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1) Unit 7-4 中度效果論 Moderate Effects Model - Coggle Diagram
(1) Unit 7-4 中度效果論
Moderate Effects Model
背景:
代表性學者包括德國政治學者
諾爾紐曼
(Elisabeth Noelle-Neumann, 1916-2010)、美國傳播學者賽弗林(Werner Severin, 1930-2014)、坦卡德(J. W. Tankard Jr., 1941-2005)等,該論流行於1960-1970年代。
理論主張
1950年代,電視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諾爾紐曼主張「重返強有力大眾媒體」
大眾傳播對閱聽人有長期效果的影響
理論比較
媒體萬能論
刺激➡️反應模式
開啟了行為主義研究之先河
忽略了對人的理解
有限效果模式
忽略了研究媒體和其他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將傳播的能力化 約成對閱聽人行 為層面的研究。
中度效果模式
拓展了認知層面和媒體運作層面的研究
並且嘗試從宏觀的社會結構角度反省傳播的效果與功能
核心概念
媒體影響是
長期且漸進的
強調媒體對閱聽人的影響
並非立即顯現
,而是通過
長期接觸
和
社會化
逐步實現
舉例:電視對家庭價值觀或文化態度的長期塑造
媒體效果是
宏觀的、綜合的
傳播的影響不僅局限於個人層面,還影響
群體
和
社會結構
舉例:媒體報導如何影響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集體認知
媒體效果受
多重因素調節
媒體的影響力受到閱聽人的
心理結構
、
社會規範
與
情境
等多方面的影響
舉例: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可能更擅長篩選媒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