源
魏復古認為在大規模社會中,相對於聯合家庭更有核心家庭的傾向。94
假設一:在灌溉的影響下,以區域為基礎的社會群體將被削弱
假設二:分家也可能削弱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的社會群體
勞力:父系親屬住的近,故團隊中親屬比例比打鐵村高
資金和信貸:無類似穀會的組織,地主是村莊最重要的借貸來源。(曾有少數提供借款的非親屬協會,但比打鐵村更少更窮)
大地主是主要貸方,是賴淵的後代,中社村的借貸模式有助於一個父系團體維持在政經地位上的主導地位
打鐵村的地主雖然也是重要資金來源,但他們並非來自單一繼嗣群體或特定居住區域
親屬
前導:家庭形式的差異105
1.中社村內有一股力量抑制分家的趨勢
2.婚姻的結合:通常季偶功能性,但打鐵村的人較常和桐村庄的人結婚,中社村則會擴大姻親關係
3.中社村較常從父系親屬中收養兒子
4.中社村集體行動的基礎是父系關係,打鐵村則為村舍整合
打鐵村(客)
婚姻和姻親關係
不鼓勵低二代間表親通婚,夫兄弟/妻姐妹婚不可接受
鄰里通婚,婚禮儀式間程序差異不如其他地方明顯
儀式
婚禮準備隻勞動力來源多為鄰里及雙方親戚,而非全來自自家父系親屬。利他、互惠
父母會109、118
喪禮
父母會
朋友關係:成員是不相干的人或遠房親戚
義務貢獻、互惠互助
鞏固、保持舊有的連結
家庭血脈傳承
收養傾向:姻親和無血緣的人
近期趨勢
外出發展機會多
教育水平提高
西方家庭式觀念廣為傳播
家庭形式和分家
聯合家庭間的成員關係緊張
財產分割
但仍有合作
兄弟分家後為同一世系群,互助合作:出借工具、曬穀場等等
隨著世代跨越及地理距離增加,個人對父系連結的忠誠度亦隨之減弱
有意有時會彌補親屬權利或義務的不足,也經常挑戰親屬間的忠誠
家庭以外的父系親屬
世系群祭祀公業(比共享祠堂更高級)、蒸嘗
促進村莊連結,非凸顯差異
打鐵村屬於大型、包容性的繼嗣群體,是因整合而成並非分割
大家依賴世系群
土地使用權在於世系群及其分支所有,土地並非只出租給群體裏的持股人
中社村(閩)
家庭形式與分家
1946-1968聯合家庭數量大量減少
但無法解釋
婚姻與姻親關係
更偏好從外村挑選配偶,此種模式與對父系傳承的重視一致
儀式行為
加強姻親、朋友間的連結
但都簡單處理
所有的婚禮上,父系親屬及姻親是最主要的來賓,女方親屬、姻親來賓比例極少
建立新的合院和祠堂以容納不斷擴大的父系親屬
朋友鄰居不會來協助儀式,中社村也沒有類似打鐵村的父母會的組織
喪葬或是婚禮等儀式皆由後代父系子孫或是父系姻親、專業人員操辦,不分貧賤皆會請專業人員幫忙
家庭血脈傳承
偏愛收養父系近親之子,但無任何養女來自近親
有些富裕家庭會購買女傭,打鐵村則否
招贅婚姻曾經普遍,1930後漸漸減少
缺男性勞動力的家庭會出現招贅婚,或許是與中社村依賴降雨的情形產生的需求有關
近來的趨勢
家庭數量增加,土地平均持有量下降
家庭外的父系親屬
繼嗣群在村莊中所集結的團體,功能性比打鐵村高
祭祀公業嚴格局限於村庄內
於以區別對待,非加深連結
較具包容性的父系組織,比起較不具包容性的父系組織歷史更久
裴利民:龐大祭祀群因應分支化,群體內部的發展情況。這種套疊模式也反映出龐大祭祀群內各分支的財富累積不均,以及群體內部由來已久的爭端。
一個人在家譜中所佔的位置,是決定他在祖產中能享受多少特群的關鍵
村落整合性(有高度對比)
打鐵村
1總述:高度整合、團結感強
2村落頭人來自不同的繼嗣群體,擔任調解人的角色
3社團聯誼會或跨親屬組織,是為了促進家族內合作及村落統合而服務
4村長或鄰長的權利及威嚴受公眾輿論的限制,主要決策通常在村民集會期間進行
通常由對政治雄心勃勃或富裕的村民負責。在座者的經驗中,村長或鄰長往往是由相對受教育較少的男性負責,具有公正果斷熱心公益的名聲
5親屬及村落管理
家戶是活動中不變的組織單位eg夜間守望勤務、公共衛生
如何使用勞力由鄉鎮層級安排;動員、組織、具體工作的管理則由村的層級安排
5-1解決衝突:交給村長仲裁,但村長無權執行他的決定;若失敗則會像鄉鎮層級的仲裁委員會或法院提起訴訟。但衝突極為少見
權力、影響力從老人和富人轉移到年輕、有受過教育的人身上。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繼嗣群可以在政經社方面控制村落
6社區做為一個經濟單位
男性村民、鴨場錢、富裕有限公司
主要收入:富裕有限公司
a成立公司,種植經濟作物,員工來自本身以及鄰近社區
b做為反對外部力量的單位:捍衛自身土地權利、可與外部抗衡(聘請律師及和政府溝通)
以一致行動保護村落完整性,以社區利益為先,弱化親屬關係及社會地位,但可能造成衝突
78社區團結與外/內部挑戰
打鐵(客)vs壽元(閩)
打鐵村總是以村的利益為優先
對朋友的忠誠可能會使父系親屬間互相對立
9協會與社區整合
基於友誼的合作協會
穀會、殯葬社團、富裕有限公司、延壽會
延壽會:60歲以上男性、會費、會參加彼此家庭的婚禮、葬禮或其他生日慶祝活動
10儀式和社區
對社區所有人民開放,積極促進社區團結
寺廟
宗教生活重心
村民享有同等權利錢去祭拜、社交
提供托兒所
靠信徒樂捐、義務協助建立與維持
重要儀式:新年、做福節、清明掃墓、媽祖誕辰、中元普渡
需要整個村莊大量的協調與支出
中社村
1總述:較為分案,對公共責任、村落事務較不關心
2村落頭人只來自較優勢的繼嗣群體,1945年後的調解功能減弱
3數數的社會組織傾向於反應甚至強化社區內的社會、經濟的分化
5親屬及村落管理
姓名具有代表性:賴淵家系獨大,主宰社區事務
日本人離開後(1945後),職位重要性下降,權力聲望消失
村長、鄰長委員會在仲裁中沒有發揮作用,反而是由老大或大人物等主要祭祀群最有影響力的成員
漠視公共事務,甚至不出席會議
4重要幹部
村會計:負責制定預算、指導資金收集、監督所有支出
打鐵村這些工作是由村長和村幹事處理
頭家、老闆:負責兩大節慶、幫助收集家戶資料、提供節慶期間勞力
78社區團結與外/內部挑戰
父系群體間小意外就能導致衝突
村民沒有共同抵抗強盜的攻擊、也沒有團結
6社區作為一個經濟單位
公共開支由村的財政部門供應,固定資產及定期分攤
收入遠不及打鐵村,沒有類似富裕有限公司的組織,沒有興趣經營公共事業
9協會association與社區整合
村頭大不分居民的鄰居是父系親屬
自發性組織:池王會,唯一優勢是成員可以在需要時跟協會借錢
成員來自村尾的貧賤居民,會內無賴氏後代。大部分為近親,部分有姻親關係
仍然有非正式團體eg音樂性質,是自發性
組織結構反映內部分歧
10儀式和社區
宗教沒有將社區整合起來,分為富人、窮人參加的
促進社區意識、被用來強調村內的差別
重要節慶與打鐵村相似,但都被視為家庭事務
我的論點
組織:打鐵村父母會、穀會、喪葬協會,成員多為鄉村鄰里間或遠房親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