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 - Coggle Diagram
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
巴夫洛夫( I. P. Pavlov )的
古典制約論(先天具有的行為)
無條件反應 (unconditioned UR)
條件刺激 (conditioned CS)
無條件刺激 (unconditioned US)
條件反應 (conditioned CR)
如何段開CS and CR的連結?
系統減敏法
史肯納( F. Skinner )的
操作制約論(後天學習得行為)
反應性行為:
由已知的特定刺激所誘發。如所有的反射動作。
操作性行為:
由行為後果所控制。如大多數的日常生活行為。
核心概念:
由行為後果所控制。如大多數的日常生活行為。做一個行為,產生一個結果,再就結果決定以後是否會再重複這個行為 。
強化
負增強
懲罰
呈現型
撤離型
正增強
削弱
先行物:可讓削弱產生立即性的效果
辨別與類化
類化的成功:環境與概念的相似度
類化的遷移:提供真實性環境
增強
負增強
原級增強物
正增強
次級增強物
代幣增強物( token reinforcer)
活動增強物( activity reinforcer)
物質性的增強物
社會增強物( social reinforcer)
效果
延宕增強
增強時制
固定比率強化( fixed ratio, FR)
變動時距強化( variable interval, VI)
固定時距強化( fixed interval, FI)
變動比率強化( variable ratio, VR)
連續強化
立即增強
桑代克( E. L. Thorndike )的
學習三定論
準備率:個體為有需求的狀態(飢餓)時,
較能建立刺激和反應的連結
效果率:行為是否出現,取決於它的結果
練習率:多練習,個體與刺激的連結越強
班度拉( A. Bandura )的
學習理論
觀察(替代)學習
保留
再生
注意
動機
楷模(模仿)學習
直接
綜合
象徵
抽象
梅臣堡( D. Meichenbaum )的
自我調整學習模式
「認知行為改變技術」
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
透過自我對話與自我教導,
改變自己的行為
柏隆姆( B. S. Bloom )提出的
精熟學習
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能力,所不同者只是學習所需時間多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