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急性心肌梗塞 - Coggle Diagram
急性心肌梗塞
醫療處置
-
血管再灌流治療(reperfusion therapy):是將已經完全阻塞的血管打通,以挽 救正在壞死垂危邊緣的心肌組織
血栓溶解劑:用以溶解冠狀動脈內的血栓,使血管再通暢,恢復心肌供氧 及縮小心肌梗塞的範圍,若能在胸痛後2小時內投與效果最好
如組織胞胞漿素原(plasminogen)轉化成胞漿素(plasmin),可限制阻塞範圍,只在血塊表面上產生溶解作用,不會造成全身性出血
目前大多在心有效果導管室透過心導管給藥,可提升效果及減少全身性副作用
-
出現出血的副作用時,可 輸注新鮮血漿或冷凍凝血因子治療
緊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
利用心導管從股動脈(或上肢動脈)插入導管, 將氣球導管置入冠狀動脈狹窄部位
再將氣球擴張以撐開阻塞部分,使血 管內徑擴大、增加血流量
可利用心導管將血管支架(stent)送入冠狀動 脈狹窄處,以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
-
氧氣治療:經由鼻套管或面罩給予2 ~ 4 L/min 氧氣,以增加心肌供氧量,防止組織缺氧情形惡化
抗凝血劑:防止新血栓形成,以預防肺栓塞與心肌梗塞復發
-
副作用:最主要爲出血,需預防出血及觀察有無出血症狀,如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療等,且傷口需加強加壓止血 15 分鐘
需定期抽血檢查凝血時間,通常維持凝血時間在正常的15~2.5 倍左右
血小板抑制劑:抑制血小板凝集,避免產生血栓而導致心肌梗塞再發,例如 aspirin、ticlid、plavix
-
血管擴張劑
NTG:由靜脈注射,可改善冠狀動脈循環緩解胸痛,及擴張周邊血管而減輕心臟負荷
-
-
升壓劑:dopamine、dobutamine 可加強心臟的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使血 壓上升,並且可增加腎臟的血流,以治療心肌梗塞的休克合併症
-
鎮靜劑:給予 ativan 等鎮靜劑或安眠藥,以減輕焦慮不安,使其身心休息
臨床表徵
胸痛(chest pain):休息或勞動狀態下突發、嚴重的胸痛,或是胸部有重壓 感,通常至少持續:20 分鐘
疼痛程度通常比心絞痛嚴重,不適的範圍廣,會 輻射至一側或兩側上肢、下巴、肩、頸、背部或上腹部等處
無法藉休息或 NTG 緩解,也不會因變換姿勢或移動身體部位而改變
有些患者 並無胸痛的症狀,又稱爲沉默型心肌梗塞(silent MI),其死亡率高,多發生於糖尿病患者
-
有時會伴隨噁心、嘔吐(嚴重疼痛刺激迷走神經)、呼吸困難、盜汗、昏厥, 甚至於猝死
但以上並不是心肌缺氧特有的症狀,也會出現在其他疾病包括 腸胃道、肺部、神經系統及骨骼肌肉的疼痛,必須予以區別
生命徵象的變化
體溫:由於心肌壞死或續發急性心包炎,多數在 24 ~ 48 小時內出現發燒 (37.5 ~ 39.5℃之間),約3~7天後恢復正常
-
-
血壓:急性心肌梗塞後血壓會迅速下降,若無併發症會再恢復至正常值
急性心肌梗塞後,心音通常變得較模糊不清
出現第3心音(S3)表示左心 室功能嚴重受損,出現第4心音(Sa)表示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升高
右心室梗塞或出現右心衰竭時,可能會出現明顯的頸靜脈鼓脹,下垂部位因 靜脈壓增加而水腫,例如薦椎處、脛骨前與四肢
焦慮︰胸痛、疾病的嚴重性與面對陌生環境、人員與各種治療、不安與害怕 死亡,都會使個案與家屬極為焦慮
出現心因性休克會造成腎臟血流減少而致少尿,肺水腫時會在肺底處聽到濕
診斷檢查
診斷需合乎四項要件的其中兩項
包括急性缺血性胸痛、心電圖的缺氧變化、心肌生化標記變化,及高階的心臟影像檢查
心電圖:是診斷心肌梗塞的重要工具之一
包括典型的 ST 間段明顯上升或下 降、出現Q波及工波倒置,也會有心律不整,心室內及房室傳導延遲,及胸 前導程的P波幅度減少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電圖是連續性的變化,需持續追 蹤檢查,剛開始發作時應每隔15 ~ 30 分鐘檢查一次
-
心肌生化標記:心肌細胞死亡後會釋放出不同的蛋白質,亦可由血清中偵測到各種不同蛋白酶
-
-
肌紅素(myoglobin)
正常值爲 50 ~ 120 μ g/mL
在心肌梗塞後1~2小 時升高,3 ~ 15 小時達高峰,約 24 小時後恢復正常
-
乳酸脫氫酶(LDH)
正常值:60 ~ 120 U/mL,LDH1/LDH2, <1
心肌梗塞後12 ~ 14 小時開始上升,在第2~3天達高峰,第 10~14天恢復至正常範圍
-
放射核子影像檢查
-
鉈 201 掃描
一般在心肌梗塞後4小時呈現陽性結果(出現冷點),在6~12小時之敏感度最高,但無法分辨是新的或舊的心肌壞死組織
-
病理生理學
-
-
顯微鏡觀察下
-
12 ~18 小時:出現炎症反應,白血球浸潤,梗塞的心肌呈灰棕色、貧血狀
-
第4天~第4週:開始自外向內移去壞死區域的心肌纖維,造成心肌變薄
-
-
對個案/家屬的護理指導
-
認識合併症與心肌梗塞再發的症狀與處理方法
出現呼吸短促、昏倒、心跳過慢或過快,腳踝水腫或下肢水腫等現象時,應立刻通知醫師
出現胸痛(或胸部有重壓感)且在 15 分鐘內無法以NTG 完全緩解時,應 立刻將個案送至最近的醫療機構急診
-
護理措施
於CCU 時的護理
監測心、肺、腎機能,早期發現合併症,早期治療
每小時測量生命徵象,病況穩定後改爲每4小時監測一次
監測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及記錄心律不整的情形
若每分鐘出現3次的心室早期收縮,可能會引發心室纖維顫動
應通知醫師,急救藥品與去纖維震顫器 應隨時備用
通常心肌梗塞後 24 ~ 48 小時體溫會上升,若持續發燒應通知醫師
維持靜脈輸液通暢,以備緊急時給藥;滴速不可太快,以免造成肺水腫與循 環負荷過重
-
-
依醫囑給藥,例如止痛藥、血栓溶解劑、預防與治療合併症的藥物
充分休息,減少心肌耗氧量
安排採取舒適的半坐臥姿
使橫膈膜下降,促進肺擴 張換氣,有助肺上葉的引流,減少靜脈回血量,進而減少心臟負荷
-
完全臥床休息至少 24 ~ 36 小時,以降低心肌的氧氣消耗量
依醫囑給予鎮靜安眠藥,避免吵雜,限制訪客,使有良好的睡眠與休息
維持排便通暢,依醫囑給予軟便劑(例如 MgO)
不可閉氣用力解便,以避 免造成 Valsalva 效應,使心率變慢,心輸出量減少
忌作肛門指診(或挖糞 便),以免刺激迷走神經,造成心律不整
-
依醫囑給予氧氣吸入,改善呼吸困難、胸痛、發紺、休克等現象
減輕焦慮
-
-
-
讓個案清楚其親友在休息室等候,並不是孤獨地面對自我的問題
心肌梗塞後的復健與護理措施
當病情穩定未出現合併症時,一般在第3或第4天可自CCU 轉至一般病 房。若未出現合併症,多半可在第2週出院
心肌梗塞患者通常於加護單位臥 床休息:24小時後,即可開始執行心臟復健計畫
建立漸進性運動計畫,以增加活動耐力
增加活動量時,需密切監測心跳速率與血壓的變化
初期活動增加的心跳速率以不超過休息時的25%,血壓上升以不超過正常血壓値 25 mmHg為原則
出現頭暈、呼吸困難、胸痛、心搏過速、過度疲倦不適等,應停止活動
心肌梗塞後 24~36小時內應使用便盆椅解便,男性個案若不習慣在床上解 尿,可協助其站立於床旁使用尿壺
- 1 more item...
-
-
第5或第6天,可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於室內走動,再逐漸增加步行的距離 及時間
-
運動的原則與注意事項
-
運動的種類應選擇能增強心肺耐力的項目,例如:步行、慢跑、游泳、跳 繩、騎單車等
可先從每天散步開始,然後逐漸增加步行的距離與時間。
-
-
-
運動時應採取規律的橫膈式呼吸,經由鼻慢慢的吸氣,再以噘嘴吐氣的方式 排出空氣
切忌閉氣摒住呼吸,以免造成 Valsalva 效應,而使心率變慢
-
出院後若狀況穩定,可在第8週末或第9週恢復工作
若從事耗費體力的工作,最好找部分工時或更換較不費力的工作
在第 8 ~ 10 週期間,應接受完整的身體檢查與心電圖、運動壓力試驗
協助改變生活型態、減少危險因素、預防再發作
調整生活作息:使生活步調不過度緊湊
例如早起 15 分鐘,以便從容地漱洗進餐,搭車上班
-
-
戒菸:強調戒菸的重要性,提供可協助戒菸的諮商機構與資訊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可增加心肺耐力,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膽固 醇與低密度脂蛋白。
-
-
定義
是冠狀動脈血流受阻或心肌的需氧量增加,導致心肌缺血、損傷或壞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