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LGAT, 躁鬱症, 阿德勒心理學, 敘事治療(Narrative Therapy), 事件 (信念) - Coggle Diagram
LGAT
廢墟遊戲
黑化版:身心靈課程常缺乏專業的安全機制,也沒有合格心理師進行評估,就一次把人丟進「高強度情緒刺激」的情境。這可能導致部分人情緒崩潰或誘發創傷,而後缺乏適當的安撫與復原。
專業團體諮商是「漸進式引導」,而黑化版身心靈課程則是「瞬間灌爆」,並藉群體動力操控情緒,風險相當高。
這類遊戲讓參與者模擬「身處廢墟」的極端環境,體驗極度失落或生存壓力。若在專業監督下進行,或許能協助個案面對恐懼與鍛鍊心理韌性。
紅黑遊戲
篩出自我意識的人
重複規則
強調"百分百""信念"
囚徒困局
一般在團體心理或訓練場域中,這種遊戲常被用來體驗「合作 vs. 對抗」的決策過程,提升人際互動與自我覺察。
黑化版:身心靈課程往往刻意放大「對抗」的張力,讓參與者陷入巨大情緒壓力,甚至形成團體霸凌或集體歇斯底里的現象,令參與者短期內嚴重依附團體領導者,並失去理性判斷。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開工
罵人及PUA
禁止上廁所
第三階段
公益
海星故事
個人目標
遊戲
音樂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性侵?為自己負責
扭曲
強迫夠說出自己傷害
不知情的同意
躁鬱症
多巴胺
壓力
獎勵
精神壓力
睡眠混亂
目標實現或壓力解除
阿德勒心理學
課題分離(Separation of Tasks)
阿德勒認為,我們需要分清楚「什麼是我們的課題,什麼是他人的課題」,去為我們能掌握和該負責的事情去努力,停止內耗,不去干涉和放下他人的課題
黑化版:身心靈課程可能將這個概念簡化成「所有事情都是你的錯」,或「你就是要對一切負起責任」。這樣的極端說法,容易把複雜的人際或心理因素全部歸咎於個人,讓參與者承受過度壓力或產生自我否定。
目的論(Teleology)
阿德勒強調,人的行為往往源於「未來目標」或「目的」,而非單純因為「過去的創傷」。例如,一個人會遲到,可能是潛意識在逃避某些不想面對的場景。
黑化版:身心靈課程或許簡單粗暴地將「遲到」定義成「你就想逃避責任」,忽略更複雜的心理因素,讓參與者感到羞愧或被貼標籤,只能被動接受課程的指令。
敘事治療(Narrative Therapy)
敘事治療(Narrative Therapy)*旨在幫助來訪者重新定義自我故事,擺脫過去創傷或負面標籤,找到新的人生意義。然而,在身心靈課程中,這種概念經常被「黑化」成「直接灌輸正能量」的做法。
外化(Externalization):把問題與人分開,讓個案意識到「問題不等於我本身」。
故事重寫(Re-authoring):協助個案重新詮釋生命經驗,並發掘新的可能性。
黑化
把光放進心裡
表面看來很正向,實際卻是課程主持人以「你就是要接受光」的方式強硬灌輸,並忽略個案是否在足以承受的狀態。
短期可能讓人「感覺被點醒」,長期卻容易忽視個案真正的情緒脈絡與自主探索,一旦「感受不到光」又容易被指責「不夠努力」。
事件
信念
結果
黑化
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