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Understanding Banking Crisis - Coggle Diagram
Understanding Banking Crisis
人為制造的脆弱性
銀行服務不足
無法發展經濟,貧窮國家一般難以發展經濟(P. 6-8)
銀行陷入危機
政府與銀行之間的利益衝突
1)政府要監管銀行,但銀行是政府的資金來源(P. 11)
2)政府要規管債務人,但也是取得身為選民的債務人的支持(P. 11)
3)在債務人無法償還貸款時,政府要在債權人間攤分損失,然而玫府不可以開罪身為選民的儲戶(P. 11)
不同政治體制下的銀行交易搏弈
威權體制
擁有絕對權力的威權統治者:由於無法保障私人財產權,基本上沒有銀行體系(P. 38)
中央集權的威權統治網絡:允許銀行家壟斷市場,提高信貸利率,以補償銀行遭掠奪的風險(P. 38-39);股東亦因此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率(P. 39);統治者向銀行提取資金(P. 40)。
儲戶是遊戲中的輸家,因為他們在這情況下只有收到低回報,當他們想尋求境外金融機構協助時,政府已經設計了高昂的交易費用。(P. 41)
儲戶不把錢存放在銀行體系,結果銀行體系資金較少,一般把貸款發放給權貴(P. 41)
形成信貸稀缺
銀行家反對完善法律體系,擔心有人來搶生意。(P. 42-43)
弱集權的威權政府和通脹機器:結合通脹脫和福利,表面上幫助窮人,實質上加稅(P. 45)
民主政制
私有財產權得到保障;債務人通過選票參與博弈;通脹稅不易出現,會要求政府向富人抽稅(P. 47)
自由主義
民主的真義作於制衡,因而祭出制度阻止多數人的暴政,較能阻止選民剝奪私有產權,有利於銀行體系發展。(P. 48-50)
民粹主義
民主的真義是民意的體現,未有太多權力制衡較。政府將縱容選民剝奪私有產權,不利於銀行體系發展。(P. 48-50)
Case study: 美國銀行業
1990年代以前
1 more item...
2008年金融危機
1 more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