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中會九、十二、十三、十四 - Coggle Diagram
中會九、十二、十三、十四
9.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分類
債務性投資
SPPI測試:合約現流是否符合完全為本金+利息
是:判斷經營管理模式
(1)只為收取合約現流為目的
AC-按攤銷後成本衡量
攤銷折溢價
交易成本計入原始成本
(2)同時收取合約現流&出售為目的
FVOCI-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
攤銷折溢價
交易成本計入原始成本
處分時需重分類損益
(3)其他
FVPL-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
折溢價可攤可不攤
交易成本作為當期費用
否:(3)其他
權益性投資
股權20%~50%
權益法
股權大於50%
權益法+合併報表
股權小於20%
原則上:FVPL
自願指定
持有供交易之金融資產
FVOCI-NR
持有目的不是交易
不重分類損益
只能調整R/E
金融資產定義
(1)現金
(2)其他公司之權益工具(股票)
(3)合約權利,具兩項其中之一者
使企業有權向他方收取現金或其他資產
可按有利條件與他方交換金融資產或負債
(4)以企業本身之權益工具交割的合約,且是兩項其中之一者
企業收取變動數量自身股票(變動數量但金額固定)
非以固定金額交換固定數量之企業本身股票(固定數量但金額不固定)
債券投資
公司債
FVPL
AC
編制攤銷表
FVOCI-R
編制攤銷表
期末攤銷後BV–期末FV=評價調整應有餘額
應考慮前期已認列之餘額後才是分錄上金額
在出售時
1.沖銷完FVOCI-評價調整的金額
2.會等於OCI-FVOCI未實現評價損益的重分類金額
重分類至出售金融資產損益
先做評價分錄的結帳、再做重分類的結帳 :!:
:warning:若購入or出售債券的時間是在兩付息日之間
記得計算前手息
貸現金&借應收利息
上次付息日至取得日(出售日)之利息收入
:star:計算現值時,若為半年付息一次
利率減半
利息減半
期數乘2
:<3:AC衡量出的處分損益和每年認列的利息收入會和FVOCI衡量出的一樣
出售債券前(FVPL、FVOCI)
要先評價調整至FV
FVPL
FV=售價(可能含手續費)+應收利息
FVOCI
FV=售價(可能含手續費)+應收利息
債券投資減損及迴轉
預期信用減損損失
只適用AC、FVOCI
三階段減損
Phase 2 信用風險顯著增加
備抵:整個存續期間
利息收入:總BV*利率
Phase 3 信用已發生減損
後續發生
備抵:整個存續期間
利息收入:備抵後BV*利率
初始已發生
備抵:整個存續期間
利息收入:備抵後BV*調整利率
Phase 1 低信用風險
備抵:未來12個月
利息收入:總BV*利率
:warning:利息算法的變化,會比信用風險變化晚一年
EX. 年底進入phase 3,隔年底計算利息時才用備抵後BV算
減損損失衡量
法一
合約可收現值
(BV+應收利息)
—預期可收現值
=預期信用損失
(備抵損失餘額)
法二
總BV*違約損失率*違約機率
=預期信用損失
違約損失率=現金短收現值/總BV
:warning:算出的預期信用損失金額是期末備抵的應有餘額
不能直接放分錄
AC減損會計處理
減損時,若有未收到的利息
預期信用減損損失
備抵損失-應收利息
備抵損失-AC金融資產
Phase 3的攤銷分錄(期末做完攤銷分錄後都要編表)
應收利息
AC金融資產(用攤銷表金額)
利息收入(備抵後BV算的)
備抵損失-應收利息(差額)
情況好轉:回到phase 1
攤銷時沖銷應收利息&其備抵損失
差額放預期信用減損迴轉利益
重估備抵損失:變回12個月
認列預期信用減損迴轉利益
到期收現時
預期信用減損迴轉利益
是本金和攤銷後BV的差額
:warning:計算時不要連收到的利息現金一起算損益
FVOCI-R減損會計處理
有減損損失後的期末評價
要用預期可收取總金額算=攤銷表BV+應收利息
到期收現時
1.將FVOCI金融資產評價至FV
2.分錄
現金
FVOCI-評價調整
FVOCI-債務工具投資
利息收入
3.重分類
OCI-FVOCI債務工具投資備抵損失-重分類調整
OCI-未實現評價損益-重分類調整
處分金融資產損益
合約修改
舊合約現流現值 V.S 新合約現流現值
新合約現流用舊利率折現
差額認列債權修改損益
股票投資
無重大影響力
收到之現金股利
認列為股利收入
採用權益法
需認列投資損益
損益份額
=普通股應享淨利*約當持股比例
+—股權淨值差額攤銷
差額之種類
折舊性資產
2 more items...
其他資產(存貨)
1 more item...
投資成本<淨資產FV
廉價購買利益
1 more item...
投資成本>淨資產FV
商譽
1 more item...
計算公式
(差額*持股比例)=投資成本—(普通股權益*持股比例)
編表
2 more items...
+—公司間未實現損益
順流:調整投資BV&損益科目
未實現利益
3 more items...
已實現
2 more items...
銷除百分比
2 more items...
側流:同逆流
銷除比例
1 more item...
逆流:調整投資BV&損益份額
未實現利益
2 more items...
已實現
2 more items...
銷除百分比
1 more item...
其他綜合損益份額
=其他綜合損益變動數*約當持股比例
:no_entry:認列投資損失之限制
損失份額超過投資BV時,依序沖銷下列對被投資方的長期權益
(2)無擔保墊款
(3)長期應收款及貸款
(4)次順位貸款
(1)特別股股資
投資BV和長期權益都已歸零,則應停止認列損失份額,除非
有法定義務
有推定義務
已代為支付款項
沖銷長期權益後若下一年有投資收益,應優先補回被沖銷部分
股權變動處理
(1)從IFRS9變權益法
評價至當日FV後轉出
FVOCI評價調整
FVOCI權益工具投資
採用權益法
先結帳評價的OCI
再將OCI-未實現評價損益轉入R/E(金額同沖銷之評價調整)
(2)處分部分但仍具重大影響
沖銷出售部分的投資BV
和售價的差額認列處分投資損益
將被投資方的OCI損益份額重分類至
處分投資損益 or
R/E
(3)從權益法變IFRS9
沖銷出售部分的投資BV
和售價的差額認列處分投資損益
剩餘的投資BV和FV的差額也放處分投資損益
將被投資方的OCI損益份額重分類至
處分投資損益 or
R/E
(4)非因處分投資而喪失重大影響
將投資BV評價至FV
差額放評價損益
(5)將股權分類為待出售非流動資產
停止採用權益法
以投資BV和淨FV孰低衡量
減損處理
僅具重大影響而未具控制力之投資
以投資BV&可回收金額評估是否發生減損
金融資產重分類
規定
依三大經營模式分類之債務工具才能重分類
AC變FVOCI
OCI-未實現評價損益(BV和FV的差額)
FVOCI評價調整(BV和FV的差額)
備抵損失
OCI-FVOCI備抵損失
FVOCI(FV)
AC
AC變FVPL
重分類損益
AC
備抵損失
FVPL(FV)
FVOCI變AC
FVOCI評價調整
FVOCI(BV)
AC(BV)
OCI-FVOCI備抵損失
OCI-未實現評價損益
備抵損失
FVOCI變FVPL
OCI-FVOCI備抵損失
OCI-未實現評價損益
FVOCI評價調整
重分類損益
FVPL(FV)
FVOCI
FVPL變FVOCI
以當日之FV重新計算有效利率,以計算未來利息收入
預期信用減損損失
FVPL評價調整
OCI-FVOCI備抵損失
FVOCI(BV)
FVPL
FVPL變AC
FVPL評價調整
FVPL
AC(FV)
預期信用減損損失
備抵損失
以當日之FV重新計算有效利率,以計算未來利息收入
衍生工具
投資性衍生性工具
選擇權
算出的是應有餘額
遠期合約&期貨
算出的是應有餘額
交換
都應以FVPL衡量
避險性衍生性金融商品
現流避險
避險工具
FV變動
有效部分
認OCI,待被避險項目影響損益再重分類至損益
無效部分
認當期損益
被避險項目
依原會計規定處理
國外淨投資
避險工具
同現流避險
被避險項目
認列換算調整數
FV避險
避險工具
FV變動認當期損益
除FVOCI股票,認OCI :!:
被避險項目
FV變動認當期損益
除FVOCI股票,認OCI :!:
其他金融資產
人壽保險退保現值
受益人為高級主管
現金解約價值不是公司資產
受益人為公司
是公司資產
償債基金
混合工具投資
定義
非衍生性工具主契約+嵌入式衍生工具
以FVPL衡量
可轉換公司債
出售時
1.計算出售部分應收利息
2.評價出售部分至FV
3.分錄
手續費
應收利息
現金
FVPL-可轉換公司債
FVPL評價調整
轉換時
3.分錄
FVPL-可轉換公司債
FVPL評價調整
FVOCI-股票
應收利息
2.評價轉換部分至FV
1.計算轉換部分應收利息
可賣回可轉換公司債
賣回時
2.評價轉換部分至FV
3.分錄
現金
應收利息
FVPL-可賣回可轉換公司債
FVPL評價調整
1.計算賣回部分應收利息
附認股權之公司債(可分離)
不是混合工具,要分開認列
取得分錄
FVPL-認股權
手續費
AC-公司債
現金
買回轉換權
變成單純的公司債
買回轉換權時
1.計算轉換部分應收利息
2.評價轉換部分至FV
3.區分負債和權益部分
先決定負債(現值),在決定給權益(FV-負債)
4.分錄
FVPL-公司債(負債部分)
現金
FVPL-可轉換公司債
FVPL評價調整
FVPL金融資產損益(現金-權益部分)
12.租賃
租賃的分類
營業租賃
出租人
賺取租金收入
承租人
租金費用
融資租賃
出租人
賺取利息收入
承租人
使用權資產
折舊費用
租賃負債
利息費用
承租人租賃
融資租賃
使用權資產
將來會取得資產
耐用年限&估計殘值
資產將還給出租人
租期&殘值0
原始衡量
尚未支付之租賃給付
+已支付之租賃給付
-已收取之租賃誘因
+原始直接成本
+除役成本
後續衡量
按PPE規範處理
:star:承租人若對投資性不動產採用FV模式
則符合投資性不動產定義之使用權資產也應採用FV模式
租賃負債
固定給付
+變動給付
+殘保預支
+行使購買選擇權之價格
+終止選擇權之罰款
:red_cross:不考慮或有租金
於實際發生時認列租金費用
:star:在B/S表上的表達
年底還本
流動部分
今年底BV和明年底BV之差額
非流動部分
明年底BV
年初還本
流動部分
今年底BV和明年1/1BV之差額
每年要還之本金
非流動部分
明年1/1之BV
租賃負債重評估
要同時調整使用權資產
使用原利率
殘保預支之變動
變動給付之變動
使用修正利率
租賃期間變動
購買權行使評估變動
承租人關鍵字
租賃負債
租期、租金、支付租金的時間、行使購買選擇權or有殘保預支
折現率
優先使用租賃隱含利率
找不到才用增額借款利率
使用權資產
租賃負債、原始直接成本、除役成本
分錄
使用權資產
租賃負債
現金(本金+原始直接成本)
營業租賃(認列之豁免)
採用條件
租期在12個月以內
價值不超過5000美元
採用直線法認列租金費用(使每年租金費用相等)
一開始多付錢
預付租金
一開始少付錢
應付租金
出租人租賃
直接融資租賃
應收租賃給付
固定給付
+變動給付
+承租人之殘保
+第三方之殘保
+行使購買選擇權之價格
+終止選擇權之罰款
-租賃誘因
應收租賃款
不同情況下
條件一
租金總額
條件二
租金總額+優惠承購價
:warning:最終不管有無出售,均要把折現尾巴沖銷
未出售:認回出租資產(FV)和收回資產損益
出售:收到現金
條件三、四、五
租金總額+估計殘值
=應收租賃給付(租金總額+保證)+未保
:red_flag:估計殘值=保證+未保
:red_flag:未保證殘值
出租人自己必須承擔的損失
出租人之關係人所保證之殘值也算未保
收回資產時所能認列的最大損失
後續衡量
為AC-金融資產
在B/S表中也要分成流動與非流動
未保殘值若降低
減少之金額現值為減損損失
同時減少A/R和未賺得融資收益
減損損失
未賺得融資收益
應收租賃款
租賃投資淨值
應收租賃款的現值
出租資產之FV(+原始直接成本)
總額和現值的差額
總利息收入
=未賺得融資收益
出租人關鍵字
判斷是融租或營租(四條件)
融租
應收租賃款
租賃款之類型(三種類)
應收款現值
租期、租金、支付租金的時間
使用隱含利率
利息收入
:pencil2:倒推隱含利率時
使用出租人的觀點回推
1 more item...
=出租資產之FV(+原始直接成本)
分錄
應收租賃款
未賺得融資收益
出租資產
現金(本金+原始直接成本)
營租
銷售型(融資)租賃
判斷方式
當資產FV不等於成本時
出租人賺取
利息收入
折現率使用較大者
市場利率
隱含利率
銷售毛利
S/R
租賃款現值-未保
COGS
資產成本-未保
原始直接成本
在開始日當費用一起認列
分錄
應收租賃款
COGS
....費用
S/R
存貨
現金(本金+原直成本)
未賺得融資利益(另外算,不能補差額)
營業租賃
用直線法認列
一開始多收錢
預收租金
一開始少收錢
應收租金
用有效利率法認列
一開始預收租金總額
X*P n期,i%=預收之租金
X=未來每期的租金收入
分錄
利息費用
預收租金(差額)
租金收入
原始直接成本
先認成預付費用
逐期轉成費用
出租人要負責認列出租資產的折舊 :!:
營業租賃其他議題
押租
到期後可領回押金
以押金之利息代替租金收入
利息費用
租金收入
用銀行定存利率設算利息
分錄
現金
存入保證金
租金優惠
(租金-租金收入)/租期=每年之租金收入
租金的減免
租賃誘因
(租金-租賃誘因)/租期=每年之租金收入
出租人承擔一些原由承租人負擔之支出
分類條件
營業租賃
非為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
只要符合下列一項條件
(1)送
(2)便宜賣
(3)租很久
租期佔經濟年限75%以上
(4)付很多
給付現值達FV的90%以上
(5)客製化
租賃之特殊項目
保養、維修、保險、稅捐
版本差異
鄭、江
承租人
區分租賃與分租賃部分
以相對單獨售價分攤
權宜作法則不區分
出租人
一定要區分
張、林
兩者都要使用實質租金計算
出租人
應收租賃款
承租人
租賃負債
實質租金
=原租金-履約成本
屬履約成本=非租賃部分
收取租金分錄
租賃負債
保險維修等費用
現金
不動產租賃(土地和建築一起租)
應分別評估土地和建築物是融租or營租
租賃給付應按兩者之租賃權利之FV比例分攤
無法分攤則視為一整體
視為融資租賃
如果土地要素不重大,則視為一整體
以土地之經濟年限折舊
押金
到期後無息退還
融租
使用權資產=押金租額-押金現值
營租
承租人
租金費用
利息收入
出租人
利息費用
租金收入
到期後不退還
屬於預收租金
有效利息法攤銷
租賃細部規定
已辨認資產:明確指定專屬於某客戶使用
資產不可被同一款式之其他資產替代(不包括為了維修)
取得資產幾乎所有經濟效益
為控制資產使用
對於資產之使用方式與目的有決策權
資產的部分產能在實質上能區分
這部分為一可辨認資產
轉租
只有融租能轉租
轉租出租人在分類交易是融租or營租時 :!:
應以使用權資產做判斷
而非原標的資產
轉租後分類為融租
除列使用權資產&其累折
認列應收租賃款&未賺得融資收益
差額認列轉租損益
主租賃
認列利息費用
轉租租賃
認列利息收入
轉租後分類為營租
認列租金收入
租賃修改
雙方都要做分錄
:red_flag:重評估:只有承租人要作
兩種修改情況
視為一新租賃
增加範圍所新增的支出等於其單獨售價
視為原租賃之延伸
非上述情況
出租人
融租的修改
要重新判斷分類(以開始日的條件判斷)
還是融租
以原利率折現新給付
新舊租賃現值的差額
認列租賃修改損益
同時調整應收租賃款&未賺得
變成營租
沖銷應收租賃款&未賺得
差額給出租資產
營租的修改
視為新租賃處理
要重新判斷分類
承租人
原則
以新利率折現新給付
調整使用權資產&租賃負債
特殊情況(縮短年限、減少面積)
1.算出減少的比例
等比例減少使用權資產&其累折
2.租賃負債不能等比例減少
以原利率(原給付)算出減少後的應有現值
如果減少的是面積而不是年數:confetti_ball:
就能等比例減少
因為不影響折現值
3.1和2的差額認租約修改損益
4.若給付金額有改變,再用新利率折現新給付
售後租回交易
判斷是否售後租回
買方出租人是否取得對資產的控制
已移轉:售後租回
:warning:雙方都要提折舊
買方出租人
設備折舊
賣方承租人
使用權資產折舊
未移轉:融資
已移轉控制
賣方承租人
1.售價=FV
租賃負債(租賃給付現值)
出售得款(差額)
2.機器BV(以FV比例分攤)
使用權資產(分子是租賃負債)
出售部分(不出現在分錄)
3.移轉權利之損益=出售得款-出售之BV
售價不等於FV
售價>FV(融資)
1.售價(較大)
給付現值
長期應付款(多收的錢)
租賃負債(差額)
出售得款(差額)
2.機器BV(以FV比例分攤)
使用權資產(分子是租賃負債)
出售部分(不出現在分錄)
3.移轉權利之損益=出售得款-出售之BV
每年應付之現金(租金)
長期應付款=X*P n期,i%
利息費用-X=減少長期應收款
租賃負債=Y*P n期,i%
利息費用-Y=減少租賃負債
售價<FV(預付租金)
1.FV(較大)
預付租金(少收的錢,不出現在分錄)
租賃負債(給付現值)
出售得款(差額)
2.機器BV(以FV比例分攤)
使用權資產(分子是租賃負債+預付租金)
出售部分(不出現在分錄)
3.移轉權利之損益=出售得款-出售之BV
分錄
移轉權利之利益
現金
累折-設備
設備
租賃負債
使用權資產
(長期應付款)
買方出租人
依照融租或營租之規定做應有處理
未移轉控制
賣方承租人
不將資產除列
給付現值=售價=長期應付款
租金=本息之償還
買方出租人
不得認列資產
給付現值=售價=長期應收款
租金=本息之償還
13.員工福利
退職福利
退休金計畫之分類
給付方式
確定提撥
確定福利(給付)
是否提撥基金
提撥
未提撥
是否相對提撥
相對
非相對
確定福利計畫(編表)
唯一分錄
退休金費用
OCI-淨確定福利負債再衡量數
應計退休金負債(預付退休金)
現金
退休金提撥狀況調節表
既得
非既得
累積
未來薪資影響數
DBO
PA
應付退休金負債
相關名詞
服務成本
當期
預計退休時薪資*本期賺得基數,從預計退休那年折現回來
前期
計畫修正、縮減所產生之DBO變動數
任何清償損益(編表)
進行一項交易消除確定福利計畫之所有義務
DBO、PA都減少
利息成本
=期初DBO(+發生在期初的前期服務成本)*利率
利息收入(預期報酬)
=期初PA*利率
DBO
=期初DBO+利息成本+當期服務成本
PA
=期初PA+利息收入+提撥
OCI-淨確定福利負債再衡量數
精算損益(DBO損益)
計畫資產損益(PA損益)
資產上限影響數之變動
:star:若需要結帳OCI
直接結入R/E
淨確定福利負債淨利息
利息成本
-利息收入
+資產上限影響數之利息
:warning:年度中若發生支付、提撥、清償
應用加權平均完後的DBO、PA計算利息成本和收入
發生在期末不會影響到加權平均數
資產上限影響數
=預付退休金-資產上限
資產上限
預付退休金之天花板
每年期末應重新評估資產上限
影響數之利息
進入損益
影響數本身
進入OCI
:warning:只要從預付退休金變成應計退休金負債
就要沖銷帳上的資產上限影響數
同時結進OCI
工作底稿
退休金費用_OCI_現金_DBO_PA_應計退休金負債
預付退休金_資產上限影響數_資產上限
退休金費用_OCI_現金_DBO_PA_
L(A)期初期末的差額
就是分錄中的金額
調整資產上限影響數
八步驟
1.得出DBO&PA餘額
2.得出預付退休金餘額
3.得出資產上限影響數餘額
4.將預付退休金餘額下移兩行
5.填入新的資產上限
6.利用4&5推出新的影響數
7.利用3&6推出影響數差額
8.差額結入OCI
借方無括號,貸方有括號
利息收入(不在表內)
=PA實際報酬+PA損益
PA實際報酬
減少退休金費用&增加PA
PA損益
進入退休金費用&OCI
退休金計畫表達
N/I表
退休金費用
營業費用or製造費用
B/S表
預付退休金
CA或NCA
資產上限影響數應與預付退休金合併為一金額表達
應計退休金負債
NCL(只有下年度應支付部分為流動)
現流表
均屬營業活動
其他長期員工福利(編表)
與退職福利的差異
(1)淨確定福利負債不進OCI
全都進損益
(2)PA損益會自抵
所以利息收入=實際報酬
:!!:分錄的科目名稱不要用錯
員工福利費用
應計員工福利負債
現金
其他員工福利
離職福利
:no_entry:若提供之福利是以未來為來服務為條件
則不得視為離職福利
其他服務成本
=預期提供服務人數*提供未來服務的增額支出
按月認列薪資費用
應以預期離職之員工人數為衡量基礎
分錄
離職福利費用
應計離職福利負債
短期帶薪假
明年的帶薪假今年底就要估計負債
每天薪資*預計使用天數*總人數
利潤分享&紅利計畫
此種成本為費用而非淨利分配
能可靠估計的情況
正式條款之公式
發布財報前決定之支付金額
過去慣例
分類
短期員工福利
退職後福利
離職福利
其他長期員工福利
過渡性負債(編表)
DBO(採用後應有)
-PA(採用後應有)
=過渡性負債
未認列過渡性淨負債
(原有和應有之差額)
原帳列應計退休金負債
14.所得稅
永久性差異&暫時性差異(編表)
永久性差異(BV=TB)
稅法不認的收益
扣掉
稅法不認的費用
加回
會計不認的收益
加上
會計不認的費用
扣掉
只影響當期
不用認DTL的特殊項目
(1)商譽之原始認列
TB雖然是0,但不認DTL
(2)資產或負債之原始認列
非因企業合併、亦無損益發生之BVTB不相等,不得認DTL
(3)投資子公司
同時符合下列兩項時,不認DTL
(1)企業有能控制暫時性差異之迴轉時點
(2)很有可能在未來不會發生迴轉
暫時性差異
資產
BV>TB
DTL
BV<TB
DTA
負債
BV>TB
DTA
BV<TB
DTL
先減後加or先加後減
:!!:算出的DTA、DTL是應有餘額
不能直接放進分錄裡
N/I法編表 :warning:
每一年度都編一張表才不會搞錯
不同年度的表
未來欄位是累積數
應考慮前年已有的金額
:check:可以先用B/S法確定是DTL或DTA
再用N/I法決定T/P
同期間所得稅分攤
直接計入權益項目(R/E)
錯誤更正或政策變動
所得稅費用計入本身
OCI
以稅後淨額表達
所得稅費用計入本身
當期損益
繼續營業單位
所得稅費用(利益)
當期和遞延分開列示
停業單位損益
以稅後淨額表達
所得稅費用計入本身
虧損扣抵&投資抵減
虧損扣抵(要用當初的稅率算)
前抵
應收退稅款
所得稅利益-虧損遞轉以前年度
後抵
DTA
所得稅利益-虧損遞轉以後年度
:warning:如果提到所得稅利益有一部分極可能無法實現
則那部分就不能認DTA
但是在編表時還是用總所得稅利益去抵
所得稅抵減
遞延法
依耐用年限攤銷
DTA
DTC(遞延所得稅抵減)
在認列所得稅費用時同時攤銷
DTC
所得稅費用-所得稅抵減利益
當期認列法
一次認列所有DTA
DTA
所得稅費用
編表時:warning:
要把獲得的DTA/稅率還原,才能放進表裡
其他暫時性差異
(1)股份基礎給付交易(編表)
會計上
每期認列薪資費用
給予日的FV衡量認股權
稅法上
行使認股權後才認列薪資費用
內含價值法衡量認股權
稅法能認列的DTA,若超過會計上能認的DTA
超過部分要認列為資本公積(所得稅利益減少)
DTA
所得稅利益(差額)
SP-員工認股權
行使認股權年度
可一次沖銷DTA&SP的全部餘額
=調整和沖銷分錄合併
差額放遞延所得稅費用(利益)
(2)企業合併
於企業合併所產生之DTA、DTL將視為可辨認資產與負債
一同計入商譽之計算
(3)投資性不動產
會計上
FV模式
稅法上
成本模式
前提假設
投資性不動產的BV將透過出售而回收,若不是透過出售而是透過使用來回收,則在衡量DTA、DTL時,應將這種情況反映至計算上
(4)資產重估價
會計上
重估價模式
稅法上
成本模式
編制萬用表和重估表
OCI-資產重估增值產生之DTL
結入OCI本身
重估價損失所產生之DTA
結入遞延所得稅利益
(5)複合金融工具
可轉換公司債
會計上
價款分給L、E
稅法上
價款全部給L
認列SP-認股權所產生的DTL
結入SP本身
每年BV和TB的差額是因利息費用而產生
會產生DTL
(6)FVOCI金融資產
會計上
調FV入OCI
稅法上
不調FV,一直維持原始成本
OCI-評價損益所產生之DTL
結入OCI本身
所得稅其他議題
期中報表所得稅
第二季以後的DTL、DTA、T/P要用累積數算出再減去前期金額
解題步驟
先分類
(1)同期間
停業單位損失
前期錯誤更正
會計政策變動
(2)跨期間
(3)OCI
(4)其他
可轉換公司債
股份基礎給付交易
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
法定盈餘公積不包括在未分配盈餘內
加徵的所得稅費用計入盈餘產生年度的隔年
財報之表達與揭露
應說明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之關係
因為國內外稅率不同
調節至本國稅率
按國家個別稅率分別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