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動機與情緒, :red_flag:內在驅力, :red_flag:潛在動機強度↑ 情緒強度↑ 難度↑ 達成後正向情緒↑ 投入心血↑ 距離目標越近…
動機與情緒
基本動機
攝食動機
飢餓:下視丘側核 (LH)
飽足:下視丘腹內核 (VMH)
肥胖
體重超過標準20%
脂肪細胞總數為正常的3倍
與正常人對食物刺激的心理反應不同
緊張和焦慮的情緒→過度進食
節食
大腦誤認食物不足→驅使個體提高進食量
並非減肥良方
性慾動機
雌激素:週期性
(發情期)
LH & FSH → progesterone
雄激素:持續性
(隨時誘發性衝動)
ICSH → testosterone
人類的性反應
興奮期→高原期→高潮期→消退期
男性:反挫期
女性:再次高潮(獲足夠刺激)
攻擊動機
工具式攻擊
手段:傷人
目的:獲得利益
知道有更簡便方式可達到目的時不會攻擊
情緒性攻擊
最終目的:傷人
憤怒、輕視、敵意
除了外顯攻擊(肢體或語言)
還有間接攻擊(人際關係)
影響因素
睪固酮↑
攻擊行為↑
血清素↓
攻擊行為↑
社會生物學
男性:傾向外顯攻擊
女性:傾向間接攻擊
動機的定義與理論
定義:激發行為並引導其達成特定目標的原動力
理論
驅力減緩說
降低驅力→保持內在恆定狀態
無法解釋性&好奇
最適激發水準說
追求激動→維持在最適當的水準
:pen:雲霄飛車、恐怖電影、麻辣鍋
誘因說
除了內在驅力,外在刺激也會引發動機行為
:pen:生理飽足看到甜點、費洛蒙增強性慾望
歸因說
非外界或內在驅力,源自人對現實的主觀預期及認知解釋
改變對事件的認知詮釋→調節驅力→改變行為
社會生物學觀點
(演化說)
因為行為有助於個體或族群的基因擴散及繁衍
情緒的成分
四個元素
生理反應
自主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
表情動作
有助彼此溝通
表達時機及強度受文化影響
主觀經驗
詹郎二氏情緒理論
James-Lange theory
事件→生理反應→情緒
生理反應先於認知解釋與情緒覺察
侃巴二氏情緒理論
Cannon-Bard theory
生理反應與情緒經驗同時平行
夏辛二氏情緒理論
Schachter-Singer theory
情緒是綜合生理反應與認知評估而形成
神經訊號的雙路徑理論
低徑
:視丘→杏仁核→生理反應
潛意識,快速反應系統
支持James-Lange理論
高徑
:視丘→感覺皮質→杏仁核→生理反應
支持Schachter-Singer理論
先產生意識經驗,較晚產生情緒反應
認知評估
有意識 / 無意識的評估
情緒向度
有助達成動機之刺激→正向情緒
阻礙個人動機→負向情緒
情緒強度
成功時產生的正向情緒強度
=
潛在動機強度
x (1-達成目標的主觀機率)
失敗時產生的負向情緒強度
=
潛在動機強度
x (投入的心血 - 與成功的距離)
認知再評估
轉換角度思考→調節情緒
情緒依持續時間
狀態
:當下感受,具體而短暫
心情
:持續時間較長,原因較模糊
特質傾向
:長時間特性,影響一般行為
情緒的類別及理論
基本情緒理論
六種基本表情
:快樂、驚訝、憤怒、厭惡、恐懼、悲傷
次級情緒
與生俱來且具有跨文化共通性
情緒的向度理論
情緒具有向度的特性,不同向度之間彼此獨立
羅素
三個向度
激發程度 (arousal)、愉悅程度 (pleasure)、自主性 (dominance)
兩個基本向度構成的情緒環列模型
愉悅與否、激發高低
其他學者:三個向度
情緒價性 (valence)、激發水準 (arousal)、自主程度 (dominance)
Plutchik:向度與分類的整合
八種基本情緒,兩兩對立(情緒具有兩極性)
情緒輪 + 第三向度(強度)→錐體
:red_flag:內在驅力
:red_flag:潛在動機強度↑ 情緒強度↑
難度↑ 達成後正向情緒↑
投入心血↑ 距離目標越近 失敗後負向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