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悲傷反應, 藝術治療運用在失落悲傷調適之探討 黃傳永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2012 年,4 卷 2 期,22-41 頁](http…
悲傷反應
環境因素
個人支持系統的數量與強度
個人家中討論死亡的程度
個人知覺到悲傷被接受的程度
學者 Lazare(1979)指出三個阻礙悲傷的社會情境因素:
1.不可談論的失落,如自殺。
2.社會否認的失落,如墮胎。
3.缺乏社會支持網絡,如自殺、外遇第三者、同性戀者。
死亡因素
逝者死亡的形式與情境
預期性死亡
非預期性死亡:自殺、他殺、天災意外。
死亡事件距今時間
個人因素
與逝者關係的親密程度
與逝者的關係:配偶、子女、父母、手足等,彼此間之親密度、對彼此角色的期待、他人對此角色的期待。
與逝者的依附關係:彼此依附關係的強度和安全度、愛恨衝突的關係、與逝世者的衝突和依賴關係等。
過去的失落經驗:當事人過去如何因應失落而來的悲傷、是否存在著未解決的悲傷經驗,均會影響當事人對此時此刻悲傷的反應。
個人特質
含性別、年齡、人格等因素,以及個人面對壓力及處理壓力事件的能力、處理焦慮的能力、壓抑情緒的程度等。
悲傷剝奪(disenfranchised grief)
1.關係不被認可
2.失落事件不被認可
3.悲傷者被排除
4.死亡形式不被認可
5.個體表達悲傷的方式不被支持
由學者Doka(1989)提出當個體經歷失落的悲傷無法被認知、無法公開哀悼或是無法得到社會的支持之悲傷情境。
藝術治療運用在失落悲傷調適之探討
黃傳永
台灣心理諮商季刊
2012 年,4 卷 2 期,22-41 頁](
http://jicp.heart.net.tw/article/TCQ4-2-3.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