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北魏洛陽社會與胡漢體制 - Coggle Diagram
北魏洛陽社會與胡漢體制
胡漢體制研究
五胡十六國時期~隋唐時期
社會發展狀況
:
1.胡漢間衝突、分裂、融合的過程
2.胡漢兩要素的縱橫編織
真實
探明被忽視的諸胡在此時期所起的歷史作用&影響
:star:
洛陽建都時期:北魏社會漢化最盛
(北魏:遊牧民族出生的鮮卑拓跋族建立的國家)
都城區劃
一般指構成該國首都
外郭&內城的城郭構造方法
、
宮城位置
、
居民區域的配製方法
等
-城郭構造與胡漢體制
是否建城郭
《史記・匈奴列傳》「逐水草遷徙,無城郭常處耕田之業」→遊牧民族與城郭無關
《宋史》、遺跡:遊牧民族有建過城郭;昭成帝四年(公元242)築盛樂城;太祖天賜三年(公元406)開始正式營建首都(遷都平城八年後)
城郭形式胡漢比較
1.《魏書太祖紀》記載城郭形式
2.活躍於平城內宮的總負責人是莫題,精通中原文化
→拓拔族沒有獨自的都城建築技術;遊牧民族即使在塞內塞外建成城牆也不是他們獨特形式的城郭,而是接受很多中原文化影響的產物
3.城郭形式以先到的遊牧民們建築的都城區劃作為典範
平城都城介紹
1.《南齊書》記載最早,可信度較高
2.太武帝時期所建的平城在南朝人難來不太考究,覺得建築風格不一樣→
反映平城特色
3.特色:
(1)郭沒完全包圍住小城,小城突出於郭的北部(後趙首都鄴也是如此)
(2)城郭二重式早已普遍化,中國歷代小城意義逐漸削弱,但五胡的小城卻都比外城堅固
→可能原因:征服者國家的首都居民不一定由可信任的人們組成,故宮城中心的小城北側為空地,僅南側一面與居民相接觸
北魏孝文帝興建洛陽城
1.歷代研究學者幾乎未談外城,普遍忽視其存在,但最近學術界漸傾向承認外城存在
2.《洛陽伽藍記》記載認為離城牆七八里外有郭門、馮王寺在郭外,由此推斷洛陽有外郭
3.(1954)洛陽遺址發掘與《洛陽伽藍記》記載內容相比規模小且形態不同,可能為內城遺址,至今外郭城尚未被挖掘出
筆者認為洛陽城可能無外郭,即使有可能也有名無實
(1)西側與南北側自然界線明確,只有東側有郭城和郭門便可理解
(2)
洛陽內城存在清楚、外城存在不明確,明顯沿襲五胡時代以來都城建築傳統
宮城等建築配置問題
1.中國古代都城營建制度基本原則為《周禮·匠人條》:中央宮闕、前朝後市、左祖又社、左右民廛
那波利貞:唐長安城背離此傳統,這種背道而馳的形式最初表現在北魏洛陽城(背離中央宮闕、&後市的原則),為破格型態
→影響文獻學階段:將宮城置於都城最北端中央位置(北宮)的做法當作是此時代特徵(陳寅恪、淹川政次郎也認同此說法)
挑戰破格論:楊寬-只是禮制的轉變而非破格
1.把西南隅看作尊位,把朝東的建築作為中心的禮制→以北部為尊,由北向南之君臣關係的禮制
2.北魏洛陽成&唐代長安成的構造也是這種轉變的延續
極端論:村田治郎
1.中國帝都遵守《周禮》原則的只有明代的北京城
2.把宮城置於近乎北端的北宮制度是秦漢以來的習慣
北宮制度受到南朝都城建康影響
筆者論點
1.將周禮看作金科玉律的觀點有問題:周禮是理性概念,都城構造&形成應一邊保持固有理論,一邊顯示時代特色
2.雖漢族國家都城中沒有周禮,但仍可看出信守其原則的痕跡
3.同意北魏洛陽成是中國營國史上破格的論點
北魏洛陽城特徵:廢除後漢以來的南北宮制度,建立單一宮城;北宮後方有大規模禁苑(北魏到唐代的都城特徵)
4.北宮後庭是人主處於危機時最容易轉移的都城形式
後庭
太祖建鹿苑(中國歷史上見不到),是為使以遷徙為業的拓跋部萬一受到襲擊時便於遷徙;洛陽一樣於供電後方有一華林園,用於在危急情況方便轉移到可保證安全的居住場所,故自然會在城的郭外地域設置宮殿
→後庭大程度為軍事意義,
北宮後庭
對胡族而言是在軍事上有利的都城型態,
表現遊牧民族特有的建設思想
都城區別-坊制配置與胡漢體制
1.一般認為洛陽城配置較大受到平城影響,但非平城翻版
2.北魏先祖時代沿襲下來的遊牧文化遺跡:祀天壇(遊牧文化使中國都市構造發生變更的重要例證之一,但因後來被廢止,所以沒有對洛陽城建設造成影響)
3.筆者認為
平成都市構造對洛陽造成最重要的影響是涉及坊制的都市總體規劃
(對洛陽&長安城影響大)
將坊制看做從平城開始的原因
1.先前記載少,三國魏後雖使用頻率提高,案主要用來表示特定建築物名稱
2.平城的坊規模大,從以前為少數建築物設置的(防奸盜)變為都市一個區域的名稱(政府由此對坊內居民進行確實掌控的統治機構)
3.平城坊制目的:對被遷徙人民完全統治
北魏實行軍事統治國家體制
1.「蘭台置中丞御史、知城內事、九豆和官,宮城三里內民不屬諸軍戍者,悉屬之」
(1)御史台:對軍隊(禁軍)的監察
(2)九豆和官:軍事性較強的官職,可對平城居民實施軍事編制
2.實施軍事編制原因
(1)北魏征服中原過程將大量被征服人民遷到京師一帶並計口授田→筆者認為計口授田制是遊牧民族為了掌握被征服地區的物質財富而斷然實行的戶口調查
(2)遷到平城一代的被征服者主要被當成強硬的敵對份子,政府對其採懷柔統治方式,實行坊制
(3)控制北方遊牧民族:分土定居、宗主督護制
-筆者認為宗主督護制與坊制關係密切,也有人把他看作胡人遺制;與太祖時期離散部落相關(把獨立部族勢力分解為小規模的下屬氏族or邑落,分別居住於特定地區,使國家權力更容易浸透,遊牧民族生活方式自然與部落時代不一樣,但同部落的人必然會住在一起)
-宗主督護制是解散部落過程中誕生的,對漢族也適用
洛陽城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