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肺結核(Puimonary Tuberculosis;TB) - Coggle Diagram
肺結核(Puimonary Tuberculosis;TB)
高危險群
性別:
男生>女生
懷孕(AP)、營養不良、嚴重或耗損性疾病
(如癌症)
年齡
65歲以上
老人
年輕時
曾感染造成免疫力低下
活化發病
免疫功能缺陷
慢性疾病
環境
因素
開放性(傳染性)肺結核患者
密切接觸者
同住者
健康照顧者
症狀
呼吸道症狀
慢性咳嗽>3週
痰中帶血絲
(血痰)
全身性症狀
午後
(傍晚)
低燒
食慾不振
體重減輕
夜間盜汗
早期:
疲倦
定義
發生率
老人>年輕人
低社會階層>高社會階層
男性>女性
致病原:
結核分枝桿菌
G+
耐酸
性桿菌
嗜氧
菌(侵犯肺臟、肺尖)
生長極慢
肺外結核
侵犯
腦膜
胸膜
淋巴結
腎臟
骨骼
台灣常見:
淋巴結核、骨結核
,
其次
結核性腦膜炎
第三類
法定傳染病
治療
藥物治療(最有效)
【可治癒】
規則用藥2週
,降低傳染力
完全治癒:
規則用藥至少6個月
合併用多種藥物增加藥效、防抗藥性
抗TB藥物(第一線為主)
isoniazid(INH)
rifampin(RMP)
ethambutol(EMB)
pyrazinamid(PZA)
streptomycin(SM)
抗藥性分類
多種抗藥結核
多重抗藥結核
至少對
isoniazid及rifampin
抗藥
單一抗藥結核
注意事項
至少需治療6~9個月
不可擅自停藥
每日固定時間
一次服用
診斷檢查
痰液檢查:痰中有
結核菌
表示有
傳染力
塗片耐酸性染色法(AFB)
陽性
痰中有大量結核菌,
傳染性高
陰性
不能排除沒有罹患TB
痰液培養
連續三天清晨第1口痰液
第一次培養陽性
需進行第一線抗結核藥物
進行敏感性測驗
皮膚結核菌素試驗
檢測是曾感染結核菌
,非檢查目前是否患有結核病
方法
前臂內側皮內注射
0.1c.c PPD
48~72小時
檢視
檢查結果陽性
不曾接種卡介苗
大於等於5mm
曾接種過卡介苗
大於6歲且與最近接種卡介苗間隔>6年
大於等於10mm
小於等於6歲或最近接種卡介苗<=6年
大於等於15mm
chest X-ray
胸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病因(傳染途徑)
飛沫傳染、空氣傳染
乾燥後的飛沫核
傳染決定因素
是否長期暴露
通常不會由衣服或石器傳染
本身健康狀況
空氣中含量
分類
潛伏結核感染:
初次感染後,約百分之95會因免疫力未發病
再活動性結核
:潛伏結核感染再度活化
癒後
若
咳血或胸痛
,表示又再發,須立即就診
治療後第1年,1次/半年檢查,之後1次/年
護理措施
提供有關疾病和治療的資訊
強調TB可治癒,長期遵行藥物治療的重要性
痰液
培養2次
,
呈(-)表示不具感染性
改善營養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