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極權政治 - Coggle Diagram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極權政治
第一次
世界大戰
陣營
同盟國【德、奧、義】與協約國【英、俄、法】
過程
初期:同盟國佔優勢,後逐漸形成壕溝戰
轉折:1917年美國參戰、俄國退出戰局
結果:1918年兩個陣營達成停戰協議
導火線
奧匈帝國黃珠遭暗殺的賽拉耶佛事件
影響
新式武器出現、婦女或選舉權,地位逐漸提高
背景
帝國主義國家用結盟方式來壯大實力
巴爾幹半島上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的紛爭
戰後重整
巴黎和會
三巨頭主導,對德條約埋下二次世界大戰的禍因
國際聯盟
1920年成立,但美國並未加入
戰間期的
政經局勢發展
經濟大恐慌爆發
各國競相提高關稅,導致國際市場萎縮
1929年紐約股市狂跌,經濟風暴迅速蔓延全球
羅斯福推行新政,帶動民間消費與投資
義大利極權政治的建立
背景:一次大戰後,義大利經濟面臨崩潰,共產黨興起
墨索
里尼
成立法西斯黨,提出反共與恢復古羅馬光榮
採行極權統治,對全國高度控制
蘇聯共產
政權的發展
列寧成立共產國際,改國號【蘇聯】
史達林推行計劃經濟,成為工業強國
兩次革命
二月革命:人民推翻皇室,建立臨時政府
十月革命:列寧發動革命,歸翻臨時政府,建立共產政權,退出一次世界大戰
德國極權政治的建立
希特勒領導納粹黨,積極發展經濟,並建立極權統治
積極向外擴張,影響國際秩序
德國在一次大戰後,面臨賠款與經濟大恐慌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