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四章 學習-學習的種類 - Coggle Diagram
第四章 學習-學習的種類
操作制約- Thorndike嘗試錯誤學習
1.練習律(law of exercise):刺激與反應的聯結隨練習次數增加而增強。
2.準備律(law of readiness):刺激與反應的聯結隨個體本身的準備狀態而有所不同,越是在準備反應的狀態下,則聯結越強。
3.效果律(law of effect):如果個體反應後獲得的滿足度越高,則聯結越強。
迷籠實驗,經由嘗試和錯誤或選擇與聯結的歷程、建立為某一刺激與某一適當反應之聯結。
制約學習的後果控制
(一)增強
增強物:在制約學習過程中,任何有助於刺激與反應間產生連結之人、事、物。
原級與次級增強物。
立即與延宕增強物。
增強作用:增強物所引發之作用。
增強
正增強
給予個體歡喜與欲求的事
負增強
刪除、減少個體厭惡討厭的事情
懲罰
正懲罰
給個體害怕討厭的事
負懲罰
刪除、減少個體喜歡欲求的事情
增強方式
次數
固定比率方式
不固定
(變動)比率方式
時間
固定間隔方式
不固定
(變動)間隔方式
習得無助感
習得無助感:指個體被操作制約而表現出無助的行為,不採取任何躲避傷害的行動。
認知學習理論
Kohler 頓悟學習
過重新組織知覺環境並領悟其中關係而發生的學習。人的知覺經驗隨生活環境的變化,其結構會出現某些“缺口”、“缺陷”,這時腦的活動便有一種渡過“缺口”、彌補“缺陷”、完結“圖形”的再組織傾向。
Tolman 符號學習(方位學習)
學習是對情境所形成的完整認知地圖中符號與符號之間關係的認知過程。
Piaget 認知學習理論(發展心理學)
調適
個體在同化外界事物的過程中,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認知結構的變化。
當原先認知結構無法納入新的外界刺激時,個體會修正原先的認知結構以適應新的外界刺激。
同化
指個體將外界的刺激納入自己原先的認知結構中。
適應adaptation
平衡
個體行為的基模剛好可以符合環境的刺激,不需要做任何調整。
基模
個體在適應環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基本行為模式。
補充
具體運思期
7-11歲
系統化、邏輯思考能力
形式運思期
11歲以上
抽象、邏輯思考能力
前運思期
2-7歲
象徵性思考、自我為中心
感覺運動期
0-2歲
思考侷限
Bruner 發現學習論
動機原則:學習者對於新事物喜歡學習、願意學習,才會產生學習效果。
結構原則:學習教材的內容,能依照學習者的能力做適當的組織安排,可由簡單到複雜、具體到抽象,就可以讓學習者輕鬆愉快的學習,產生良好的效果。
順序原則:考慮學習者的動機,將學習教材依照動作、形象、符號層次做適當的安排,讓學習者依次學習,獲得完整的知識。
增強原則:自我內心的滿足。
巴夫洛夫 (I.P. Pavlov) 古典制約
非制約刺激(UCS):引起非制約反應的刺激,如食物。
非制約反應(UCR):不需要經過學習的反應,如食物入口產生唾液。
制約刺激(CS):引起制約反應的刺激,如燈光或鈴聲。
制約反應(CR):非自然的,事後聯結學習到的反應,如看見燈光或聽到鈴聲而流口水。
古典制約特色
消弱與自然恢復:制約刺激未再搭配非制約刺激情況下重複出現,制約反應逐漸出現消弱的現象,代表即將出現非制約刺激時發生的現象。
刺激類化:對制約刺激類似的刺激有所反應的傾向稱為類化。
刺激辨別:個體亦能辨別一項刺激與類似但不相關刺激的後天能力。
班杜拉 (Albert Bandura)社會學習論
行為主義學派的強化學習理論——即學習本質上説是受到積極強化、消極強化、無強化、懲罰的影響,而改變了行為的發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