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研討會_古典文化美學轉譯之思維-以故宮書畫典藏品為例(6-10頁以內,字體10pt), 文獻回顧, 研究方法, 研究分析 - Coggle…
研討會_古典文化美學轉譯之思維-以故宮書畫典藏品為例(6-10頁以內,字體10pt)
前言
研究目的與宗旨
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
觀眾研究法
文獻探討
文化遺產詮釋(interpretation)的歷史
Freeman Tilden在1950年代初期的六項解說原則
其他解說員原則
古典文化轉譯的案例
《夜巡》
2021年歐洲遺產詮釋協會的手冊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Heritage Interpretation)
《弗萊堡宣言》(Freiburg Declaration on Heritage Interpretation)以文化資產詮釋為主軸的國際宣言。
2000年10月於德國正式成立了「解讀歐洲︰遺產詮釋歐洲網絡」(Interpret Europe – European Network for Heritage Interpretation),這個組織目前也期許在2030年能夠讓歐洲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受到社會大眾的理解(understanding)與欣賞(appreciation)。
https://issuu.com/aldenbieseneu/docs/manual-inherit-en
Tilden, F
第一條原則,「任何不以某種方式將所展示或描述的內容與參觀者的個性或經歷中的某些東西聯繫起來的解釋都是無效的」(Tilden,1967 :11)。
為了理解、記憶和批判性地分析收到的訊息,訪客必須感到參與其中,以便所提供的資訊補充已經獲得的經驗和知識。參觀者不想“聽話”,他們想被“交談”(Tilden,1967:12)
原始資料和訊息。根據這項原則,資訊本身並不是解釋。 「解釋是基於資訊的啟示。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然而,所有解釋都包含信息。” (蒂爾登,1967:18)。蒂爾登由此表明,解釋過程是跨學科的,它更像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它不能同時是兩者。
作者認為,詮釋是一門藝術,它結合了多種藝術,無論要處理的材料類型為何(Tilden,1967:26)
詮釋最終目標是提供難忘的體驗
原則之三是「口譯是一門藝術,它綜合了多種藝術。任何藝術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可傳授的。
四解釋原則:蒂爾登認為,「解釋的主要目的不是指導,而是挑釁」(Tilden,1967)。挑釁從一開始就涉及另一項重要任務:吸引註意力。
第五條原則可能是最全面的一條,因為它代表了上述四個原則的結合。根據這個原則,旅遊解說應該呈現一個整體,而不是一部分,應該透過情境化利用遺產,無論展覽的具體價值如何,並且應該與個人作為一個整體相關,這樣就涵蓋了個人的興趣在一個具體的問題上。
他受到的批評
這種方法有兩個錯誤受到批評(Staiff 2014:9):
蒂爾登原則的解釋以變相的呈現形式具體化,目的是教育參觀者並說服他們接受既定的敘述。
這些方法只考慮了遊客,將人們視為觀眾,這從一開始就意味著遺產是一個舞台和表演,人們只能有限地接觸到。
貢獻:遺產詮釋可以被重新視為弗里曼·蒂爾登(Freeman Tilden) 在1957 年定義的「教育活動」。它是一種透過有意義的闡釋性交流促進從遺產中學習的專業方法。它旨在激發人們、遊客或利害關係人的活力,參與遺產並探索與他們產生共鳴的意義。巧妙的遺產解讀可以引發批判性反思。
《法魯公約》第 12 條涉及文化遺產的獲取和民主參與,規定簽署方應鼓勵每個人參與「文化遺產的識別、研究、解釋、保護、保存和展示的過程」(歐洲委員會,2005 年) 。
這一支脈來自ie_conference2023_proceedings:大衛·拉森(David Larsen):將「普遍概念」的概念引入遺產闡釋專業領域以來,將具體遺產資產與普遍性聯繫起來的想法已成為遺產闡釋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元素(Brochu & Merriman 2002 :46,Larsen 2011 [ 2003],Ham 2013包括 Interpret Europe 的培訓計畫。)
Schwartz 2006:942 作了普遍價值清單。施瓦茨將價值觀定義為「理想的跨情境目標,其重要性各不相同,可作為個人或其他社會實體生活的指導原則」(1994:21)
人類普遍價值觀地圖(基於 Holmes 等人,2012 年)顯示了跨文化有意義的價值觀評級之間的統計測量距離。重要的是,第十一個假設的上位值的測試失敗了:施瓦茨推測表明「靈性」的價值項沒有形成跨文化一致的集群,因此其普遍意義無法得到證實(Schwartz 2012:8)。
普世價值的悖論
世界遺產詮釋與展示國際中心 (WHIPIC):解釋和呈現-同時它將世界遺產的解釋定義為:「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的認識和理解的一系列潛在活動」
轉譯(translation)
轉譯強調詮釋(Interpretation)後的重
現(Representation)
轉譯與在地化
古典文化美學=文化遺產的定義
博物館藏品的轉譯
藏品或展覽的敘事性探討(一個新媒體等同一個展覽,它創造出時間空間)
找到兩者的異同點
根據文獻分析,時間與空間
時間性
空間性
圖像的轉換
首位提出「圖像學」(iconology)概念的藝術史家,阿比.瓦堡(Aby Warburg)。「倖存/續存」(Nachleben)、「情感範式」(Pathosformel)與「記憶.圖輯」(Mnemosyne Bilderatlas),介紹瓦堡給予當代圖像研究的啟發。為什麼我們不該去區分古代、近代和現代?圖像如何受困於自身的記憶?圖像如何穿越不同時間、地域,並始終以一種「徵候」的樣貌呈顯在我們面前?透過瓦堡對於圖像的反思與操作(李立鈞
文獻回顧
轉譯的定義及領域
初始概念及領域
在那些領域拓展:翻譯
文化領域。文化部何時使用"轉譯"詞彙。
遺產詮釋原則
初始關注(引用學者)
機構遺產詮釋的範圍有涉及物件? 或多是遺址。
詮釋原則?
引用詮釋原則去分析故宮書畫文物
探討此原則是否可以置入故宮書畫上。
再去補充原則裡無法包含的故宮文物特徵。新增原則。
說故事的原則:如果在遺產詮釋原則裡有的話。
storytelling
APA 格式
https://wordvice.com.tw/apa-citation-generator?utm_source=wordvice-blog&utm_medium=post&utm_campaign=inlink_click
研究方法
以機構遺產詮釋原則
數位解說
其他方式解說
內容分析
文本分析
研究分析
運用集體記憶
以過去故宮公布的觀眾研究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