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经济与文化

对外关系

东亚地区

日本

大量学习唐朝文化

技术

文化

建筑

医术

政治(政府形式)

文字

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从汉字演变而来的

早起的日本文字被来自唐朝的汉字替代

宗教:鉴真高僧被请到日本传授佛法 - 促进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服饰受唐朝影响

被唐朝在战争上打败:对唐朝势力心服口服

西域地区

土蕃

松州之战:吐蕃被迫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等地,向唐朝谢罪

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唐朝与土蕃友好

稳定边界,减少两国之间的战争

文成公主将唐朝先进的科技带入吐蕃:为其发展先进的农业提供了可能性

佛教通过文成公主传入吐蕃,对吐蕃文化宗教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吐蕃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

朝鲜半岛

打压和拉拢:不同时期朝鲜两国(百济和新罗)对待唐朝的态度不同-有战争也有和平

大量学习唐朝文化

引进唐朝的雕版印刷术

唐朝文化 - 七夕节也是从唐朝传入朝鲜半岛的

唐朝的诗歌文字也影响朝鲜半岛

中亚地区

印度

天竺

贞观年间,由于大唐威名传入印度,两国开始有交往

冲突:唐朝使臣王玄策用借来的一万兵力横扫了半个印度,用火牛阵破了印度赖以取胜的大象兵 - 大唐军力强盛

玄奘取经,去印度求学,学成归国后为佛教能够得到弘扬奠定了基础

《大唐西域记》,玄奘口述,记载了许多印度古代历史

印度的熬糖法传入中国

波斯王朝

丝绸,瓷器经过波斯王朝传入欧洲

胡人来到长安城做贸易,唐朝和波斯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经济

商业方面

赋税方面

农业方面

手工业

唐朝建立之初就很快的发展出了自己的铸币政策

经济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

商业体系愈发完善,为街市,集市,夜市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酒肆在唐朝商业市场中起到了先锋模范的作用

农业发展迅速,粮食充沛,多出来的粮食有了用武之地:酿酒

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同时商业活动繁多,为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多样化的选择

政府重视农田的水利灌溉方面:在中央工部之下设置水部司,又设有事务机关读水监等职

文化的开放使得商业产品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胡姬酒肆)

交易形式逐渐多样化(如李白在诗中表明物品可以用来换酒),促进了消费水平和加剧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生产工具改善增加

曲辕犁

筒车等灌溉工具开始使用

重视畜牧业:京西北的草原地带建立了不少国营牧场

纺织业

丝织品种增加,种类繁多

棉花生产增快,产量增多

染色技术提高:发明了“绞缬”“夹缬”“蜡缬”三种新的染色方法

陶瓷业发展,到达了空前的水平高度

刑州白瓷

越州青瓷

唐三彩(唐朝瓷业最高成就)

造船业和冶矿业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远航印度和红海

来自唐朝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

洛阳,长安等城市得到发展,成为世界大都市

文艺方面

诗歌方面

音乐方面

舞蹈方面

吸取了来自西域的舞蹈类型风格:出现了剑器舞,胡旋舞等

中国封建社会舞蹈艺术最高峰

内容多样,规模宏大,形式华美,从而形成了壮观的宫廷舞类型

设置了专门的乐舞机构(教坊,梨园等)

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为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仅《全唐诗》辑录的诗歌就有将近5万首

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想象力,充满了感染力(被誉为“诗仙”)

杜甫的诗淳朴厚重,大部分诗作反映了战争和唐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为普通人民带来的痛苦,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被誉为“诗圣”)

白居易创作的诗歌直面社会和现实,揭示了统治阶层的腐败和人民的痛苦,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被誉为“诗魔”)

融汇了先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周围少数名族风格

新的音乐曲形出现:如西凉,高昌,燕乐,清乐等等多达10部乐曲

书法绘画方面

名家辈出

题材类型广泛: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

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

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等

阎立本的人物画中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的字方折俊丽,笔力劲健

社会风气方面

较为开放,充满着活力

唐朝人们多显示出一种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一种精神风貌

衣食住行方面多受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影响,因此刚建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

一些妇女也受过教育(文学,音乐等方面),也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诸多活动

政治开明,思想自由

各类思想(百家)都得到自由发展,没有被朝廷因政治原因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