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擁抱刺蝟孩子(六) - Coggle Diagram
擁抱刺蝟孩子(六)
不知道-擺爛思考病
如果說了會被罵,不如不說算了青少年孩子很聰明,當他們知道,回答大人的話很可能會受到批判時,他們就學到「少說比多說好,沒說比有說好」。但如果被要求不能不說時,「不知道」就成了讓師長即使惱怒也沒輒的防禦武器了。
想一想,如果在一個公開場合,例如演講或會議上,裡頭最有權勢的人(通常拿著麥克風的人)突然問你個問題,或邀請你發表意見,而你的腦中一片空白
說「不知道」的保護功能要拯救孩子的擺爛思考病,免不了要對這個現象深入探究一番。還是回到老話所有的行為都是有功能的,不是用來幫助自己更為提升,就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消極回應除了「不知道」外,常見的還有「還好」「沒差」「都可以」
用「不知道」一語帶過師長的提問,似乎是現代青少年的常態。有時候,真讓摸不著頭緒,孩子們究竟是沒想法,不知道答案,或者,根本不願意思考
這是一句神奇的話語,當我這麼問時,通常孩子們就會多少說點什麼了。如果我想繼續鼓勵孩子說更多,就會接著問:「那還有嗎?」以及「如果你知道的話,那還會想到甚麼
在我的實務經驗中,每當孩子說出「不知道」,我是不會就此放過的。我會接著問:「如果你知道的話,那會是什麼?」
這樣帶有假設問句,之所以能夠讓孩子多思考一下,多
點,是因為對孩子比較不具「威脅
同時傳達出一份「你一定想得到」
正能鬆動那些原本放棄思考孩子的內在信念
治癒擺爛思考病,大人的態度是關鍵--需要表現出誠摯好奇開放的態度,孩子通常都可以感受到,就比較願意多說一些
停止翻舊帳
總是肯定後再翻個舊帳嗎?無所不在的日常慣性
只是,要做到不翻舊帳的純粹肯定,眞的不容易呀!我們總是會在讚美時,把舊帳拿出來念一念,特別是,對孩子、對另一半,以及對家中長輩時。
刻意練習,踩住想抱怨的煞車--或許,在讚美與肯定之後,順便翻起舊帳,只不過想要趁機向對方抱怨而已,想要把長期以來積累的不滿,趁這個時候名正言順地倒回對方的身上,讓對
看見我们的努力
有效的正向回應,就純粹只是肯定就好不翻舊帳--只是肯定就好,不需要加上任何數落、批判或說教
我們天真地以為,先給顆糖吃,再賞個巴掌,對方就不會常 痛了—事實是,依然痛,甚至懷疑起你給糖的意圖,是否良善?
-
我們必須認真去釐清一個問題,就是:「當我翻起舊帳,數落對方過去的不是究竟是否有助於對方問題行為的改善?還是,我只是想讓自己的感覺好一點而已?」
要破解這個慣性的表達模式,只能刻意練習——有意識地練習「踩煞車」的話說出口後,立刻踩下煞車,停一下
隱藏在炫耀中的自卑心態
嘴裡好爭勝雖然 關係裡通常不受歡迎,但背後卻有著想被關注、被肯定,甚至被重視的需求——這與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
對於好面子、愛爭勝的孩子,我不太需要去指正他們做了哪些不好的事情 點到為止就好,否則,他們會為了保有自己的顏面,否認到底,最後肯定談不下去。
這樣的孩子通常是自我價值感低落,亟需要被看見與被肯定,因為害怕被瞧不起
人際關係的問題,得要回到人際關係中去解決。而大人與孩子建立起穩定的關係,正在為孩子營造出另一個人際互動的場域,在安全且不受批判的氛圍下,重新感受與學習人際間的相處之道。
大人需要設法觀察並找到一些他在人際互動中,展現對
人體貼、關懷或主動協助的一面,設法肯定一番
同時直接表達內心的感覺:我很喜歡你這麼做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要....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要……」這句話是有魔力的--能夠指出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正向意圖,當一個人的問題行為背後的功能、價值或意義能被看見,並被充分認可,問題行為才有被鬆動的可能性。而孩子因為被充分理解,便開啟了繼續討論下
去的可能性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要說謊的,你是擔心被罵才會這樣做。爸爸媽媽已經努力在學習,多看到你的優點,多稱讚你了,請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一起努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