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政治學CH5政體, :warning:日本長期由自民黨執政(雖有換首相但都是自民黨的),但不代表其就不是民主國家, :warning…
政治學CH5政體
:red_flag:
民主
民主 : 賦予人民統治的權力(人民也有義務、責任)
民主不等於自由
不自由民主 : 經選舉產生,但缺乏公民權、有限政府等民主特徵的政權,如土耳其、埃及
直接/間接民主
直接民主
公民參與決策每項議題
因為規模因素而不可能達成
目前的直接民主 : 公投(可能過度簡化或操弄議題)
間接民主(代議式民主)
人民僅表達對政策的方向、偏好,並透過選舉(定期的參政機會)表達意見
代議式民主特徵
責任政治
政府須獲得多數或相對多數投票者的支持,並對自己的施政負責。人民透過選舉支持、控制、淘汰政府
自由與公平的政治競爭(選舉不等於民主)
選舉中至少要有兩個具有差異的選項,讓選民有選擇的機會;選舉前各政黨有充分時間及自由進行競選活動、宣揚其理念
權力交替
適時經由和平且合法管道使當權者成為在野者,不應有政黨或個人霸佔權位不放(避免腐敗)
Huntington"兩次政黨輪替檢定" : 政府透過選舉經歷兩次和平、合法的政黨輪替,表示其民主根基十分穩固
不確定(非預先決定)的選舉結果
民主選舉和權力交替有關,具有不確定性、流動性及個人選票的變動性。使政治人物必須努力爭取選民支持、對人民負責
人民代表
選民選出代表成為立法者,為其發聲及捍衛其集體利益
(人民)授權(代議士)
代議士應設法滿足選民的各種需求
信託(人民信任並委託?)
無需特別授權,代議士扮演受託人角色,可自行決定何為公益、社會整體最佳利益,並替人民實現(對於選民需求,若可行則實踐,但仍須以整體最佳利益為依歸)
此論述認為選民通常對公共議題沒有意見,因此透過選出理解其看法的"代表"來代替其表達
多數決
服從多數、尊重少數,現今多數人的觀點或許曾是少數人的觀點,更甚者,少數觀點與時俱進後,或許能證明多數觀點的錯誤。獨立不受政權影響的司法部門能達到維護少數權益的目標
過頭會變成多數暴政
表達異議與不服從的權利
人民有權抵抗其認為不正確或不合理的政令
公民不服從 : 透過非暴力途徑毀壞不公正法律,藉此服膺更高法律、表達自身良知
Thoreau(梭羅) : 每個人都有革命的權利,亦即當政府的暴政與無能嚴重到讓人難以忍受時,有拒絕效忠、抵抗政府的權利
政治平等
形式平等
例 : 民主國家中符合選舉身分條件者都能參與政治、一人一票原則
機會平等
人民行使權力、享有權利的機會
實質平等
(向)人民諮商
代議士政府須定期or不定期了解民意、向人民諮商應該如何做,知民所欲並回應其所需
媒體可作為工具
輿論、民意、民調
新聞自由
媒體能發揮第四權功能批判政府;提供公民事實喚醒公民意識,並使當權者回應群眾要求
不論多民主,權力不均的現象都是常態 : 菁英做決策、民眾遵循
政治菁英論
:red_flag:
威權
:red_flag:
極權
:warning:日本長期由自民黨執政(雖有換首相但都是自民黨的),但不代表其就不是民主國家
:warning:為媒體間彼此檢驗、競爭,
才能避免政府干預新聞自由,
又維持某種程度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