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海洋 (各類營養鹽, 提供人類生存中的蛋白質約百分之30, 海中的食物鏈, 溫度越高, 溫度越低, 海水中每公升含氧量低於2毫升,…
海洋
各類營養鹽
部分由陸地向海中輸入
海水湧升作用
海水的垂直混合效應
南北半球高緯度海域的營養鹽
赤道太平洋海中的營養鹽
海洋生物的死亡分解
海洋生物的排泄物分解
大氣沉降作用
磷
支持浮游植物的生長
高營養鹽海域
通常可發現較多的浮游植物
氮
矽
提供人類生存中的蛋白質約百分之30
新鮮的魚
肥美的蝦子
美味的螃蟹
多汁的貝類
海中的食物鏈
微生物圈
細菌
生產者
河川有機物
浮游植物代謝分泌物
細菌的主食
排泄物
細鞭毛蟲
消費者
以細菌為食
纖毛蟲
也是海中食物鏈組成的一份子
消費者
肉食性
區分多階
通常可用體型大小來判斷與大吃小原理來基本理解
草食性
浮游動物
生產者
藻類或是浮游植物
透過行光合作用生產
產生醣類
釋放氧氣到空氣中
若是消失
將影響整個海洋生態鏈
人類可能沒魚可吃
分解者
溫度越高
涵氧率低
赤道區域高溫海水每公升約5毫升氧氣
可溶解到海中的空氣越少
溫度越低
含氧量高
南北兩極冰冷海域含氧量提高到每公升7毫升氧氣
可溶解到海中的空氣越多
海水中每公升含氧量低於2毫升
海洋生物難以生存
常出現在各大陸的沿海區域
人類的工業活動
漁船商業活動
人類生活軌跡造成的汙染
肥料廢水的排入
大量藻類生長與死亡
耗盡海中的含氧量
導致大量的海中生物死亡
1950年至今約有500個海洋死亡區被發現
約7個台灣面積大
夏季海水溫度提升
近年溫室效應的發展
最早出現在墨西哥海域
氧氣佔比約百分之36
會隨著海水深度而逐漸遞減
約深度500-1000公尺時氧氣量開始回升
主要受洋流運動將全球各區的海水分配
即使至水深三千多公尺仍有氧氣存在
間接支持許多深海生物存在的要件
氮氣佔比約百分之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