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一位重度聽障初產婦之護理經驗
前言
醫護人員常不知如何與聽障者溝通,只能使用紙筆方式,因此難以深入討論病情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7年台灣身心障礙者有116萬7450人占總人口數4.95%其中聽障人口約佔12萬人,且有逐年成長之趨勢。
文獻查證
重度聽障的定義與其溝通技巧
聽障初產婦的壓力與因應
click to edit
聽障者由於聽不見,溝通方式除了唇語、手語外,筆談是聽障者與他人溝通重要的工具
可善用非語言溝通方式
聽覺障礙是指由於聽覺器官之構造缺損或功能異常,導致以聽覺參與活動之能力受到限制者
可藉由衛教文宣、資訊表格、圖卡、書寫關鍵字等替代性溝通輔具
住院期間可鼓勵產婦執行親子同室,早期建立親子依附關係儘早學習新生兒照護及哺乳技巧並回覆示教,澄清個案是否了解。
初產婦缺乏育嬰經驗及扮演母親的角色,容易出現焦慮及挫折,加上聽障的父母聽不到孩子的哭聲,使產後面臨更大的挑戰與壓力。
一、健康認知與健康處理型態
身體健康狀況良好
無抽菸、喝酒的習慣,且無食物、藥物過敏史
後天性聽障人士
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懷孕時皆有按時產檢
click to edit
四、活動運動型態
click to edit
二、營養代謝型態
生產前體重62公斤
懷孕初期有輕微孕吐,懷孕三個月後食慾良好
懷孕前體重50公斤
一份餐能吃完2/3左右,一天水分攝取約1,500~2,000c.c
無吞嚥、咀嚼進食困難,口腔黏膜完整無潰瘍情形
三、排泄型態
產後第2天已自行解便一次
平日排尿正常
平時每1-2天解便一次
懷孕末期因膀胱受壓迫有頻尿情形
產後當天自解小便順暢
肌肉骨骼活動度及功能均正常
平常沒有運動習慣
下班後大多在家看書或做家事
懷孕後吃完晚餐會和先生至公園散步
產後當天可自行慢慢下床活動
click to edit
click to edit
六、認知感受型態
意識清楚,認知皆正常
click to edit
五、睡眠休息型態
評估確立有睡眠型態紊亂之健康問題
懷孕期間晚上約十點就寢,早上七點多起床
生產後開始晚上只斷斷續續睡1~2小時
雙耳重度聽障,無配戴助聽器
平時以筆談、手語或唇語方式與他人溝通
5月13日筆談方式不知道寶寶的狀態代表什麼,評估確立有焦慮之健康問題
click to edit
七、自我感受、自我概念型態
八、角色功能型態
5月14日個案雙眼泛紅、落淚
照護寶寶時表情緊張、遲疑,換尿布時雙手微微顫抖
評估確立有焦慮之健康問題
與先生、公婆同住,感情融洽
照顧寶寶的技巧正確,給予鼓勵,皆露出開心的笑容
視訊方式與家人互動,關係良好
click to edit
九、性、生殖型態
G1P1A0
月經
經血量中,少有血塊
無經痛
週期規則約28-30天
乳房外觀正常無硬塊
會陰部傷口外觀平整、無紅腫及不正常分泌
惡露量少量,顏色暗紅
計畫2-3年後再生下一胎,未來避孕方式會使用保險套。
子宮底高度臍下二指
click to edit
十、因應與壓力耐受型態
會與先生討論或出門散散心
家人給予的支持可接受
click to edit
十一、價值信念型態
表示家人是自己最大的支柱
信仰基督教,平時遇到生活不順的事,會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