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精神(心理)分析治療 佛洛伊德Freud - Coggle Diagram
精神(心理)分析治療
佛洛伊德Freud
人性觀
行為是由各種
非理性力量
、
潛意識動機
、
生命前六年的心性發展
關鍵時期所演變出來,並由
生物與本能驅力所決定
決定論
,
行為是由「本能」所驅動
6歲定一生
,前6年所發生的事件,對往後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響
人有與生俱來的犯罪潛意識
人格結構
本我
代表生物層面,人格的原初系統。
享樂原則
所支配,目的是解除緊張以避苦求樂。
心理能量的根本來源與本能所在的大本營;缺乏組織性且是盲目的、強烈渴求與堅持的
沒有邏輯,只顧
滿足本能需求、立即性的滿足
;是潛意識,無法知覺到的部分
超我
代表社會層面,
理想原則、道德原則
,由父母所傳遞給子女的
傳統價值觀念及社會理想標準
(內化父母與社會價值觀),功能為抑制本我衝動。
人格中的仲裁者,包括
個人的道德戒律
與
是非善惡的判斷標準
良心+人格道德
自我
代表心理層面,自我有意識及執行(對外界刺激進行篩選)檢核功能,由
現實原則
所支配。
人格的執行者,扮演統籌、控制與調整腳色,
在本能與周遭環境間做出協調
協調本我與超我間的衝突
人格動力
意識與潛意識,是了解人類行為與人格問題的關鍵;是一種驅使行動的力量
意識:只是整體心靈的表層,可直接體會到的
潛意識:
儲存了個人全部的經驗、記憶與被壓抑的題材
例如,會
口誤、作夢、說溜嘴
,是因為有潛意識、內在思考
精神分析的治療目的,是要
使潛意識動機浮現到意識層面
治療,是以揭露症狀的意義、行為的肇因,及妨礙健康功能的被壓抑題材為何,作為基礎的工作
焦慮
是驚怖的感受,由
先前被壓抑到潛意識的種種感受、慾望經驗
,因
浮現到知覺表面而產生
,也可能會促使我們做出某些事來的緊張狀態
是由本我、自我及超我間爭取可用心理能量之控制權的衝突中,發展出來(
三我衝突
)
其功能是
對正在迫近的危機提出警示
現實
焦慮
來自於
外界的危險
之恐懼感
神經質
焦慮
因
害怕本能失去控制
,導致做出會遭懲處的不當行為而發生
無法覺察、無法壓抑害怕
道德
焦慮
害怕受到自己
良心的譴責
(內咎)
自我防衛機轉
幫助個人
應付焦慮
與
保護自我
,免於被焦慮所淹沒(擊潰)
1、有
否認
與
扭曲現實
的特性
2、都是在
潛意識層面運作
運作方式
(丫頭否認反替身理化補內)
否
定denial
在危險的現實中,
視若無睹、充耳不聞或否定現實
,以保護自己,不用面對痛苦的經驗或情境
例如,拒絕相信親人的死亡
反
向reaction formation
將
具威脅性的思想、情感、衝動,以相反方式表達
,以免除會對自己產生焦慮的結果
例如,對自己不友善的親人,卻以主動關懷的態度予以交往
投
射projection
歸咎於別人身上
,認為
別人才是具有自己不想要的情緒、特質
,以減輕自身焦慮
例如,自己有前科,卻說別人是慣犯
轉移/
替
代displacement
個體將焦慮所導致的外在衝動,
發洩在可替代的對象或物體上
,以緩和內心的焦慮
例如,被父母責備的小孩,踢小狗或摔物品等
合
理
化rationalization
個體將自己
不為他人接受或認同的行為編織各種理由
,
合理化
自己的
行為
例如,自己動手打人,卻說是他人先引起的
昇
華sublimation
正面
,個體以
建設性、積極性與迎合社會期待的方式
,化解自己內心的衝動焦慮
例如,認真賺錢
退
化
regression
退回兒童時期的
較幼稚的處事方式來應付
例如,遭受挫折的青少年,以吸食毒品方式,逃避焦慮,退化為吸吮奶嘴的應對方式
內
射introjection
個體接
受他人價值觀、行為態樣
,
融入、內化自己價值信念
,並將他們運用在現實中(習慣、不經意)
例如,內化父母說話口吻
認
同identification
自卑情結的個
體,將
他人、主流的價值觀或標準,據為己有
,融入自己的角色或內心中,獲取安全感
例如,青少年加入街角幫派,以博取偏差青少年的認同、支持
補
償compensation
直接補償
,個體以
積極的努力
克服其弱點
例如,口吃者-演講
替代性補償
,藉由
其他方面的成就,彌補
其缺陷
例如,生理缺陷而致力於心智的發展
壓
抑depression
是許多
防衛機轉的基礎
和精神異常的根源,作用是
將令人痛苦的感覺排除在知覺之外
例如,受虐兒將痛苦意志,逐出意識層面以減少焦慮產生
人格發展
(口肛性伏兩)
兩性期
青春期;12-18歲
潛伏期
朝向外界社會化與建立家人
以外之
人際關係;6-12歲
性器期
對異性父母愛的渴望;3-6歲
肛門期
形塑主要性格的重要部位、表達負面情緒;1-3歲
藉由排泄訓練逐漸產生超我
口腔期
透過進食需求取得滿足與快樂,獲得基本需求;0-1歲
心理社會發展論ERIKSON
Erikson的基本社會心理和社會任務,從出生到老死,每個人均要完成各個生命階段中的每一任務
提供諮商員作為
了解個人在不同生命階段中發展任務之特徵
的概念化工具
我們的生命是在
每個發展階段所做選擇的結果
自我心理學取向
協助個案
對各種自我防衛作用有所察覺
,從而協助他們發展出更好的焦慮因應方式
強調兒童與青少年階段的發展對個人往後發展階段之重要性,肯定青少年時期之後的每個發展危機之重要性
治療歷程
諮商目標
目標在
提升個人的適應能力
,包括症狀緩解與心理衝突的解除;不只在解決問題與學習新行為,而是要深
入探索過去,以發展更高的自我了解
教導當事人
重新經驗與自我了解相關聯的感受與記憶
增進當事人的知覺敏感度、對自己的行為所蘊藏的意義有所領悟,且能清楚了解心理症狀的意義為目的
教導當事人了解這些治療過程的意義,讓當事人
能對自己的問題產生領悟
,並
覺察更多自我改變
的方式
說出自己的感受、經驗、聯想及幻想,並降低當事人在觸及其內心衝突時,可能產生干擾作用的外界刺激
諮商者
諮商者自己必須先接受分析治療,為了避
免誤解與過度主觀地認定
當事人之為人
諮商者接觸並了解自己的潛意識之重要性,並主張治療效果的
核心對象便是「人性」
治療目標
1.潛意識化為意識
藉由分析潛意識使當事人
進行洞察與內省
,而
解決內在衝突
,並
重建人格
引出潛意識題材,
童年時期的經驗可以被重新建構、討論、詮釋與分析
2.強化自我ego功能
使個人行為更能依據現實,而
少受本能衝動或非理性罪惡感所驅動
治療者角色與功能
★
移情作用
transference
當事人將他在
童年早期所經驗
或
與某一重要人物的原始經驗
,轉
投射
在現在生活環境中的
某個人(諮商師)身上
,可能對諮商師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或做出不洽當的行為
當事人對他人的情緒感受,是源自於過去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之情感;該
投射內容是當事人原先的未竟事宜與壓抑環境之產物
當事人將內心情感、潛意識或未竟事宜,投射到「空白螢幕」,對治療者產生移情作用
,視為「還原事件原委」
能了解原因的發生經過、了解個案的關係模式、行為需求和內在衝突
諮商師的功能
從
個案所得到的資訊
加以詮釋、分析抗拒、協助潛意識
意識化
、
修通過去經驗
,提升自我的功能
協助個案
自我覺察
反移情
諮商者對當事人
產生不當的情感,做出非理性的反應
,或因自己的衝突引發而
喪失了治療關係應有的客觀性
,因而對當事人目前行為有了扭曲的知覺
並非都是妨礙治療的因素,能了解當事人內心世界及諮商師自我了解的工具
例如,留意到自己對當事人產生憤怒的反移情情緒,從中得悉當事人正在向諮商師要求的模式為何,並在談話中加以深索
六大基本技術
(維自詮夢抗移)
維
持分析的架構
治療程序與風格
維持
整體、特定的架構
;一致性的談話架構是一種治療元素
例如,維持中立性與客觀性、固定的談話時間和次數、基本的治療界限、準時開始與結束
自
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
當事人
不加審查,立即脫口說出當下湧現的任何念頭與感受
;自由聯想能通往潛意識,蒐集當事人的過去經驗,或其會釋出塵封已久的情感
諮商者要檢視並找出潛意識內被壓縮的題材,並了解當事人所說出的
各片段資料的相互關聯
詮
釋(或闡釋)
諮商者對當事人目前
人格的評估
,及
困擾來源等基礎而提出
夢
的解析dream analysis
夢是通往潛意識的大門
,個人潛意識的願望、需求與恐懼等,會在夢中表現出來
解夢,接露真實的意義
抗
拒的分析與詮釋resistance
抗拒,人們
用來防衛在覺察自己所壓抑的衝動與情感時
,會出
現難以忍受的焦慮與痛苦之潛意識動力過程
;不願讓壓抑的潛意識素材浮現到可知覺的意識層面
協助個案面對抗拒
移
情作用的分析與詮釋
將與早期重要他人的關係,以扭曲態度對待諮商者;能透過該關係,
表達出當事人深藏在潛意識內的感受、信念與渴望
能讓當事人
領悟過去經驗是如何影響他現在的功能作用
團體諮商的運用
可以提供團體成員一個概念架構,用來
了解自己的過去經歷
,以及這些
經歷正如何影響他現在的生活
能提供成員有關他在團體外是如何與人互動的 動力性了解,會不自覺
向領導者及其他成員投射內容
團體諮商員要謹慎帶團體,避免誤用權力,讓團體成為逼迫成員順從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工具,而喪失成員自己原本的世界觀與文化認同
結論
即便接受長期的心理治療,也無法將個人童年期需求與創傷的種種遺跡完全消除殆盡;我們可能需要經常與那些不切實際的期待、殘骸,及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各種情感搏鬥,過去的經驗永遠是現在這個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