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研究方法
CH5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research
壹、調查研究法
survey research method
貳、觀察研究法
observational research method
三、資料搜集方式
(一)問卷
questionnaire
(二)訪談
interview
1.定義與類別
書面、自陳
(1)郵寄 mailed questionnaire
(4)團體施行調查
group-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1.定義與類別
2.優缺點
3.成功因素
四、編製
一、
二、程序
(二)分類
CH6 相關研究
correlational research
CH8、9 實驗研究
CH7 發展研究
CH10 單一受試者設計
single-subject designs
=small-N designs
CH11 事後回溯研究
ex post facto research
=因果比較研究
causal comparative research
一、
二、時間設計
(一)定義
(二)步驟
1⃣計劃
2⃣定義母群
3⃣抽樣
4⃣編製資料蒐集工具
5⃣蒐集資料
6⃣分析資料
宜採隨機抽樣
受試者需有更高代表性
(一)縱貫調查
longitudinal survey
(二)橫斷調查
cross-sectional survey
問卷 questionnaire
訪綱 interview protocol
追蹤同一群人
在同一時間抽取不同年齡受試者
(3)網路 internet survey
2.優缺點
3.成功因素
(2)電郵 e-mail survey
成本低
問卷長度
問卷不宜長
受試者特定傾向
eg. 中立回答
難用開放式問題
cover letter
研究單位
吸引力
填答回收方便性
問卷主題
禮物
催覆
詢問受試者問題、蒐集反應
(2)電訪 telephone interview
(1)面訪 personal interview
=face-to-face interview
缺
缺
投契關係 rapport relationship
(3)焦點團體訪談
focus group interview
社會讚許性 social desirability bias
回收率高
完整度佳
追蹤問題 follow-up question
訪員
(一)題目的格式
format of questions
1.封閉式問題 closed-ended questions
=固定選項問題 fixed-alternative question
2.開放式問題 open-ended question
=自由回應問題 free-response question
3.混合問題格式 mixed-question format
(二)編製原則
1⃣題項配合研究目的
2⃣考慮受試者聽讀能力
3⃣使用短句子
4⃣避免
情緒性字詞 loaded term
引導性問題 leading question
雙重目的問題 double-barreled question
雙重否定問題 double negatives
5⃣慎選封閉/開放/混合問題
6⃣封閉式問題
必須
窮盡 exhaustive
呈現
(1)強迫二選一 binary forced choice
(2)評定量尺 rating scale
(3)排序 rankings
(4)檢查表 checklist
7⃣多題項測量一構念
(1)Likert’s scale
=加總量表 summated rating scale
by Renaissance Likert 1932
(2)語意區分量表 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
=兩極形容詞量表 bipolar adjectives scale
by Osgood 1957
8⃣友善設計
(1)題目順序
(2)附隨問題 contingency questions
互斥 mutually exclusive
(3)長度
9⃣預試 pilot testing
五、提高回收率
(一)定義
(1)依觀察標的特定程度
結構式觀察 structured observation
非結構式觀察 unstructured observation
廣泛、質化
特定、量化
(2)依研究者介入程度
研究者介入 observation with intervention
無介入 observation without intervention
(3)依觀察場合
自然情境觀察 natural settings observation
人為情境觀察 artificial observation
田野 field
1⃣掌握研究目的
2⃣確定觀察項目
3⃣選擇觀察對象、場地
4⃣安排觀察程序
5⃣訓練觀察人員
參考標準 frame of reference
6⃣進入觀察場地
7⃣投契關係 rapport relationship
8⃣抽樣觀察標的
1.時間抽樣 time sampling
2.事件抽樣 event sampling
頻次高的
守門人 gate-keeper
特殊的
9⃣記錄資料
1.方法
(1)頻次記錄法 frequency method
(2)持續時間記錄法 duration method
(3)區間記錄法 interval method
2.工具
(1)檢查表 checklist
(2)評定量尺 rating scale
(3)事件記錄表
🔟分析資料
三、誤差
(信度)
(一)反作用 reactivity
被觀察者受觀察者出現影響
非干擾測量 unobtrusive measure
觀察行為的結果推論行為
(二)觀察者偏好
(三)觀察者評分習性
寬大誤差 error of leniency
嚴格誤差 error of severity
趨中誤差 error of central tendency
月暈效應 halo effect
(四)評分污染 contamination
四、
(一)注意事項
(二)優缺
訓練觀察員
投契關係
投資較多時間降低誤差
壹、基本概念
一、積差相關 Pearson r
二、散佈圖 scatterplots
三、其他
(一)Ø相關 phi correlation
(二)點二系列相關 point-biserial correlation
(四)二系列相關 biserial correlation
(三)四分相關 tetrachoric correlation
(五)多系列相關 multiserial correlation
(六)列聯相關 contingency correlation
(七)等級相關
1.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2.Kendall’s coefficient of rank correlation
(八)Kendall’s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
(九)Kappa coefficient of arrange
(十)相關比 correlation ratio
四、因果
(一)條件
1.關係條件 relationship condition
2.時序條件 temporal condition
3.無條件解釋條件 no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condition
貳、簡單迴歸分析
參、多元迴歸分析
肆、其他運用
一、信度、效度
二、遺傳研究
三、路徑分析 path analysis
遺傳率 h²
heritability
壹、
一、定義
二、實例
隨時間變化
生長研究 growth studies
趨向研究 trend studies
貳、設計
生長研究
二、縱貫設計 longitudinal design
(一)小組縱貫設計 panel study
(二)期群縱貫設計 cohort study
三、連續設計 sequential design
一、橫斷設計 cross-sectional design
參、趨向研究
一、
(一)定義
(二)目的
(三)特徵
廣泛母群
母群成員會更新
就特定問題
預測未來
壹、基本觀念
一、定義
二、用語
操弄自變項(因)、觀察依變項(果)
(一)變項
(二)實驗組 experimental group
(二)控制組 control group
(三)控制
1.自變項 IV
independent variable
2.依變項 DV
dependent variable
至少 2 levels
3.外在變項
extraneous variable
4.混淆變項
confounding variable
(1)主動變項 active variable
=操弄變項 manipulated variable
(2)屬性變項 attribute variable
=受試者變項 subject variable
考察方法
method of agreement
method of difference
joint method
X出現,Y是否隨之出現
X不出現,Y是否也不出現
同時用以上兩種
條件
關係條件 relationship condition
時序條件 temporal condition
無替代解釋條件 no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condition
(四)場合
競爭假設 rival hypothesis
1.田野實驗 field experiment
2.實驗室實驗 laboratory experiment
eg. 過度辯證、大頭照電話亭助人、旁觀者效應
eg. bobs doll、Ebbinghaus 記憶、Asch 從眾、Festinger 認知失調
三、極大—極小—控制原則
max-min-con principle
(一)實驗效果變異極大化
maximize experimental variance
(二)誤差變異極小化
minimize error variance
(三)控制外在變項
control extraneous variable
四、研究的效度
(一)統計結論效度
statistical conclusion validity
1.定義
2.威脅
(二)構念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
1.定義
2.威脅
(三)內在效度
internal validity
(四)外在效度
external validity
1.定義
2.威脅
歷史 history
成熟 maturation
貳、實驗控制
分子
分母
型I錯誤α=.05
型II錯誤β<.20
power=1-β>.80
用錯統計方法
違反考驗假定
犯錯率上升
釣魚 fishing=P-hacking
eg. t考驗做太多次錯誤率膨脹
測量工具程序信度差
測量工具性能不佳
天花板效應
地板效應
型II錯誤
消滅競爭假設的程度
控制外在變項的程度
受試者身心
同時事件 contemporary event
測量工具 instrumentation
寬大誤差
前測效應 pretesting effect
練習效果
統計迴歸 statistical regression
極端者往平均數靠攏
樣本流失 subjects attrition
極端者流失
樣本選擇 selection
受試者特質篩選不均等
隨機抽樣/隨機分派創造對等組
散播作用 diffusion
累加作用 additive effects
沒隔離受試者交換訊息
母群外部效度
population validity
生態外部效度
ecological validity
時間外部效度
temporal validity
lab vs reality
eg. Milgram 服從實驗
eg. Asch 從眾實驗
eg. Kohlberg 道德推理研究
trade-off
隨機抽樣 random sampling
一、受試者間
等組
equivalent groups
人數多時
隨機分派
random assignment
完全隨機分派
人數不等
人數少時
區組隨機分派
配對
matching
同質樣本
homogeneous selection
=排除外在變項
elimination variable
eg.排除智力極端者
外在效度差
二、受試者內
=重複量數
repeated measures
易顯著
少樣本
順序效應
sequence effect
=order effect
遺留效應
=殘存效應
carryover effect
降低內部效度
對抗平衡
counterbalancing
隨機化對抗平衡
randomized counterbalancing
完全對抗平衡
complete counterbalancing
部份對抗平衡
partial counterbalancing
列出每種順序
需多樣本
拉丁方格
反向對抗平衡
reverse counterbalancing
每人做兩次
區組隨機化的對抗平衡
block randomization
三、實驗者
(二)控制
四、受試者
(二)控制
安慰劑控制組
placebo control group
客觀紀錄
eg. RT、多個評分者(信度)
特質
訓練 eg. 一樣熱情
🙂角色
the good subject role
the negativistic subject role
the appehensive subject role
迎合
唱反調
擔心的
the faithful subject role
(一)混淆
雙盲法
雙盲法
double-blind method
(一)混淆
Hawthorne effect
John Henry effect
怨懟性怠工
resentful demoralization
要求特徵
demand characteristics
評價掛慮
evaluation apprehension
研究者期望
researcher’s expectancy
欺瞞
deception
田野實驗
倫理委員會
五、其他
(一)納入法
building-it-into method
知後同意
(二)共軛控制
yoked control
(三)共變數分析 ANCOVA
analysis of covariance
單因變二因,順便看交互
Seligman 狗逃脫學習
老鼠剝奪睡眠
Brady 猴子胃潰瘍
計算混淆變項與依變項相關再排除
壹、實驗設計
experimental design
一、意義
二、符號
三、舉例
四、
(一)特徵
(二)分類
貳、前實驗設計
pre-experimental designs
1⃣單組後測設計
one-group posttest-only design
2⃣單組前測後測設計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A|X|O₂
A|O₁|X|O₂
相依樣本t考驗
單一樣本t考驗
3⃣不等組後測設計
nonequivalent group posttest-only design
=靜態組比較設計
static-group comparison design
NR|A|X|O₁
————————
NR|B|-|O₂
獨立樣本t考驗
參、真實驗設計
true experimental designs
4⃣隨機化控制組後測設計
random posttest-only control-group design
R|A|X|O₁
R|B|--|O₂
R|A|X₁|O₁
R|B|X₂|O₂
R|C|X₃|O₃
獨立樣本t考驗
獨立樣本 1 way ANOVA
R|A|X₁|O₁
R|B|X₂|O₂
R|C|--|O₃
χ²百分比同質性考驗
5⃣配對控制組後測設計
matched posttest-only control-group design
Mᵣ|A|X|O₁
Mᵣ|B|--|O₂
相依樣本t考驗
Mᵣ|A|X₁|O₁
Mᵣ|B|X₂|O₂
Mᵣ|C|--|O₃
Mᵣ|A|X₁|O₁
Mᵣ|B|X₂|O₂
Mᵣ|C|X₃|O₃
相依樣本 1 way ANOVA
8⃣索羅門四組設計
Solomon four-group design
6⃣隨機化控制組前測後測設計
randomized pretest-posttest control-group design
R|A|O₁|X|O₂
R|B|O₃|--|O₄
獨立樣本t考驗
R|A|O₁|X₁|O₂
R|B|O₃|X₂|O₄
R|C|O₅|X₃|O₆
獨立樣本 1 way ANCOVA
R|A|O₁|X₁|O₂
R|B|O₃|X₂|O₄
R|C|O₅|--|O₆
古典實驗設計
R|A|O₁|X|O₂
R|B|O₃|--|O₄
R|C|--|X|O₅
R|C|--|--|O₆
70+x+y+z:交互作用
70+y:前測對後測的效果
70+x:實驗處理對後測的效果
70
7⃣重複量數設計
repeated measures design
受試者內設計
保證等組
對抗平衡
肆、準實驗設計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9⃣非隨機化控制組前測後測設計
nonrandomized pretest-posttest control-group design
=不等組前測後測設計
nonequivalent 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
NR|A|O₁|X|O₂
——————————
NR|B|O₃|--|O₄
NR|A|O₁|X₁|O₂
——————————
NR|B|O₃|X₂|O₄
——————————
NR|C|O₅|--|O₆
NR|A|O₁|X₁|O₂
——————————
NR|B|O₃|X₂|O₄
——————————
NR|C|O₅|X₃|O₆
獨立樣本 1 way ANCOVA
🔟單組時間系列設計
one group time-series design
A|O₁ O₂ O₃|X|O₄ O₅ O₆
1⃣1⃣控制組時間系列設計
control group time-series design
NR|A|Oᴬ₁ Oᴬ₂ Oᴬ₃|X|Oᴬ₄ Oᴬ₅ Oᴬ₆
——————————————————
NR|B|Oᴮ₁ Oᴮ₂ Oᴮ₃|--|Oᴮ₄ Oᴮ₅ Oᴮ₆
NR|A|Oᴬ₁ Oᴬ₂ Oᴬ₃|X₁|Oᴬ₄ Oᴬ₅ Oᴬ₆
——————————————————
NR|B|Oᴮ₁ Oᴮ₂ Oᴮ₃|X₂|Oᴮ₄ Oᴮ₅ Oᴮ₆
——————————————————
NR|C|Oᶜ₁ Oᶜ₂ Oᶜ₃|--|Oᶜ₄ Oᶜ₅ Oᶜ₆
NR|A|Oᴬ₁ Oᴬ₂ Oᴬ₃|X₁|Oᴬ₄ Oᴬ₅ Oᴬ₆
——————————————————
NR|B|Oᴮ₁ Oᴮ₂ Oᴮ₃|X₂|Oᴮ₄ Oᴮ₅ Oᴮ₆
——————————————————
NR|C|Oᶜ₁ Oᶜ₂ Oᶜ₃|X₂|Oᶜ₄ Oᶜ₅ Oᶜ₆
伍、多因子設計
factorial designs
評分者間信度
直接、客觀資料
真實、生態外在效度
非隨機、小樣本
高成本
(一)關聯強度
(二)關聯型態
1.線性相關 linear correlation
2.曲線相關 curvilinear correlation
(三)全距限制 range restrictions
(三)注意
方向問題 directionality problem
=反向因果 reverse causality
第三變項問題 third variables problem
=共同原因 common cause
淨相關 partial correlation
追蹤同一群樣本
追蹤同一母群抽出的樣本
受試者效應
實驗者效應
相依樣本
1⃣2⃣迴歸不連續性設計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1⃣3⃣多因子受試者間設計
1⃣4⃣多因子受試者內設計
1⃣5⃣多因子混合設計
mixed design
獨立樣本 2 way ANOVA
相依樣本 2 way ANOVA
交互作用
interaction effect
單純主要效果
simple main effect
主效果
事後考驗
陸、實驗設計
與統計方法
壹、基本觀念
二、大樣本問題
個別受試者效度低
特定研究無法取得大樣本
研究倫理
三、小樣本特色
四、術語
基線階段 baseline phase
處理階段 treatment phase
水平趨勢 level
變動趨勢 trend
五、理路
一、舉例
O個別受試者表現
X一群受試者平均
操弄自變項的不呈現與呈現
貳、類別
一、A-B design
撤回設計
withdrawal design
=reversal design
二、A-B-A design
三、A-B-A-B design
四、多基線設計
multiple baseline design
跨行為 across behaviors
跨情境 across situations
跨個人 across individuals
五、逐變標準設計
changing criterion design
六、替代處理設計 ATD
alternating treatments design
內在效度威脅多:歷史、成熟
A➜B
method of agreement
當X呈現,Y也隨之呈現
B➜A
method of difference
當X不呈現,Y也隨之不呈現
禁止傷害倫理
A-B-C-B design
A-A₁-B-A₁-B design
A₁安慰劑
C另一種處理
塑成 shaping
行為改變技術
隨機、交替嘗試兩種處理
參、解釋
圖表
一、平均水準的變化 change in average level
二、變化的突現 immediate change in level
三、趨勢變化 change in trend
四、變化潛伏期 latency of change
壹、
一、意義
二、時機
三、比較
貳、
一、步驟
二、解釋
三、控制
無法自由操弄自變項
操弄自變項有倫理疑義
自變項已發生
1⃣提出問題&假設
暫時性回答
2⃣比較兩組以上差異
3⃣設計
1.順向設計=順攝設計
proactive design
2.逆向設計=倒攝設計
retroactive design
按自變項分組
按依變項分組
無隨機分派
無操弄自變項
(二)反向因果 reverse causality
(三)競爭假設 rival hypothesis
(一)共同原因 common cause
(一)配對 matching
其他外在變項一致
(二)同質團體 homogeneous groups
抽樣外在變項同質的母群
(三)納入法
多一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