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氣候變遷與極端事件 - Coggle Diagram
氣候變遷與極端事件
講者介紹
鄭明典先生
為現任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局長
名詞解釋
氣候變化 = 氣候變遷(人為)+氣候變異(自然)
中國的變化變異涵義相反
氣候 vs 天氣
氣候 30年以上平均狀態(上一代定義)
天氣 短時間單一事件
2017 多次特殊颶風侵襲美國
世界氣象組織正式連結兩者
極端天氣 vs 極端氣候
極端天氣強調與當地過往統計數據對比
定為基數中最不尋常兩端的10%
為客觀數據
極端氣候為極端天氣統計裡的極端
強調嚴重性
為主觀感受
極端事件類型分析
寒潮 極端低溫
但北半球冬季持續暖化
溫室氣體影響散熱
極區與赤道溫度差降低
南北風減小 東西風增強
熱浪 極端高溫
與全球暖化直接相關
台灣得益於海洋性氣候
得以減緩影響
內陸型地區受嚴重影響
其他如風暴(颱風)等
暴雨
暖化使空氣中含水量增加
每增加1度C 增加空氣中飽和含水量7%
乾旱 影響面積大 時間長
對糧食生長影響甚鉅
極端事件與人為氣候變遷的關聯性探討
定性研究
極端事件發生機率 因溫度變化大幅上升
小幅溫度平均值改變 大幅影響極端事件發生頻率變異數上升(常態分布遭破壞)
且冷暖不對稱 暖部變化較冷部高
定量研究
將極端事件分類
進行歸因分析
佐以罕見性分析
(事件重現期持續增加) → 氣候基準改變
千年一遇 → 無人為干擾幾乎不可能發生
舉各類型災害為例
30%以上貢獻 為顯著影響
10% 左右 為可以偵測的
歸因可以表示
氣候變遷是否使
極端事件更嚴重
但不代表 直接導致發生
2016霸王級寒流
暖化的北極改變西風噴流
負北極震盪造成東亞低溫
天氣觀點 北極融冰→改變高緯度氣塊溫度
→擾動西風噴流→西風減弱
→南北風增加→冷空氣到達低緯處
→影響北半球冬季天氣→台灣冬季天氣改變
乾旱 暴雨
暖化使空氣中含水量增加
每增加1度C 增加空氣中飽和含水量7%
上升釋放凝結熱增加
上升(降雨)面積小、時間短、猛烈
下降(乾旱)面積大、時間長
就此達到平衡
熱浪 與 乾旱
因人為氣候變遷
而變得可能或更嚴重比率較高
莫拉克颱風
人為氣候變遷增加其總雨量2.5~3.6%
對是否超越淹水閾值有所影響
台灣受颱風影響程度
與停留時間、是否與季風交互作用 較相關
強度影響較小
現在共識為對侵襲頻率有所影響
附近海溫上升3度C的情況下
侵台颱風則頻率增加 水氣風速雨量皆增加
405個極端事件中
79%極端事件受人為氣候變遷影響
10%無明顯人為氣候變遷影響
11%不確定
心態養成
每個人都是氣候議題裡的當事人
氣候變遷→不熟悉的氣候、天氣特徵
→適應不良、應變不及→災害損失
資訊開放世代
民眾反應往往可以影響決策
整體氣候調適能力取決於每個人的認知與態度
採取動態的風險管理
取決於各種價值觀的權衡
風險的掌握有賴正確地的資訊
每個人都應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持續關心支持相關議題論證
才會激發更正確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