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台灣階級結構下的象徵性暴力 - Coggle Diagram
台灣階級結構下的象徵性暴力
「台客」圖像
說話的方式、態度
罵髒話
髮型、衣著、交通工具
金髮、刺青、花襯衫
語言
台語、台灣國語
休閒活動
電子舞曲、台客舞
「台客」元素:階級結構下的象徵性暴力
社會階級架構下的文化品味宰制
生活習慣與慣習
被指涉的「台客」特質,是客觀社會條件下社會某一階層的慣習,來自於成長環境的內化,卻在媒體不斷的再現下強化了這些刻板印象
生活風格=慣習,隱含行動者偏好的價值觀。
不平等的詮釋力量區辨生活風格的美學程度,使文化興趣的「品味」形成一種文化資本
「美」並非天生,而是權力鬥爭造成的結果
文化興趣因社會位置的區別而有階級差異:「距離」與「參與」
社會結構會造成文化鑑賞品味的條件
地方意象與文化階級
地方指涉了日常活動與互動的場景
台灣媒體經常將某些文化習慣、文化興趣與地方區域的觀感連結,塑造一個地域的想像環境
ex. 再製「收視本土劇」、「電子花車」,與「中難不」關係的克版印象,使得在台灣社會中「地區意象」成為象徵體系的層次
區域塑造地方意象經常運用影像、再現和論述作為媒介,ex. 大安區是文教區
長期以來,地域空間存有族群上、文化認知上的差異,以及社會經濟活度與政治資源的差別,造成地域空間與文化品會的連結,而這些差別使弱勢者被他者化
語言與語言使用
語言使用與階級承襲的慣習作用
語言的使用、說話方式與態度是長期存在身體心理的慣性,是身體的文化資本。「語言」在經過鬥爭後,使得語言本身、語言的使用、以及說話時的形式、姿態,都形成了權力鬥爭下的文化資本區辨
ex. 台灣國語和台語的語言種類部分在台灣社會的語言市場上屬於低位階,社會以某種語言使用的標準來評價語言態度,因此台灣社會有了對於口氣粗鄙、舉止沒水準等語言形象的區辨,而這些區辨被歸類為「臺」
語言使用的標準與文化宰制
「言論」屬於象徵性暴力的性質及實施過程
選擇場合、時刻、表達方式、和氣氛各方面,斟酌如何採取最適當的語言表達、修辭、與語句,顯示出說話者遵守社會與語言規範的能力與修養。
語言的象徵性暴力:呈現出彬彬有禮的文明方式,文化在生產過程以「語言」作為基本中介符號體系的象徵性交換,而實現對整個社會權力的再分配。
語言在選擇和形成的過程中,就具有權力鬥爭和利益競爭的性質;語言應用及其論述的形成,在社會鬥爭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和功能which is 象徵性暴力
由特定社會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優越社會地位,實際上已經客觀地成為語言能力的形成和累積
多向度階級不平等
台灣南北、城鄉經濟地位落差
歷史族群語言地位的權利結果
命題
對於象徵體系的文化評斷(如說話方式粗俗)是「象徵性暴力」,這些似乎是對於「台客定義」的象徵性暴力,背後與台灣的社會民情結構、裡脈絡有何相關?
文化階級上的價值評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