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政治思想與意識形態, 通常會發展出獨特的世界觀,並透過體系內部的理論導引,引導出某種改變或維繫世界現狀的方法 - Coggle Diagram
政治思想與意識形態
其他意識形態 :pencil2:沒有針對階級處境分析
:star:菁英主義 :pencil2:源自保守主義
:pencil2:菁英政治須對社會有利
:star:興起於19世紀,是一個意義多元的名詞,早期菁英主義主張菁英統治的規範性價值,鼓吹菁英統治的必要性,可被視為一種意識形態;20th中期後,受到行為主義影響,一群將菁英之行動與決策視為推動政治現象之核心權力要素的學者,也被視為是菁英主義學者,此時菁英主義可被視為是一種研究途經
發展
規範式菁英主義
:silhouette: :star:帕瑞圖
菁英流轉
菁英淘汰非菁英
非菁英挑戰與競爭規則
1 more item...
有效的菁英流轉將有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
:silhouette: :star:密契爾斯
寡頭鐵律
內容
不論團體號稱的價值目的為何
1 more item...
目的
希望證明民主的設想不可行
原因
成員對專業的需求 :pencil2:菁英教具權勢&篩選資訊的能力
1 more item...
領導者的親衛隊 :pencil2:側翼
1 more item...
基層人員傾向冷漠 :pencil2:保護色
1 more item...
實證式菁英主義
:silhouette: :star:熊彼得
修正式民主
人民選擇菁英的程序
選舉
2 more items...
理論
多元主義式菁英主義
定義
重視菁英階級的競爭、可滲透性
達到民主更替、分散權力
主張
社會權力的分配
菁英主義
少數菁英壟斷
多元主義式
依團體為單位分散 :pencil2:行行出狀元
2 more items...
道爾1971s
既集中又分散
2 more items...
選舉
滿足民主政治の汰選、限制菁英權力需求
防止壟斷 :pencil2:無法維持權力
2 more items...
:star:女性主義
手段
19th工業化
自由主義式女性主義 :pencil2:第一波
追求婦女政治權利
投票權
參政權
1960s
社會主義式女性主義 :pencil2:第二波
擴張至社會+經濟
改善私領域待遇
1970s末
基進女性主義
性革命
所有男人皆為敵人
排除與男性共處 :warning:封閉性意識形態
理想
兩性平權
世界觀
父權社會
崇拜力量
男
支配、保護
女
弱者
:star:法西斯主義
:silhouette: 漢娜鄂蘭
法西斯、共產主義政、社、經の起源
如果有人
提供弱者融入強大團體的想像
提供弱者神聖目標
提供弱者處境解釋
產生問題
:warning:因想獲得認同感+安全感
個人尊嚴與團體目標結合
為目標犧牲自我 :pencil2:完全服從
封閉性 :pencil2:完全信仰
原因
多數弱勢行為者感到孤立、恐懼 :star:高挫折
19th工業革命
貧富差距
20th戰爭與戰敗
屈辱
20th《極權主義的起源》
探討
為何二戰後全球有1/3以上人民受意識形態控制並放棄自由與意志
背景
好發國家
長期受到國外勢力欺壓
驟然遭遇政治、經濟危機
實例
德國
義大利
思想
防範外敵入侵的危機意識
國家主義
超人領袖、國家至上
:pencil2:團結就是力量
特質
強調種族優越
強大團體的想像
具有一官定意識形態以作為理論號召
詮釋一種不利處境
個人需為國家犧牲奉獻
全意志+強迫自由
設定假想敵
增加仇恨認同
意涵
盛行於二戰前後的德&義
建立在種族主義之上
人民應強而有力的團結一起
隨時為國家、民族犧牲奉獻
國家至上
反對任何與國家權威牴觸的概念
全意志 :pencil2:絕對公正、為大家好的決定
意識形態
:star:為一組浮動的概念體系,其功用在於支持、修正或顛覆某種政治體制
起源
法國大革命
契約論者
狄崔西
定義演變
:silhouette: 狄崔西
觀念的科學
:pencil2:自由民主+驗證方法
觀念的誤用會帶來苦難
須找出客觀的研究方法以理解何謂自由、平等
一門研究真實知識的研究方法 :star:
後接孔德實證主義
:silhouette: 馬克思
虛偽意識
資本主義操弄的謊言
透過對真實世界的扭曲
使被剝削的人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處境
與真實生活體驗相反,用以麻痺、轉移注意力的說詞 :star:
1 more item...
:silhouette: 巴柏
封閉的體系
不敢接受任何失敗與改變的封閉體系
不接受挑戰與競爭的體系 :star:
:pencil2:意識型態的教條是神聖的
共產主義
:warning:認為自由主義非意識形態,因言論自由
:silhouette: 海伍德
浮動的體系
因內外部刺激而修正
提供人世界觀基礎
支持、修正或顛覆政治體制的功用
接受挑戰與競爭的體系 :star:
要素 :star:
:silhouette: 海伍德
意識控制的基礎,建立在思考的假象 :star:
行動 :pencil2:意識控制
手段 :star:
Ⅰ原本可屬於你的權利 :pencil2:強化仇恨
Ⅱ美好未來 :pencil2:理由
理想世界之願景 :star:
Ⅰ隱藏的世界規律
Ⅱ不利處境的詮釋 :pencil2:歸因轉移、產生仇恨
世界觀 :star:
特質 :star:
價值性
涉及對某種現狀的評價
具高度規範性
體系姓
前後連貫、自圓其說的系統性論述
理論導引性
為達目標,必涉及引導行為者的論述 :pencil2:革命
發展
自由主義
發展
古典自由主義
:star:古典自由的出現,與17世紀盛行的契約論觀點有關,其核心精神乃是建立在「拒絕政府侵害人民權利」的基礎之上,因此該學派對於政府發展出各種政治觀點,往往都具有強烈的不信任色彩
要件
政府角色
1 more item...
經濟政策
1 more item...
憲政主張
1 more item...
:star:正義=合理的分配
契約論 :star:
4 more items...
現代自由主義
:star:最早可追溯至19th彌爾著作《論自由》,所提出的社會福利+國民義務教育等觀點。1930s美國小羅斯福《新政》+凱因斯主義影響,開始成為席捲全球的自由主義思維
:silhouette: :star:彌爾
消極自由
2 more items...
積極自由 :pencil2:實現目標的條件
2 more items...
凱因斯主義
經三角大恐慌
1 more item...
要件
政府角色
1 more item...
經濟政策
1 more item...
自由概念
1 more item...
起源
中產階級
政府不剝奪人民生命財產
自由主義支持者
政府協助人民過得更好
定義
:star:以保障<消>、促進<積>個人自由權利為核心概念的意識形態
17世紀
人民對國家侵害個人權利行為的抵抗願望
18世紀後
工業革命社會行為者財富處境改變
要求國家協助個人自我實現 :pencil2:條件滿足、社會福利
核心價值
個人主義
自由
同意之治
憲政主義
理性 :pencil2:訂契約的能力
社會主義
:star: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為平等,19th馬克思等學者即意識到當時社會上充斥著許多不合理及迫害的結構,而使底層階級的人民不但無法享有其應有的權利,更無法獲得合理的生活。因此社會主義的學者紛紛致力於尋求一種根本且有效的政治機制,希望改善社會上不平等的現象
發展
20th社會主義
社會民主
代表
1 more item...
改革手段
1 more item...
核心主張
2 more items...
新馬克思主義
:star:出現在於20th初,其修正了馬克思主義的部分看法(如革命地點會發生在資本主義最發達之地點的看法),認為人才是創造者,否定了馬克思主張歷史發展無法被人類改變的論述。新馬克斯主義認為,人與歷史之間是相互影響的,而經濟也不再被視為唯一的下層建築。如葛蘭西、哈伯瑪斯等學者皆指出,文化、政治與經濟關係是相互交錯的。而資本主義至今之所以仍一席尚存,與資產階級對於政治及文化的掌握程度有很大的關聯
2 more items...
馬克思主義
異化
工作僅是養家糊口
1 more item...
階級革命
無法忍受剝削
1 more item...
經濟決定論
經濟結構作為地基更有影響力
1 more item...
民主集中制
事前充分討論,事後統一行動
生產工具與私有財產權
打破私有財產限制
1 more item...
有生產工具之人 :pencil2:地主
1 more item...
核心價值
平等
共同所有權
起源
19th工業革命,知識分子對底層階級的關懷
保守主義 :star:
:star:起源於18th,象徵守舊階級對社會變遷的恐懼。保守主義通常為經濟狀況較富裕菁英之意識型態,早期期盼穩固社會秩序、權威 :pencil2:專業、傳統,近代則與古典自由主義匯流,發展出一套精細 :pencil2:系統化 的理論,並於1980s後於各國大行其道
核心價值 :star:
傳統 :pencil2:歷史 :warning:重視家庭
權威 :pencil2:專業
理性缺陷性 :pencil2:有限理性
階層性 :pencil2:專業
有機性 :pencil2:身體隱喻
實用主義
發展 :star:
1970s前
未系統化 :warning:只是自由之敵的標籤
:star:自由主義的封閉性 :star:言論自由的濫用
古典保守主義
8 more items...
1970s後
第一次系統化 :warning:成為意識形態
新右派
3 more items...
起點
:silhouette: 柏克 :star:
社會改革的自由派人士
支持光榮革命
2 more items...
支持美國獨立
2 more items...
保守主義創始人
1789s法國大革命《反思》
2 more items...
自由陣營之敵
自由派份子
2 more items...
核心主張
自由
自由主義
強者/弱者條件變動之區分實益
古典自由<消>
不受干涉
政府不要介入
現代自由<積>
期盼人權獲得實踐
政府條件給予
平等
社會主義
弱者盼後天調整的分配狀態
所獲社會價值符合公平正義
政府介入救濟
秩序
保守主義
穩定的社會分工狀態 :pencil2:接受地位
政府實用主義
派別
左派(自由派)
強調變革
聚焦平等
弱者+年輕人
右派(保守派)
強調秩序維護
主張維持/恢復傳統
老人+強者
三大意識形態
Ⅰ自由、Ⅱ平等、Ⅲ秩序
建立在不利處境的詮釋基礎上
上層階級
現有規則合理
不平等合理理由+接受現有地位
:pencil2:詮釋+秩序
中層階級
不在意規則是否合理
只在意努力後是否會成功 :star:
如果是
1 more item...
如果否
1 more item...
下層階級
現有規則不合理
:star:改變現有規則+使多數人接受之新規則
:pencil2:詮釋+公平
終結
:pencil2:戰爭?
:silhouette: 1960s貝爾
殊途同歸論
東方/西方大政府 :pencil2:共產/現代自由主義
有共識基礎
但1960s中古巴危機
:silhouette: 1989福山
歷史之終結
1989s~1991s蘇聯瓦解
自由主義是最後的勝利者
不會再有意識形態的衝突 :pencil2:因沒有敵人了
但2001s 911宗教意識形態
通常會發展出獨特的世界觀,並透過體系內部的理論導引,引導出某種改變或維繫世界現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