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骨折 (常見骨折部位, 類型, 影響骨折癒合的速度, 合併症, 症狀, 癒合過程--
1.血腫形成(因為受到傷害血管破裂)
2…
骨折
常見骨折部位
1.髖骨骨折
好發在股骨頭上1/3
分為囊內骨折(在關節囊內癒合慢)
囊外骨折(關節囊外,血液循環好->癒合快)
-常發生老化和嚴重骨質疏鬆的婦女
-因為髖部靠近腹股溝和膝蓋-所以會有疼痛感
-患肢外旋會變短、肌肉痙攣、血腫和瘀血
-在12-24小時內要先復位和內固定->若無法手術->先皮膚牽引減緩肌肉痙攣和疼痛
2.股骨骨折
在股骨下2/3(車禍導致)
骨折後->大腿後肌肉會強烈收縮->導致斷骨移位->會肢就會嚴重畸形、水腫、疼痛 要最先觀察有無脂肪栓賽
-先採骨骼牽引->讓疼痛、腫脹減輕->再進行石膏固定(這樣才回剛好符合大小)
-有助於早期下床->採開放性復位、內固定
3.骨盆骨折
是外傷性致死的第二位(第一位是腦部受損)
-因骨盆腔及骨頭很多血管->所以要注意有無血尿、腹部僵硬等、觸診兩側周邊脈搏看腸骨動脈有無被拉斷
-非負重型骨折(髂骨)-睡硬板床緩解疼痛
-負重型骨折(恥骨聯合分離或薦骨)-用骨盆吊帶、骨骼牽引、石膏、外固定器來固定
-固定成功後->可以做腿部及關節運動->穿彈性襪、床尾抬高增加靜脈回流
-若病人可以自解是最棒的
4.脛骨骨折
-脛骨下1//3(因為這邊很少軟組織可以保護骨頭)
-若是閉鎖性骨折->通常是用閉鎖性復位法->先做長腿(步行石膏)固定和髕韌帶(負重石膏)作固定->3-4周後換成短腿石膏->以利走路
-開放性骨折(有傷口)-用外固定器固定
-
-
合併症
1.腔隙症候群
-
-
C.病理
因肌肉受到壓迫->缺血->釋放組織胺為了讓血管擴張->結果造成血都流出去外面->導致水腫->血管的血又更少->肌肉又釋放組織胺->造成惡性循環(缺血-水腫的惡性循環)
若6小時內不處理-會造成不可逆永久的損傷
D.臨床表徵
發生時間從受到傷害到腔隙症候群出現-時間1小時-6天 平均2小時
a.感覺異常-最超早出現的-
壓太久(>30mmhg)一開始會麻痺->失去尖鈍分辨、兩點辨識->最後完全失去感覺
b.疼痛-早期出現-是抬高患肢跟給止痛劑是無法緩解的
c.皮膚蒼白-壓太久->血液不循環->指甲床微血管充填>3秒、發紺、冰冷->肌肉僵硬
d.脈搏消失
e.溫度改變-變冰
f.緊縮感
g.肌肉力量減弱-晚期症狀-神經肌肉受損
-
-
2.脂肪栓塞(主要的死因)
-
-
症狀:
會呼吸窘迫、呼吸加快->心跳加快->高血壓
紅斑(因血堵住)->久了變瘀斑
診斷:主要項目+4項次要項目
主要項目有:皮膚出現斑點、呼吸道症狀放射線有異常情形、腦神經症狀
次要症狀:
發燒、心跳很快、眼角膜病變(小血管)、尿中含脂肪小滴、紅血球下降、痰中出現脂肪小滴
-
-
癒合過程--
1.血腫形成(因為受到傷害血管破裂)
2.骨痂先質(骨細胞先驅先來製造)
3.纖維性軟骨性骨痂(骨細胞變軟骨)-這時候需要營養來支撐負重壓力
4.骨性骨痂(軟骨變硬骨)-鈣鹽沉積變永久性骨痂
5.重塑(硬骨變真骨)
3.低血容積休克(因為骨骼含有豐富的血管)
4.血栓性栓塞(很容易出現)
5.氣性壞疽(因為開放性傷口小而深、一開始蒼白發亮水腫-後來變紫紅色->紫黑色)
6.無血管壞死(常發生在服用類固醇者)-骨頭失去血液壞死(好犯股骨頭)
7.延遲癒合
8.骨髓炎
有血行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直接植入、接觸性感染
症狀:36-48小時會有發炎的症狀、固定患肢呈半收縮狀、頭痛、抽蓄等等
幾天後就會化膿
若膿從骨膜列出就會造成敗血性休克
診斷:
確定骨髓炎診斷-骨掃描
早期診斷-MRI
最準確診斷-骨切片
治療:
使用抗生素要6周不管是否有沒有細菌
高壓氧治療
擴創術、切開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