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比較數位學習領域主題分析之研究/ 臺灣數位學習的成效與研究 - Coggle Diagram
比較數位學習領域主題分析之研究/
臺灣數位學習的成效與研究
標題
數位學習領域主題分析之研究
臺灣數位學習的成效與研究
作者
數位學習領域主題分析之研究(李清福/陳志銘/曾元顯)
數位學習成效與研究(方瑀紳/李隆盛)
期刊
SSCI期刊
年份
數位學習成效與研究 (51 : 特刊 (2014) : 27-56)
數位學習領域主題分析之研究(50 : 3 (Spring 2013) : 319-354)
摘要
數位學習領域主題分析之研究
採用「整合多種領域,著重同一研究方法」的文獻回顧與綜整法,針對2000-2011年間國內外三個主要學術電子資料庫,所收錄臺灣數位學習準實驗研究的期刊和學位論文86篇進行分析。
臺灣數位學習的成效與研究
採用「整合多種領域,著重同一研究方法」的文獻回顧與綜整法,針對2000-2011年間國內外三個主要學術電子資料庫,所收錄臺灣數位學習準實驗研究的期刊和學位論文86篇進行分析。
關鍵字
數位學習領域主題分析之研究
數位學習;主題分析;分群技術;共現字;書目對
臺灣數位學習的成效與研究
回顧與綜整,後設分析,準實驗設計,數位學習,資訊科技
研究問題
數位學習領域主題分析之研究
數位學習意涵、特性與演進
國內外數位學習相關研究探討
臺灣數位學習的成效與研究
了解國內以準實驗法所進行數位學習研究的學術教學單位
了解這些被選定文獻的研究樣本、教學理論、教學時數、和教學成效
了解這些被選定文獻的研究主題、研究類別、與學科之間關聯
研究方法
數位學習領域主題分析之研究
提出17個有關數位學習的檢索詞彙,從WoS(Web of Science)資料庫
進行相關期刊文獻的蒐集
利用文獻內容探勘工具CATAR進行文獻之自動分群歸類
臺灣數位學習的成效與研究
究以Sandelowski等人(1997)主張的第一種綜整方式「整合多種相關
領域,同一研究方法」(即數位學習相關領域,以準實驗研究法進行),
再以Paterson等人(2001)提出的後設研究構成要素,將搜集過濾後的文獻研究進行編碼及計算Kappa值。
研究結果與討論
數位學習領域主題分析之研究
數位學習領域期刊文獻年代分佈及作者發表篇數分析
數位學習領域期刊文獻發表篇數國家生產力分析
數位學習領域高生產力國家與作者之論文被引用分析
數位學習領域期刊論文發表篇數所屬研究領域別、年代分析表
數位學習領域期刊文獻共現字主題歸類剖析之主題特性
數位學習領域期刊文獻書目對主題歸類剖析之主題特性
C&E期刊知識分類架構與共現字、書目對歸類結果之對照
臺灣數位學習的成效與研究
文件
有逐年遞增現象且取樣集中北部地區
多為師資培育大學校院產出之學位論文及以國小學生為對象
資料處理兼重描述和推論統計分析
研究主題可歸為七個主要類別
介入特徵的教學理論、學科領域和教學時數
出現率較高的八種教學理論和尚未見創新性理論
當前數位學習常整合數種教學理論
教學學科或領域側重在形式科學
教學時數與教學效果之間未見直接線性關係
教學成效以探究認知領域的研究最多
結論與建議
數位學習領域主題分析之研究
數位學習領域SSCI期刊文獻發表之作者生產力
數位學習領域SSCI期刊文獻發表之國家生產力
以共現字進行主題分析之特性
以書目對進行主題分析之特性
C&E專家知識主題分類架構
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發現自動化工具能夠分析出未包含在專家所決定的類別主題。因此,可藉由自動化技術,協助領域學者專家,檢視期刊投稿主題類別架構,以決定是否有增修之必要。
數位學習成效與研究
學科集中在五個領域,而以準實驗法的數位學習研究呈現北多南少現象
學生在數位學習經驗中各有所得
學習成效的探究朝向從學習和科技兩個不同觀點切入
數位學習尚缺乏合時宜的整體性教學理論
建議
需降低城鄉研究差距且持續扎根與推廣
需及時和適切地建構數位學習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