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貧血-1 - Coggle Diagram
貧血-1
缺鐵性貧血診斷
轉鐵蛋白,轉鐵蛋白飽和度=血清鐵/TIBC*100%
可溶性血清運鐵蛋白受體數量
血漿或血清鐵
原卟啉鋅/血紅素比率
血漿或血清鐵蛋白
細胞型態評估
正常人的Hb差異很大
Hb不適合做為IDA的診斷工具
無法區分鐵和其他貧血
僅在疾病晚期才會受到影響
貧血
紅血球數量減少
紅血素水平降低
WHO定義:紅血球數量不足以滿足身體生理需求
營養性貧血:缺鐵,缺維生素,缺蛋白質,缺銅
其他:出血,基因異常,慢性病,藥物中毒
MCV:血球比容/紅血球數*10
MCHC:血紅素/血球比容*100%
缺鐵性貧血
紅血球生成減少和循環血紅蛋白水平降低
病理生理學
使用率不足
鐵需求量增加
吸收不足
排泄增加
破壞增加
飲食攝取不足
第一期(早期負鐵平衡)
鐵儲存量中度耗損,無功能異常
第二期(>50%負鐵平衡,鐵耗損)
鐵儲存量嚴重耗損,無功能異常
第三期(代謝傷害)
鐵缺乏,但不會有貧血症狀
第四期(臨床傷害)
缺鐵性貧血,功能異常
基本組成
血漿55%,血球45%
pH7.35-7.45
血液占體重8%
滲透壓:300mOsm/L
血球: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細胞,嗜鹼性細胞,嗜中性球
缺鐵性貧血併發症
肌肉功能和運動耐受不足⮕工作表現下降
神經系統受累表現行為改變,如:疲勞,厭食,異食闢
兒童認知發育異常可能表示缺鐵,貧血生長異常也很常見
缺鐵的早期徵象:免疫功能降低,頻繁感染
不寧腿症候群,大腦缺鐵可能會導致不適
體檢
唇裂
匙狀甲
口角炎
上皮疾病:舌頭,指甲,口腔和胃
未經治療的進行性貧血⮕新血管和呼吸系統變化⮕心臟衰竭
血紅素
一種結合蛋白:四種血紅素和白蛋白
血球容積比:血液中紅血球體積百分比
電漿:全血的液體含凝血因子
血清:全血的液體不含凝血因子
貧血分類
大紅血球
葉酸缺乏
骨髓增生異常
維生素B12缺乏
肝臟疾病
正細胞
質子交換膜
慢性腎衰竭
慢性病貧血
骨髓功能不良
小細胞
海洋性貧血
慢性病貧血
缺鐵
維生素B缺乏
一原因分類:營養缺乏性貧血,遺傳性貧血,感染/毒素/藥物造成
低色素型貧血
因為缺乏維生素B6,造成血基質合成不良
因為鐵缺乏,造成血基質合成不良
巨紅血球行貧血::維生素B12是5-CH3-FH4進行甲基化形成活性葉酸所必需的物質
鐵狀態改變
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負鐵平衡
體內鐵不足,功能障礙與疾病
在第三期,功能障礙伴隨貧血,但第四期會出現貧血
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正鐵平衡
第一階段鐵平衡通常持續數年無功能障礙
第二階段正平衡導致器官進行性損傷
補充鐵或維生素C會促進功能障礙或疾病的進展,去除鐵可以防止疾病進展
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負鐵平衡
第二階段鐵負平衡:鐵儲備嚴重耗盡
鐵儲存量降低,沒有功能障礙
第一階段負鐵平衡:鐵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