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基本病机——精气血津液失常 - Coggle Diagram
基本病机——精气血津液失常
血失常
2.血热
主要原因
外感温热之邪,疠气入于血分;其他病邪入里化热,伤及血分;五志过极化火,内火炽盛郁于血分;阴虚火旺
临床表现
热象
面红目赤,肤色发红,舌色红降,脉数
动血
各种出血,来势较急,血色鲜红量多
概念
热入血脉,使血行加速,脉络扩张 / 灼伤血脉,迫血妄行
3.血瘀
主要原因
气滞血行不畅;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迟缓;久病入络;感受寒热之邪;痰浊阻于脉道
临床表现
血液运行郁滞不畅 / 淤积
疼痛,且痛有定处,甚则局部形成肿块,触之较硬,位置比较固定
唇舌暗紫,舌有瘀点,瘀斑,皮肤赤丝红缕 / 青紫,肌肤甲错,面色黧黑
肿块生于腹内——“癥积”
概念
血液循行迟缓,流行不畅,甚则血液停滞
1.血寒
主要原因
外感寒邪;阳气失于温煦
临床表现
血脉郁滞引起局部疼痛
伴见手足,爪甲,皮肤及舌色青紫
寒凝心脉,心脉血液痹阻——真心痛;
寒凝肝脉,血气瘀滞——颠顶,胁下,少腹,阴部冷痛,妇女痛经,闭经;
寒瘀互结,酿毒于内——癥积;
外寒侵犯皮肤腠理——冻伤
概念
血脉受寒,血流滞缓,乃至停止不行
4.出血
主要原因
外伤损伤脉络;气虚不摄,血液不循常道而外逸;血分有热,迫血妄行;淤血内阻,血不归经
临床表现
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鼻衄,齿衄,肌衄;突然大出血,气随血脱,甚或死亡
概念
血液逸出血脉
“离经之血”
积蓄体内,称为淤血,停积体内,可引起多种病机变化
精气血津液关系失调
气与血
3.气不摄血
主要原因
久病伤脾,气虚失于统摄血液——脾不统血
临床表现
皮下紫癜,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
兼见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淡,脉虚无力(气虚之象)
特征:病势较缓,血色淡而质稀,多淋沥不断
概念
由于气虚不足,统摄血液的生理功能减弱,血不循经,逸出脉外,而导致各种出血
4.气随血脱
主要原因
各种大失血——外伤失血,呕血,便血,妇女崩漏,产后大出血
临床表现
精神萎靡,眩晕,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甚或昏厥,脉芤 / 微细
脉芤kou:脉浮大而软,按之中空如【葱】管
概念
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也随着血液的流失而积聚散脱——形成气血并脱的病机变化
血为气母,血能载气,血脱则气无所依
2.气虚血瘀
主要原因
心力不足,行血无力;
年高体弱者 / 中风后遗症,气虚无力行血,经脉血液瘀滞,肢体失养
在老年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表现
惊悸怔忡,喘促,水肿;半身瘫痪,痿废
概念
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致血瘀的病机变化
5.气血两虚
主要原因
久病消耗,渐致气血两伤;先有失血,气随血耗;先因气虚,血液生化障碍而日渐衰少
临床表现
面色淡白 / 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自汗,形体瘦弱,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甚至感觉障碍,肢体痿废不用——机体失养,感觉运动失常
气血两虚,致使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于濡养,各种生理功能失常,出现不荣 / 不用
概念
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机变化
1.气滞血瘀
主要原因
外伤闪挫,血瘀及气(多与心血瘀阻累及肺气宣降失常——心肺血瘀气滞)——血瘀气滞;
情志抑郁,气机阻滞(多与肝失疏泄相关)——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
胸胁胀满疼痛,日久形成癥瘕,积聚;
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
概念
气机郁滞,导致血行障碍 / 血行不畅,导致气的运行郁滞——出现气滞和血瘀同时并见的病机变化
津液与气血
3.津枯血燥
主要原因
高热 / 烧伤——津液损耗;阴虚痨热——津液暗耗
临床表现
鼻咽干燥,肌肉消瘦,皮肤干燥,肌肤甲错,皮肤瘙痒,皮屑过多,舌红少津
概念
津液亏乏枯竭,导致血燥虚热内生 / 血燥生风
4.津亏血瘀
主要原因
高热,烧伤,吐泻,大汗,(导致津液大量亏耗,血量减少,血液循行涩滞不畅)
《读医随笔·卷三》:“夫血犹舟也,津液水也”
临床表现
津液不足,兼见面唇,舌质紫绛,雨点,瘀斑,斑疹
绛jiang:大红色。《说文》:“绛,大赤也。”
概念
津液损耗,导致血行瘀滞不畅
2.气随津脱
主要原因
高热,大汗出,频繁 / 严重吐泻,多尿
临床表现
轻者——津气两虚;
重者——津气两脱——面白肢冷,呼吸气微,脉微欲绝(气脱的危重证候)
概念
津液大量丢失,气失其依附随津外泄
5.血瘀水停
主要原因
血瘀则津液环流不利,津停为水
临床表现
心血瘀阻,影响津液输布——心悸,气喘,口唇爪甲青紫,舌有瘀点,瘀斑,甚胁下痞块,下肢,面目浮肿
概念
血脉瘀阻,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
1.水停气阻
主要原因
肺脾肾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形成水湿痰饮,内阻于机体,进一步导致脏腑气机运行阻滞);
气的升降出入失调,(气机不行,津液代谢不行,水停);
水停,加重气机阻滞
临床表现
水液停蓄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水饮阻肺——肺气壅滞,宣降不利——胸满咳嗽,喘促不能平卧,痰多;
水饮凌心——阻遏心气——心悸,心痛;
停滞中焦——肝脾气机阻滞——脘腹胀满,腹大如鼓;
停于四肢——经脉气血阻滞——四肢浮肿,沉重肿胀
概念
津液代谢障碍,水湿痰饮停留,导致气机阻滞
精与气血
精血不足
主要原因
多种疾病伤及肝肾 / 肝肾疾病相互影响,可形成肝肾精血不足之证
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临床表现
面色无华,眩晕耳鸣,神疲健忘,毛发脱落稀疏,腰膝酸软,
男子精少,不育,女子月经失调,经少,不孕
概念
精亏和血虚同时并见的病机变化
气滞精瘀,血瘀精阻
主要原因
气机失调(情志因素为多),疏泄失司,以及淤血内阻→精道瘀阻
二者可互为因果,同时并存
临床表现
阴部胀痛重坠明显(气滞),血精,阴囊见小核硬节(淤血)
概念
气滞 / 血瘀 / 精道阻滞并见的病机变化
精气两虚
概念
精亏和气虚同时并见的病机变化
常见原因
久病 / 年老体弱者,肾精亏损,气无生化之源——精伤及气;
气虚日久,生化无力,加重肾精亏虚,——气伤及精
肾藏精,元气根于肾
临床表现
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障碍,身体虚脱,少气乏力,气喘,甚早衰
津失常
概念
津液生成不足,或输布,排泄障碍的病机变化
肺,脾,肾的作用尤为重要,同时气的运动和气化过程,对津液调节代谢起关键作用
1.津液不足
概念
津液在数量上的亏少,进而导致内则脏腑,外而达孔窍,皮毛,失于濡润,滋养,而产生一系列干燥苦涩的病机变化
形成原因
热邪,燥邪伤津——外感暑热:秋燥,温热之邪 / 火热内生:阳亢生热,五志化火;
丢失过多——吐泻,大汗,多尿,大面积烧伤;
生成不足——体虚久病,慢性疾病,脏腑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
伤津未必脱液,脱液则必伤津
伤津
丧失水分
症状:干燥失润
常见吐,泻之后——夏秋,多饮食伤中而致呕吐,泄泻或吐泻交作,损失大量津液,如不及时补充——目陷,螺瘪,尿少,口干舌燥,皮肤干涩而失去弹性
夏季炎热,多汗少尿 / 高热而口渴引饮;
秋季干燥,口鼻,皮肤干涩而失去弹性
1 more item...
脱液
机体水分和精微物质共同丢失
症状:阴液枯涸,虚风内动,虚热内生
热性病后期 / 久病伤阴,形瘦肉脱,肌肉润动,手足震颤,舌光红无苔
液较稠厚,流动性小,濡养脏腑,充养骨髓,脑髓,脊髓和滑利关节,一般不易损耗,一旦损耗又不易迅速补充
津液耗伤较甚——目眶深陷,啼哭无泪,小便全无,精神委顿,转筋;
严重者——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脉微欲绝(血中津少而失流动性,气随液脱而亡阳亡阴)
伤津为脱液之渐,脱液为伤津之甚。
伤津较易补充,脱液一旦亏损较难恢复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排泄障碍
主要原因
参与津液排泄的脏腑功能失调
肺气失于宣发布散——腠理闭塞——汗液排泄障碍;
肾气化蒸腾作用减退——尿液生成排泄障碍;
膀胱气化失司——水液停留
津液化为汗液,汗液排泄——肺气的宣发;
津液化为尿液——肾蒸化(贯穿整个津液代谢过程,起主导作用);
尿液的排泄——膀胱气化
概念
津液转化的汗液和尿液的功能减退,排出受阻,致水液贮留体内,外溢于肌肤而为水肿
输布障碍
概念
津液得不到正常的转输和布散,导致津液在体内环流迟缓 / 在局部滞留
主要原因
参与代谢的脏腑功能失调
脾失健运——津液输布障碍,水液不归正化,变生痰湿为患;
肺失宣降——水道失于通调,津液不布;
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水液内停;
三焦气机不利——水道不通畅;
肝失疏泄——气滞水停
形成病变
2.痰饮凝聚
主要原因
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津液停而为饮,饮凝成痰)
临床表现
多见于胃肠(痰饮),胸胁(悬饮),四肢(溢饮),胸膈(支饮)
3.水液贮留
主要原因
肺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气不行津,津液代谢障碍,贮留于肌肤 / 体内,发为水肿 / 腹水)
临床表现
停留部位不同,表现各异
水饮凌心——阻遏心气,心阳被遏——心悸,心痛;
水饮停肺——肺气壅滞,宣降失职——胸满咳喘;
停滞中焦——阻遏肝脾气机,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腹水鼓胀,脘腹胀满,纳化呆滞;
停于四肢——肢体沉重浮肿
1.湿浊困阻
主要原因
脾运失常,津液不能转输布散,多聚湿浊(湿性重浊黏滞,易于阻遏中焦气机)
肺脾肾等相关为病,以脾不运湿为要
临床表现
胸闷脘痞,呕恶纳呆,腹胀便溏,苔腻,脉濡缓或濡滑
津液停滞体内
湿——弥散;
水——最稀;
饮——两者之间;
痰——较稠厚;
精失常
精虚
概念
肾精和水谷之精不足及其功能减退所产生的病机变化
主要原因
依据:肾精宜藏不宜耗,为脏腑之精的根本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过劳伤肾;脏腑精亏不足,日久累及肾
依据:水谷之精源于饮食,受脾胃纳运
脾胃功能活动失常;饮食失宜→水谷之精乏源 / 生成不足
临床表现
总体表现复杂,随病变所在之脏腑而异,以脾肾为主
面色萎黄,肌肉瘦削,头晕目眩,纳呆食少,疲倦乏力
小儿生长发育不良,女子不孕,男子精少不育,精神委顿,耳鸣,健忘,腰膝酸软,成人体弱多病,未老先衰
精的输泄失常
1.失精
概念
生殖之精和水谷精微大量丢失
临床表现
生殖之精大量丢失
精液排泄过多,滑精,梦遗,早泄;
兼有疲乏无力,思维迟钝,失眠健忘,腰膝酸软,耳鸣目眩
补肾填精
偏实者,泻肝火兼滋肾阴
水谷之精大量丢失
小便混浊,色乳白 / 如米泔水;
兼有少气乏力,精力不支,腰膝酸软,面黄物化,肌肉瘦削,失眠健忘
补脾摄精
主要原因
房劳过度,耗伤肾气;久病及肾,累及肾气;过度劳累,伤及肾气;
素体阳盛,性欲过旺,相火偏亢,内扰精室,肝气疏泄太过,生殖之精排泄过度
肾气旺盛,封藏有司 + 肝气疏泄协调
脾气虚衰,运化失常;气虚失于固摄,水谷精微长期随大小便排泄
膏淋 / 慢性腹泻,水谷精微大量丢失
重症:精脱
精为气化生本原,必致气脱
治疗以“固气”为主
2.精瘀
主要原因
房劳过度,忍精不泄,少年手淫;久旷不交;惊恐伤肾;淤血,败精,湿热瘀阻;手术所伤
临床表现
排精不畅 / 排精不能,伴有精道疼痛,睾丸小腹重坠,精索小核硬结如串珠,腰痛,头晕;
精瘀日久,可因败精瘀积,变生他病,
精少不育,排尿异常
审因论治
补气 / 疏肝 / 活血化瘀 / 祛痰利湿
概念
男子精滞精道,排精障碍
气失常
气机失调
3.气陷
主要原因
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来,尤与脾气关系最为密切
素体虚脱 / 病久耗伤,致脾气虚损,清阳不升 / 中气下陷,气虚下陷
临床表现
脾气虚损,上气不足,气不上荣,头目失养
头晕,目眩,耳鸣
脾气虚损,中气下陷,升举无力,内脏位置维系无力,内脏位置下移
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因在气虚基础上形成,
so伴见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语声低微,脉弱无力,腰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
概念
气的上升不足 / 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
4.气闭
主要原因
精神刺激;外邪,触冒污浊之气,痰浊闭塞气机;剧痛——气的外出突然受阻,致清窍闭塞,神失所主
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可自行缓解,亦有因不复而亡者,随原因不同可伴有相应症状
概念
气闭阻于内,不能外出,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
2.气逆
主要原因
情志所伤;饮食不当;外邪侵犯;痰浊壅阻;
以实为主,但亦有因虚气机上逆
肺燥失润,肾不纳气——肺气上逆;
胃津或胃阴亏虚——胃气上逆
临床表现
常见于肺,胃,肝
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咳逆上气;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嗳气,恶心,呕吐,呃逆;
肝气上逆——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易怒(刚脏,主升动)/ 血随气逆,咯血,吐血,甚壅遏清窍而昏厥(主藏血)
概念
气的运动升之太过 / 降之不及,以脏腑之气逆上为特征的病机变化
5.气脱
主要原因
正不敌邪 / 慢性疾病过程中正气长期消耗而衰竭,气不内守而外脱;
大出血,大汗等气随血 / 津脱,致体积功能突然衰竭的危重状态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瘫软,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虚大无根
与亡阳,亡阴联系区别
联系
都属于气的大量脱失
临床均可见因气的脱失致虚衰不固及功能严重衰竭的表现
区别
气脱偏向于阴气暴脱——亡阴
大汗而皮肤尚温,烦躁,脉数疾等——虚热之极的症状
益气固脱为主,救阴固脱
纯正血统的气脱
无明显寒象 / 热象,见气虚不固及功能衰竭
益气固脱
气脱偏向于阳气暴脱——亡阳
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极寒之极的症状
益气固脱为主,回阳救逆
概念
气不内守,大量外向脱失,致机体功能突然衰竭
1.气滞
概念
气的运行不畅,郁滞不通
主要原因
情志抑郁;痰湿,食积,热郁,淤血(阻滞气机);外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多肺↓,肝↑,脾↑胃↓)
多邪实为患,但亦有因气虚推动无力而郁滞
临床表现
闷,胀,痛
气滞于某一经络 / 局部——局部胀痛,疼痛
肺部壅塞——胸闷,咳喘;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胁肋 / 少腹胀痛;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休作有时,大便秘结
因气虚而滞,
一般在闷,胀,痛表现不明显,兼见相应气虚症状(委顿,乏力)
气虚
生活不足 / 耗散太过
主要原因
生成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肺脾肾的功能失调
耗散过多
劳倦内伤;久病不复
临床表现
常见精神委顿,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面白,舌淡,脉虚
偏于元气虚者
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减退
依据:元气是人身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虚会阴气全身性气虚,
其他气虚终导致元气虚,尤其小儿和老人
偏于宗气虚者
动则心悸,呼吸气短
概念
一身之气不足,气的生理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