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一章 高品質的討論: 具思考力的討論之核心要素 P11-P26 - Coggle Diagram
第一章 高品質的討論:
具思考力的討論之核心要素
P11-P26
覆誦型提問和討論型提問
P11
目的
P12圖1.1
覆誦型問題
為「鍊接點問題」
形成性評量/反餽
對老師而言
評估學生能否繼續學下去
老師所架構的學習環境
幫助學生掌握核心知識、基本技能
對學生而言
幫助反思、自我評估
對事實和概念的理解程度
討論型問題
提供了學習競技場
對老師而言
任何的討論與提問都有其明確目的
對學生而言
對知識進行批判性/創造性思考
加深理解
發展高產能討論所需的技能與態度
:red_flag:
能促進深刻討論的提問法
P14
有成效的討論
不會自然產生
取決於參與者的知識技能
高品質提問的相關做法
:star:
1.建構高品質焦點問題
找出課程標準和相關內容的核心概念
找出爭議性、創造力的議題
步驟
2.提出/製作問題
措辭、語法需斟酌
好的焦點問題的特徵
學術詞彙符合學生的年齡與年級水平
有意識選擇強有力的動詞
1 more item...
簡單明瞭的句子結構
有意義的呈現
3.預測學生反應
集體討論和紀錄學生的可能回應
需考慮
3 more items...
目的
3 more items...
1.確定議題
如何確定議題
測試一個問題
對學生思考的影響程度
3 more items...
核心議題需有足夠的相關性、挑戰性
引導學生身心投入
2.促進公平參與
常見的挑戰
有發表欲的學生壟斷發言
鼓勵羞怯、寡言的學生參與發言
策略
制訂促進公平參與的規範和準則
使用支持所有人參與的結構
好處
可幫助規範預期行為
幫助學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做法
2.魚缸討論法(P20)
1.學生追蹤器
指定學生「追蹤」誰有/沒有說過話
3.簡答循環賽
以一兩個字回答問題
5.參與限制
以「代幣」方式為發言的代價
每次發言就用掉一個代幣
干擾討論的自然流動
制訂公平規範的早期階段可使用
4.小組協議(ch4)
讓學生對「鼓勵他人貢獻想法的需要」變得敏銳
「不舉手文化」
傳統做法
使多數學生可選擇自外於課堂討論
:!:增加學生間的成就差距
目的
保持課堂流暢
讓老師決定「誰說」、「何時說」的權威退場
3.支持學生回應以進一步思考
教師在學生討論期間的介入,所帶來的影響
阻礙學生思考與對話
正向回饋與讚美尤然
原因
學生認為老師已得到所期望的答案,沒必要進一步思考
4.創造深思的討論文化
高效能討論難扎根於
競爭激烈的教室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室
支持高品質提問的相關規範
與問題目的相關的規範
使用焦點問題來激發或打開學生對問題或概念的思考時
老師不要預設立場
老師沒有先入為主的「最佳答案」
老師不要強加想在學生身上
使用焦點問題幫助學生瞭解所知道的內容,並思考問題中嵌入的問題或概念時
討論者
提供支持自己立場的邏輯和證據
教師
應事先思考對回應的批判標準
感到好奇、困惑、需要澄清時
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
與「思考時間」相關的規範
目的
澄清自己的思想
理解別人的思想
「等待時間」的時機
等待時間1
提問後,任何人回應之前的暫停
等待時間2
有人說話後,另一位發言者做出反應之前的暫停
最佳長度
3-5秒
為底線
用途
自我反思
當別人提問、或評論時
給自己時間思考問題/評論
思考對問題/評論如何回應
給別人時間反思
同義詞
「靜默」
「等待時間」
使「思考時間」成為課堂文化的方法
學生需學習對「靜默」感到舒服
與參與相關的規範
想發言時,不用舉手
同學彼此交談,而非與老師交談
調整桌椅致有利互動的位置
分享個人的想法,以便其他人可以學習
鼓勵害羞、寡言學生發言
監控自己的談話,以免壟斷對話
提醒健談的學生
傾聽別人的意見,提出要理解的問題
培養學生對不同觀點的尊重
鼓勵其他人發言,特別是那些不發言的人
鼓勵共同承擔參與責任
思想討論的僕役
P25
教師任務
需要規劃,也需要即興創作
建構一個問題,以集中討論
學生疑惑時再提問
避免針對每個學生的回答做回應
給學生交流的空間
保留積極和建設性的反餽
允許學生批評彼此的想法
高品質提問
對學生的影響
P11
認知要求會增加
發言與聆聽對象是同儕
賦予學生挑戰既定言談形式
引導學生有效發言與聆聽
思維能力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