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发病 (发病类型, 基本原理, 主要因素) - Coggle Diagram
发病
发病类型
5.复发
机理
余邪未尽,正虚未复,同时还有诱因的作用,使余邪复盛,正气更虚,引起“复病”
基本特点
2.大多反复发作,预后差,易有后遗症
3.大多与诱因相关
1.【类似】初病
主要类型
2.休止与复发更替
疾病在体内留有“宿根”
正气不足,无力祛除病邪
病邪性质重浊胶黏,难以清除
3.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交替
疾病慢性缓解时症状较轻,在诱因复发时症状较重
哮喘,鼓胀,胸痹
1.疾病少愈即复发
疾病恢复期,在诱因下,可致复发
湿温,温热,温毒,在恢复期调养不当,易复发
诱因
3.劳复
疾病初愈,因过劳使正气受损,复发
慢性水肿,哮喘,子宫脱垂,中风,胸痹,房劳
复发次数越多,病变损害越重,预后越差
4.药复
滥施补剂,调理失当,复发
温热病初愈,不能即可用温补药
药物调理,遵循扶正勿助邪,祛邪勿伤正
2.食复
疾病初期,脾胃尚虚,饮食尤当注意
5.情志
情志刺激能直接损伤脏腑活动
失眠,胸痹,癔症,瘿瘤,梅核气,癫狂
1.重感
疾病初愈,重感外邪而复发
新感之邪助长余邪,或引动旧病病机,干损害人体正气,病变再度活跃,复发
6.环境变化
哮喘,肺胀,痹症多在季节交替或冷热温差较大时复发;初到异地,“水土不服”,引发皮疹,腹痛,泄泻
3.伏而后发
多见于外感病和外伤病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感受温热邪气的“伏气温病”“伏暑”
破伤风,狂犬病
机理
多因当时感邪较轻,/ 外邪所中部位表浅,正气处于内敛时期,正邪难以交争,邪气得以伏藏——一般较重且多变
4.继发
含义
在原发疾病未愈,继而发生新的疾病——继发病以原发病为前提
临床
肝阳上亢所致中风,小儿积食所致疳积(面黄肌瘦,腹部膨大,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肝气郁结日久继发癥积,鼓胀,久疟继发“疟母”(久疟脾脏肿大)
1.感邪即发
含义
卒发,顿发,机体感受病邪后,即可发病
正气抗邪激烈,迅速导致人体阴阳失调
情况
3.感受疠气
4.毒物所伤
2.情志遽变
暴怒,过悲致昏仆,不省人事及胸痹
5.急性外伤
伤人后立即发病的外伤,甚至可立即死亡
1.感邪较甚
多六淫之邪
2.徐发
多见于内伤邪气,机体渐进性病变
基本原理
重要条件——邪气
作用
2.造成脏腑形质损害
对机体皮肉筋骨,脏腑形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或致精气血津液亏耗为病
3.改变体质类型
阴邪致病,损伤阳气,久之体质可由原型转变为阳虚体质
1.导致生理功能异常
机体阴阳失调
脏腑经络功能紊乱,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
发病
邪气是疾病发生的原因
2.影响病情和病位
虚邪伤人,感邪重者——病情较重;正邪伤人,感邪轻者——病情较浅
受邪部位表浅——表证;受邪部位较深——里证;表里两经同时受邪——“两感”——症状表现重,易于传变
风邪清阳,易袭阳卫——多在肺卫;湿邪易阻遏气机——多伤于脾;疠气发病急骤,传变快——病位停留于肌表,非常短暂,易传入于里,伤津耗血,损伤脏腑,甚则死亡
3.某些情况下主导疾病的发生
邪气的毒力和致病力特别强,超越人体正气抗御能力和调节范围
1.影响发病的形质,类型和特点
六淫——发病急,病程较短,起初多有卫表证候
七情内伤——发病多缓慢,病程较长,多直接伤及内脏,或致气机紊乱,气血失调
饮食所伤——常损伤脾胃,或致气血不足,或食物中毒
基本概念
与正气相对,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
内在因素——正气不足
作用
2.祛除病邪
3.修复调节
对邪气侵入而导致的人体阴阳失调,正气有自行调节修复的功能
1.抵御外邪
4.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
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防止病理性产物和“内生五邪(风寒湿燥火)”的产生
发病
正气的强弱是决定发病与否的关键因素和内在依据
正气在发病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正虚生邪
正气不足
调节脏腑经络功能活动能力下降
“内生五邪” / 病理性产物的积聚,形成新的病变
正气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
正气充盛,奋起反抗——实证
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精气血精液亏损——虚证 / 虚实夹杂证
正气虚衰,不能敌邪,邪气易于深入内脏——为病多重
正虚邪感
正气不足
抗邪无力,外邪趁虚而入
适应调节能力低下
对外界情志刺激产生较强烈的反应——情志病
基本概念
与邪气相对而言,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总称,泛指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和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
邪正相搏的胜负
1.决定发病与否
正胜邪退不发病
邪胜正负发病
2.决定证候类型
正胜邪实,多实证;正虚邪衰,多形成虚证;邪胜正虚,多形成较为复杂的虚实夹杂证或危重证
感邪轻而正气强,病位表浅,病情轻,疗效和预后好;感邪重而正气弱,易于传变,病位较深,病情重,疗效和预后差
主要因素
环境
2.地域
山区,易患瘿瘤;水土不服
3.生活工作环境
1.气候
不同气候,人体阴阳盛衰有所偏颇,对病邪的抗御不同
4.社会环境
体质
2.影响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
年高之人
脏气已亏,精气不足,抗病力,调节力,康复力下降
易感外邪或内生五邪,难愈
女性
以血为本
易病肝郁,血虚,血瘀
小儿
脏腑教内,形气未充,而又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易感外邪,受邪后易化热生风
伤饮食,易患生长发育障碍之疾
男性
以精气为本
肾精肾气亏虚
阳虚,易受寒邪;阴虚,易受热邪
肥胖/痰湿内盛
易感寒湿
眩晕,中风
瘦人/阴虚
易感燥热之邪,易患肺痨,咳嗽
3.影响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性质与从化
1.影响发病倾向
体质强弱是正气盛衰的体现,决定发病的倾向性
精神状态